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国:甲A流言总算没应验 流言产生三个典型案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09:56 体坛周报 | |
上海申花4比1上海国际,四川冠城1比1青岛贝莱特,深圳健力宝2比2山东鲁能。末代甲A第25轮被流言包围最多的三场比赛,都以最终比分击碎了流言的困扰。 这三场比赛事实上是目前甲A流言产生的三个典型案例。 行政干预:上海申花让球以把冠军稳留上海。 集团联盟:上轮“实德系”的金德礼送三分于青岛,本轮青岛将这三分转送“实德系”另一位成员四川冠城。 个人利益:鲁能部分球员会在本轮参与赌球买本队输。 这就是目前人们观察甲A走势所考量的几个最重要利益“变量”。十五支队伍间胜负关系的排列组合与这类“变量”发生乘数关系,使得对甲A“路线图”的描绘参数之多,实不亚于为“神五”轨道控制建模求解。所以,流言的纷繁也就难以避免。 但是,在争冠与“冲超”最关键时间点上出现的这三个粉碎流言的结果,却不能不让我们对流言本身进行反省。至少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思考:流言被击破,固然不能断定所有的流言都是无端的妄言,但已被印证的流言,同样也不能就认作是铁证。 反省流言,首先当然是社会大环境。流言总是缘于不信任,对甲A的不信任则根源于整体社会的相互不信任。 市场经济社会,是规则透明化与运行法治化的社会。而我们目前的社会,利益关系市场化的同时,却缺乏法治化与透明化,公开的规则无法约束利益的纷争,大量潜规则从幕后决定着台前。市场经济最宝贵的信用关系严重缺失,导致整个社会被笼罩在严重的相互不信任隐霾中。身处其中的甲A是中国体育中最具地域、集团与个体利益交错的项目,人们对它的不信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社会环境并不能成为对甲A不信任的全部理由,否则就不会有“独善其身”这样的成语存在。十年甲A,流言十年,于今最盛!检讨中国足球本身又根源何在? 甲A十年,两度扩军,1998年由12支扩为14支;2001年本拟扩为16支,因当年的“甲B五鼠”事件,最终扩为15支。 三年两度扩军,表明在决策者看来,甲A应处于高速成长期。正常情况下,高速成长中每一次规模增大,都随之而来应有一个平稳发展期。而甲A不然,2001年刚刚扩军,翌年就推出中超计划,并在2003年大裁军!这种过山车式的决策,必然导致游戏参与者的疯狂与看客的心神紊乱。作为决策者,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决策本应以规避、减缓外在负作用,而不是内引外联把负作用推向极至为原则。中国足协却反其道而行,以“负”决策治甲A。如此决策,自然会谬果流传。 1992年到2002年是中国足球上一个十年规划期,2001年扩军是规划所定按步就班之举。但也就在此时,萧瑟秋色人间已换,新长官需要新动作来树立新形象开拓新时代。于是,计划期一过,计划下的一切即遭涤荡,新的规则立时出笼,全不考虑政策的最起码连续性和很容易预见的种种危机。这种以长官意志随意变更与制定规则的“高级人治”,才是今日甲A流言最盛的直接根源。 现实如此,三场击碎流言的比赛也就不足于使流言就此而止。旧的流言刚被击碎,新的流言已开始流布。现在我们所能期望的也只能是今后更多的比赛能击碎环绕的流言,尤其是有关实德系间的种种流言。这样,我们至少还能以“末代甲A”最后的冠军依然货真价实,来安慰被流言所愤怒与迷惘的心。 即便事实真能如此,盛于“末代甲A”的流言依然会以对人心严重毒化的方式把后果带入中超,使中超在一种极不信任的心理环境与氛围中上路。而在依然人治化严重的决策机构管理下,以市场为目标的中超能否真正赢得市场,也就不能不让人打上一个深深的问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