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华后悔莫及 |
案情分手生恨一刀致命
前不久,东方110节目曝光了一起杀人案件,案中嫌疑犯施华因涉嫌谋杀自己的女友而被虹口区警方逮捕。因为施华曾经是前上海申花俱乐部的队员,群众和媒体对此案表示密切关注。案件现在已经进入审查起诉阶段,为此,我们走访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本案承办人向我们介绍了案件的有关情况。
在检察人员的努力下,审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不日将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总体上讲,这件案子事实比较清楚,办理得也比较顺利。检方认为,在犯罪对象的认定上基本上没有问题,而且掌握了充足的犯罪证据,从整个杀人案的起因、动机和案发情况来看,因果思路比较正常,施华蓄意杀人的故意很明显,和普通的杀人案相比,本案并没有什么离奇之处,大家不必多加揣测。而施华在提审过程中对有关问题也供认不讳,承认是他杀了被害者。如果不出意外,施华将有可能被判故意杀人罪。
从了解的情况看,先前有些报道是失实的,他并没有一刀、两刀地插向被害人,而仅仅只有一刀,但这是致命的一刀,直接插入肋骨之间贯穿心脏。
对于比较敏感的施华前申花俱乐部球员身份,检方认为这起案件同一般的杀人案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因此也谈不上敏感。被害人家属竭力要求严惩凶手;施华本人则尽力坦白交待,以求从轻判决,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
估计本案到达法院后,经过法院方面的工作,将会在9月下旬公开审理,但本案多少涉及个人隐私,特别是私生活方面。被害人的母亲心脏有病,父亲是某公司干部,如果过于公开案情并不利于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以法院将会从保护被害人和家属权益的角度出发,对媒介保持一定的保留态度。
检方最后介绍说,整个案件已经形成了闭合的证据锁链,定罪和定性基本上没有问题,比较符合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判决将还有待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在案件审判前,当事人双方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来保护自己。
爱情声讯电话相识相恋
分析施华的作案动机,得从他与被害人的相识相爱到分手讲起……
当时施华还在某甲级青年队里踢球,训练是枯燥乏味的,施华便通过声讯电话结交朋友,从而认识了被害人鲍某。和前女友分手后,施华渐渐地和鲍某热了起来,两个人惊奇地发现生日竟是同一天,都是2月16日,更相信是缘分让他们走到一起,两人随之进入热恋阶段。
据一位前申花领队介绍说,施华那时候球踢得还不错,在青年队基本上是以主力右后卫出场,速度快和力量足是他的特点。2000年他还进入了一线队,应该说,前途一片光明;而鲍某自己则在延长路上开有一家服饰店,专卖淑女装,应该说,这时候两个人顺风顺水,共享幸福,关系还是比较稳定的。然而到了2000年底则风云突变,施华在一线队整整一年没有打上比赛,年终即被挂牌。在2001年初离开球队以后,施华失去了工作。2002年年初,经过一年的时间,施华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工作,许多当年的承诺和想法都成了泡影,两人的感情在现实面前出现了危机。鲍某开始认识到和施华在一起可能不会有结果,再加上周围朋友的意见,坚定了她分手的想法。
而此时的施华还是对她一往情深,甚至在父母为他办好赴日本踢球的签证时,他都无动于衷,他不想离开鲍某。他擅自退回签证,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还四处借钱,期望鲍某能回心转意。可是,有些东西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鲍某最终还是向他提出了分手。套用一句歌词:“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份失恋的痛苦,可是施华却由于爱不成而生恨进而起了杀机。
哀情酿成惨剧追悔莫及
施华说:“现在想想很后悔,不值得。”可是人死已经不能复生,在他扎下那一刀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能多想一想?
检方认为本案关键在于,两个人都很少把重要事情和父母亲交流,在女方遇害后,女方家长才知道两人在谈恋爱,而且陷得很深。施华和父母平时也很少交流。而双方周围都有一些朋友,不时对他们俩的爱情会有一些说法和建议,这些周围人的年龄、层次差不多,甚至问题的处理方法都差不多,如果施华和鲍某能够及时向双方父母交底,问题的处理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起案件给大家提了个醒:家长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加强婚恋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出面制止一些不好的苗头。
在足球界,“金字塔”式的人才机制决定了能够进入一线队伍的球员并不是大多数。不可否认,这种机制确实是科学的,可是淘汰下来的人员怎么办呢?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包分配,可是市场化以后,谁都可以把“市场”做挡箭牌,对这些淘汰的球员说不!挂牌后没人摘,意味着很多球员的事业走到了尽头,而本身的知识面的狭窄导致他们看到自己的前路并不宽广。由于素质跟不上,在市场大潮中不能及时转变航向而另找出路,因此走向了死胡同。
他们的低素质又从何而来呢?中国足球一转眼就套上了“职业化”的外衣,外表是漂亮了,可是里面呢?看看球员培养,基本还是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一套东西。小小年纪就成了运动员,踢球重于学习,受教育时间让位于训练,文化思想素质得不到相应提高,适应能力也因此降低。再看看俱乐部运营,急功近利粗放运行,被淘汰的年轻球员成了“牺牲品”。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市场以一纸合同断绝了一切关系,到期对他们不闻不问,诸多问题便由此而生……本报实习生金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