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泰达三大腕转会 江津高峰效瑞去留各有“文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2年12月25日09:24 天津日报 | ||
岁末年初,又到球员转会季节,在足坛奔波闯荡已久且有“绝活”的一些球员,本着“树挪死,人挪活”的思维定式,憧憬着找个新地方,闯出一片新天地。近来泰达队三名大腕级人物江津、高峰、张效瑞的去与留也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江津回乡去意已决 三天前,也就是泰达队新帅马特拉奇来津的前一天,记者在泰达俱乐部对江津的去向进行了专访。谈到现状,江津说:“我现在正忙着转会,去向是上海中远。我想回家,我也该回家了。”记者究其原因,江津表示:“其实我倒不是单纯地想回家。我今年已经34岁了,回家主要是为了能在家乡多踢上两三年球。如果我再不动,年龄越来越大了,再想往哪去,哪都不会要了,所以我向俱乐部提出了转会申请。我只想去家乡球队,别的地方哪也不去。” 江津还流露出对天津和泰达的恋恋不舍之情,但并没有谈及要离开泰达的其它原因。其实从客观上讲,还有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作为第一国门,江津在内尔松门下,在泰达队却打不上绝对主力,成为超级替补,难以保持竞技状态。而泰达队门将在全国的实力又是最棒的:刘云飞入选2001赛季的甲A最佳阵容;替补门将宗垒也是位国字号门将,虽然今年也是连一场联赛都没打上。雄厚的门将实力,加上内尔松“谁的状态好就用谁”的指导思想,导致江津这两年在泰达队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了替补,这无疑是江津难以启齿的转会重要因素之一。 新帅同球员见面的第一天,记者在泰达会馆见到,马特拉奇把江津叫到一间屋里单独谈话,随后记者问江津谈得如何,江津说:“新帅想让我留下,老总也在挽留,但我还是想走,就是我跟你说的原因。”果然,新帅同队员合影,江津默默地躲到了一边,泰达队前天飞海南冬训,他也没去,足见江津回家乡去意已决。 高峰还想留在天津高峰在内尔松手下这两年可谓一波三折,但上赛季没能受到重用的他,经过痛定思痛的抉择,还是无比痴情地决定继续留在泰达的怀抱,高峰坚定地表示:“去哪我没想过,但泰达不错,我还想留在天津。有可能的话,我要在天津踢到退役。” 2002赛季,高峰在泰达消失了近半个赛季,直到联赛结束,球迷也没见到他的影子,于是对高峰的传闻和猜测多了起来,球迷为泰达可能损失一位锋线杀手而担忧。在球迷眼里,高峰是泰达队前锋中最棒的,但并不是完美的。这里面纵然有与主帅内尔松矛盾的关系,也有高峰在场上不冷静,两年各遭到中国足协停赛5场的处罚的主观原因。 几天前,泰达队重新集结,高峰准时报到现身泰达,使一切猜测化作一片云烟,但球迷还是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高峰透露,他自己没有转会的想法,而现在的想法是如何能过中国足协的体能测试关,适应泰达和新帅的需要。 效瑞只想换换环境 2002赛季后,有关张效瑞想转会的消息便在各新闻媒体上出现,其去向一说是深圳队,投奔到恩师朱广沪门下;另一说法是上海的中远。对这些说法,张效瑞未置可否。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效瑞相对江津而言,只是有点想法而已,张效瑞的动机很单纯,就是想换换环境。 其实这对张效瑞而言,这种想法很正常。2001赛季开赛前,记者在团泊洼训练基地见到张效瑞时,他就表示,在内尔松眼里,自己可能打不上主力,联赛果然如此。后来,他便到德乙淘金。今年这个赛季,张效瑞上场的机会依然少得可怜,加上联赛后期动了小手术,又影响了不少比赛,只是在最后几场首发出场,大部分时间踢不上球,其竞技水平也大打折扣,这在客观上使他产生了换换环境的想法。 随着主帅内尔松的离去,张效瑞已不再是想转会的焦点人物。前天,张效瑞已随队飞往海南,这表明张效瑞新赛季继续为家乡效力的可能性将很大。 泰达:一个都不能少 2003赛季是天津泰达队进入中超的关键一年,江津的实力和稳健、高峰的速度和灵巧、张效瑞的控球和中场组织能力都是泰达队所需要的,更是泰达的宝贵财富。对此,泰达俱乐部对他们转会的态度十分明确:在理解的同时,千方百计留住他们。 12月13日,开发区《滨海时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目是:“泰达公布‘转会宣言’,申请转会的一个不放,江津效瑞别想走”,内容说,就球员转会,俱乐部负责人的回答是:“现在已经有球员提出了转会申请,但泰达俱乐部的想法是一个也不放,会耐心作好挽留工作。” 从总体和现在的情形看,内尔松早已走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三人的想法发生变化。高峰留在天津已无多大悬念;张效瑞已赴海南冬训,说明俱乐部的挽留收到成效,再有,张效瑞转会不符合25岁才能自由上榜的规定。对江津而言,在今年联赛尾声时,上海中远已找过江津,双方接触了几次,中远很想让他过去,江津也是去意已决,尽管泰达和主帅极力挽留,但留人留不住心,从江津没随队冬训,加上几天前江津父亲来俱乐部求情,还有上面讲到的江津没照合影,没有一位俱乐部官员前来招呼他这样的细节来看,泰达极可能会对江津网开一面,而高峰和张效瑞最终仍将可能留在泰达。本报记者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