“熟人路线”敌不过“直截了当”--艰难走近徐根宝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11:09 申江服务导报 | |
在我当体育记者之初,徐根宝已经是红人。当时他担任大连实德队主教练,我错过了他执教申花队时的辉煌时期。 1998年,徐根宝带大连队来上海客场作战,我奉命去采访,可我从来没有面对面见过徐根宝。 根宝曾经说:我就是新闻,我到哪里,哪里就有新闻。 或许他说对了。采访这样自信的人,可想而知不会容易。 但凡采访有些知名度的人,总免不了事先尝试找可以接近他们的“熟人路线”,试图与采访对象迅速建立信任关系,以便让对方能够尽可能敞开心扉,这是获取独家新闻的方法之一吧。我就想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根宝。 那天下午,在上海东亚富豪酒店大堂,根宝意气风发———眼看大连队再次蝉联联赛冠军,他的得意溢于言表。等候多时后,他终于出现,脚上穿着布鞋和旧款阿迪达斯运动裤。简单的寒暄之后,落座。遗憾的是,“朋友”的面子似乎不够大,坐在我对面的根宝官话连篇,任我如何“启发”,都撬不出他的“真心话”。 他甚至还有些不耐烦,一只手不断地抚摸眼镜,拿上拿下。(相熟后,看他也常有这个动作,想必这是根宝考虑问题时的习惯。当他眯缝着眼看你时,多半已经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知道你不会乱写或会错他的意。)连正眼都不曾瞧我。况且,采访又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不时会被拥趸打扰。 眼看采访一无所获,他给的30分钟马上就到了。我直截了当问了一句:“你明年打算再执教上海申花吗?需要我们帮你在报纸上说点什么?” 他似乎有点惊讶,停顿片刻后,再次问:你是哪家报纸的?怎么从前没有见过你?你们报纸发行量多少?听到这一连串问题,我很高兴,这至少表示他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采访。“如果你不信任我,这篇文章发表前我可以先给你看一遍。” 他没笑。很当真地说:行啊!接下来的30分钟,他说了些“心里话”。 我也如自己的允诺,当天晚上把文章写好,打印传真给他看。那篇文章题名《根宝在他乡》。半小时后,根宝打我电话说:小王,你写得很好啊! 自那以后,我采访徐根宝不需要借助朋友了。文/王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