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宁东药”到“北京三元” 辽足成长备忘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4月04日01:35 辽沈晚报 | ||
1988-1992年,当时的辽宁东药队号称国内第一家职业化球队(其实是半职业队),东药集团以每年50万元的赞助款保驾辽足所向披靡,向着十连冠的王座挺进。被历史证明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经营模式。 1993-1994年,职业足球联赛的幼年期,辽宁队经历了一个“先行者”的彷徨和辗转反侧的摸索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了辽足这一专业时代的“领头羊”向职业时代的落伍者滑落的 1993年,东药集团很想和辽足继续美满的“姻缘”,并开出了当时的“天价”300万元。另一家相中足球的企业——远东集团则频频表示出对辽足的兴趣,在参加当年七运会的比赛中,“远东”二字出现在辽足的球衣上,这引起了东药集团的不满。不久,远东喊出了380万元的收购价,终使辽足的东药模式解体。这一年的年底“新世界”集团加入竞争,以400万买下辽足,签约40年,并准备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组建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不过他们在具体操作上与球队发生冲突。仅仅三个月后,远在南国冬训的队员们甚至用刀片刮掉印在胸前的“新世界”三个字,单方面炒掉了俱乐部。辽足队员也因此得到“牌子大、胃口大、脾气大”的赠言。匆匆分手后,远东集团终于如愿接手,并在1994赛季使辽宁队夺得第四名,但当年辽足桂冠旁落,跌出三甲,竟然是当年的十大新闻,可见当年人们对辽足的威猛印象和宏大希望。不过此时的远东集团也已经身心俱疲,队员们因奖金问题与俱乐部再度翻脸,再炒俱乐部,并扬言要“自己干,自己养活自己”。 1995年,尽管胸前印着“博威”字样,据说出价160万元,但拖欠了近一半的款项至今没能到位,成为永远的死账。辽足也第一次没有任何名头“裸奔”在赛场上——只称为辽宁队。张桐坡这时参与到辽足这个圈子里,在辽宁队悲惨降组的灾难性时刻帮助“想自己干”的辽足成立了全国首家股份制俱乐部。曹国俊的华堂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辽足俱乐部中的最大股东和真正老板。 1996年,上海航星冠名辽足。于是辽宁队冠名辽宁航星队。这是辽足第一次由省外企业冠名,不过,借助辽足当时宏大的号召力和张桐坡的成功操作,航星当时为身在甲B的辽足投入了400万元在当时令人震撼的巨款。 1997年和1998年,辽足冠名辽足天润队,并以天润为胸前背后广告,在甲B赛场征战两年,具体出资价格不祥。1998年赛季初,曾有大连企业以600万元资金想买断辽足,曹国俊怦然心动,后因对方没有诚意而作罢。1999年辽宁队重回甲A,身价暴涨。辽足转战抚顺主场,成为辽宁抚顺队,胸前广告为双菱润滑油。冠名及广告所得为1500万。 2000年,辽足还称为辽宁抚顺队,胸前广告为辽轮集团,共得资金1400万,及400万实物。2001年,仍然身在抚顺的辽足改名为辽宁抚顺特钢队,胸前广告为辽宁电信。共得资金1500万元。 2002年,辽足将主场选定北京,改名为辽宁波导战斗队。 2003年4月3日,辽足易名北京三元队,“辽宁队”彻底消失在中国足坛。 本报记者姚广安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