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赛季,对所有甲A球队来说都是一道决定生死的分水岭——虽然中超联赛到目前为止仍然云遮雾障,但对所有甲A俱乐部来说,即使中超不是天堂,但如果不幸被挤出,那就是地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明年的联赛不再是为名次而战,而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挤进中超的搏命。中国足协的中超方略就好象一个逼着俱乐部大把烧钱的凶险陷阱,它让尴尬的老板们在雄心勃勃的同时不得不尴尬地去面对自己的荷包。
国力:改造自救杯水车薪
在15支甲A俱乐部中,经济情况最不乐观的当属陕西国力。然而,一向以门票收入为主来养活球队的国力俱乐部,今年却出现了建队7年来罕见的“灾荒”,致使俱乐部连支付拖欠球员的工资和奖金都成了问题,根本无从去谈购买球员和教练。如果依旧沿用眼下这拨球员和教练去冲击中超,显然不大可能,而放弃中超便意味着降级。以实力并非出众的民营企业国力集团来运作这家俱乐部,能够支撑这么多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今年联赛中出现的因为长时间领不到工资奖金球员罢训的事情,已经表明,国力的承受力已经接近极限——在今年联赛临近结束的时候,国力试图通过股份制改造来自救,但国力俱乐部董事长李志民对自己的这支球队估价1.3亿,却让意图入股的企业望而却步。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志民仍信心满满地构筑了明年的计划:明年国力俱乐部一定会继续玩下去,而且计划投入1000万购买内援,2000万购买外援,外援人选很可能是巴西人。姑且不谈囊中羞涩的国力是否能拿得出这么多银子来抛撒,他们预计拿来购买内援的1000万只够买张玉宁的一条腿,而招揽一些水平寻常的内援,对提高球队实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真到了摘牌的时候,国力肯定将面临这样的尴尬——当他们终于下决心拿出最大限度的资金来引援时,却发现这仅仅是杯水车薪。
辽宁:拖欠军饷人心思变
这是一支曾经独领足坛风骚近10年的老牌劲旅,而且现在看来也是一支拥有大批优秀球员的强队,但多年的经营不力,却使辽宁队一直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在拖欠工资方面,辽宁波导队完全可以与陕西国力“媲美”。
辽足俱乐部的后台是曹国俊旗下的华堂集团,华堂集团本身并不拥有什么实体,主要以房地产经营为主,据了解,华堂集团今年在房地产生意上业绩欠佳,属于赤字经营。而波导集团允诺的3000万资金也只支付了600万,从而导致华堂在流动资金的支配上捉襟见肘。本赛季俱乐部的经营业绩几近为零,李铁30万英镑的转会费也刚够补齐去年拖欠球员的工资,几个月前瞿郁明曾同北京亚中世纪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草签了50万元的合作协议,由亚中公司负责球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但后来此事却因俱乐部方面宣称资金困难而被迫流产。
另外俱乐部在其他经营方面也陷入停滞状态,本来俱乐部斥资2000万买下了来广营训练基地的20年使用权,但如今球场的修缮费却无法落实,俱乐部向球员允诺的7月份入住的基地宿舍,本来眼看就要竣工,但却出人意料地被有关部门列为“违章建筑”而勒令停工整顿,辽小虎只有继续在桂冠饭店苦度寒冬。而对于辽足队员来说,被长期拖欠工资和奖金是更加痛苦的事情,已有7个月工资和11场比赛资金没有领到手,使他们在今年联赛的最后阶段完全失去了斗志,足协杯的旁落与俱乐部拖欠工资有着直接的联系。尽管队内人才济济,对内援方面并没有太大需求,但辽足现在就马上要面对核心人物纷纷出走的尴尬:不仅总经理程鹏辉萌生去意,上海申花、上海中远、重庆力帆、沈阳金德、北京国安等俱乐部也瞄上辽足的三大偶像李金羽、张玉宁和肇俊哲。尽管辽足开出了天价转会费,但以其经济实力似乎很难阻挡被挖角的命运。
八一:体制不变难有奇迹
八一振邦俱乐部因为特殊的背景,一直不能向完全的职业俱乐部转变。他们是中国职业联赛中的异类,他们没有外援,没有钱,因而连内援也买不起。买不起球员使得该队实力不行,而没有钱使得该队士气不行。一支没有钱又没有实力没有士气的球队,要想在挤进中超的拼杀中闯出一条生路几乎不可能,除非出现奇迹。
这支球队曾经是中国足球的老牌劲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专业体制下,八一队是球员们最理想的归宿。但是,时代在变化,世界在前进,而八一队依然是原来的模式,所以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对于八一队来说,他们既希望保持光荣的传统和军队的建制,又想在市场经济的职业化里作弄潮儿,然而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明年或许就将是八一队留在国内顶级联赛的最后一年了。有一种说法是考虑到八一俱乐部的特殊性质,可以特殊对待,放宽标准。但从该队目前的情况看来,他们要达到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收入300万元和必须拥有四个以上草皮场地的基地这三条中超要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时,名列今年倒数第3,也对他们明年的联赛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八一队似乎已经成了希望之星的黑洞,像隋东亮、黄勇等极具天赋的球员在这里已经沦为了平庸,如果不能引进高水平的内外援和教练,八一队几乎不可能出现转机。
经济实力位于甲A球队下游的八一足球队多年来经常为寻找赞助商而烦恼。这支甲级联赛唯一没有外援的队伍最近却获得一家外国公司为其提供的2003年赛季赞助,成为明年最早寻找赞助成功的队伍。不过,意大利“A-LINE”向八一队提供的仅仅是服装赞助,对解决军旅的经济问题并没太大的帮助。而且,八一队的最大尴尬在于:在市场经济的足球环境中,他们对球员已经没有了吸引力,即使能找到赞助,又有谁愿意转会到一支没有中超希望的球队效力?
本报记者李浪婴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