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标准造就中超“门槛” 收入三千万并非空想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02:03 中国足球报 | |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这一个个厚厚的文件夹就是一个中超俱乐部全部的审查资料吗? 郎效农:本来每个俱乐部这样一个文件夹就够了,但事实上,他们提供的文本中,往往会有多个附件,这样加来加去,每个俱乐部至少就要两个文件夹才够用。当然不止是我一个人看,我们有一个小组在工作,我们只有通读了这些资料之后,才能知道他们的资料是否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既然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多数俱乐部都没有交齐完整的资料,那么是不是有可能你们要求的标准过于复杂了? 郎效农:我可以举个例子,重庆力帆是第一个交来完整材料的俱乐部,并且像这种事,人家向来都是准时提交。既然他们可以做到,其它俱乐部为什么不能做到?其实,其它俱乐部往往没有仔细读懂18条标准的要求,有些明明要求公证的内容,交来的材料中却没有公证书。当然,现在正处在联赛期,各俱乐部人手有限,有些材料的准备确实比较费时,所以我们对截止日期还是掌握得比较宽松。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大致看了一下中超的18条标准,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标准都是依据哪些方面的要求制订的? 郎效农:主要的框架是依据《公司法》,因为中超联赛首先需要一个规范的框架,这就必须与国家的相关法律一致。我们也向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的有关部门咨询过,他们介绍了很多的经验。另外,我们还借鉴了国家对于上市公司的有关管理办法。按这样的标准办,进入中超联赛后,现在俱乐部的一些弊端就有望得以调整。 18条标准造就中超门槛 10月15日是中超俱乐部补交审查材料的截止日期。但这一天,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郎效农并没有过多收获。他接到更多的电话,反而是一些俱乐部延缓提交材料的要求。好在,随后的两三天中,大多数俱乐部陆续交来了材料,本报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目击了这一过程—— 收入三千万并非空想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标准中有一条,要求中超俱乐部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进入中超前不得连续三年亏损,并且进入中超的当年不得亏损,在大家看来,这些要求似乎是难以完成的。毕竟我们的印象是,现在基本上大多数俱乐部都是亏损的。 郎效农:从表面的情况看,似乎是这样,不过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道理,目前的俱乐部大多数没有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因此出资方大量无偿占用了俱乐部的资源,导致了俱乐部财务报表的亏损。但事实上,进入中超后,按照“两权分离”的要求,俱乐部被无偿侵占的这部分资源得以实现后,盈利将是非常正常的结果。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我们还是无法凭空得出盈利的结论。 郎效农:以某俱乐部为例,职业联赛的前若干年俱乐部没有出售冠名权,而是由出资方占用了球队冠名,同时出资方却没有为此支付给俱乐部冠名费用。按照通常的市值,这部分资源至少在2000万左右。试想,如果一家俱乐部能够有2000万的冠名权收入,再加上球票、广告、电视转播等收入,一家俱乐部每年3000万的经营收入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根据中超的要求,这3000万不得包括球员转会的收入。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如果球队冠名权可以出售的话,或许这笔钱是有保障的,不过凭什么就可以认定冠名权至少值2000万呢? 郎效农:我说的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平均值,事实上恐怕还会更高。北京、辽宁、大连、上海等多数俱乐部所签的冠名赞助合同,市值都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我们要认识到,足球俱乐部更适合自己有商业产品的企业来经营,比如大连实德接手大连队之后,他们的塑钢形材销售就获益良多。徐明告诉我,在接手大连队之后,实德集团每年的广告费是7000万,但知道实德这个品牌的人并不多。但接手球队之后,实德集团的子公司的经理通常都会在大连实德俱乐部挂名董事,人家生意伙伴一看是在实德俱乐部任职的,使得他们的销售工作非常轻松。某一企业在接手球队之前,年利税是2. 8亿,在接手球队的当年,利税就达到了8. 2亿,这就是足球俱乐部带来的明显效益。在西部的一个省份,一个评估师曾对一家俱乐部的资产进行评估,经过与同行业其它企业对比,同等条件下,拥有足球俱乐部的企业每年就能多获利数千万元。听到这样的对比,仅球队冠名权这一项值2000万元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中超标准对于俱乐部基地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这是出于哪方面考虑的? 郎效农:对,我们要求训练基地至少拥有四块草皮训练场,并且俱乐部拥有基地的所有权或者控股。我们曾经考虑过,是不是长期租用(至少20年使用权)合同也可以,但最后还是被阎世铎否决了,因为我们担心租用合同随时有可能被中止。要求严格了,俱乐部这方面的问题也就多了。比如说,我们要求,基地要提供土地使用证,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出示土地使用证的,则必须提交所有权公证。以某俱乐部的基地为例,其中只有一部分面积可以提交土地使用证,另一部分则为从农民手中转让过来的农用地(根据有关规定,农用地可转让承包租凭但不得改变用途)。要知道,一户农民一般也就拥有一、两亩土地,多的也就四、五亩,那个俱乐部收购的面积多达200多亩,交给我们的就是他们挨家挨户签订的土地转让合同,上面都按着农民血红的手指印。我一看这将近100份按着手指印的合同,我心说这可不行啊,谁知道这是谁的手指印啊,这得给我公证才行啊。这么一说,那家俱乐部的老总也犯了难,对这么多份农民的合同进行公证,意味着公证处要挨家挨户去取农民的手指印模,万一农民不在,公证处的人就得再跑第二趟、第三趟,有一份合同公证不了,俱乐部的基地面积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拖到现在,这家俱乐部基地的所有权还没有办理完毕。 合同不能只按红指印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其实对于球迷而言,更关心的是进入中超之后,比赛方面能有什么样的改变,比如最近几轮联赛频频暴露的裁判问题。 郎效农:我一直就是这个观点,裁判也是人,肯定会出现失误。我对俱乐部总经理也是这样讲,裁判出现失误,有受损失的,肯定也有占便宜的,怎么从来没见哪个队赢了球怪裁判判罚不公的?占了便宜的时候就不叫,吃了亏就叫个不停。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那么我也举个例子,你去饭馆吃饭,服务员一不小心把一盘菜全扣你身上,难道这种失误也是允许的吗? 郎效农:我还真就碰上过这种事。有一次我们足协一起聚餐,那个小饭馆的小姑娘一没留神把一盆热汤全扣我后背上了,那时候是夏天,我只穿了件衬衫。我当时真就一声没吭,回过身还问她“烫着你没有”。她肯定也不是故意的,责怪她有什么用? 《中国足球报·新周刊》:你这只是个别现象,从你个人的角度谅解她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但并不能说明她把汤扣你身上的行为是正确的。同样的道理,裁判员的失误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是应该得到纠正的。 郎效农:说实话,我对这些细节考虑得并不多。仔细想想,整个足球发展的环境并不健全,单纯地要求某一方面达到先进的层次,这现实吗?我现在脑子里想的最多的就是整个中超联赛的构架,只有在一个科学、先进的框架之内,联赛才会有健康的发展,你刚才所讲的那些细节问题才会得以根本解决。我一直认为,如果说国家队水平不高,那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联赛水平不高。 本报记者赵了了特约记者徐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