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总共只有六十人左右
甲A连替补都打不上的球员一年也能挣三十余万元
不少运动员到了三十多岁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
除了几个俱乐部,多数俱乐部仍不具备自身造血功能
一串问号下的尴尬
中国足球上不去,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13亿人竟然挑不出11个踢球的来!”乍一听,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可是足球并不等同于其他事物,其水平的提高是由足球人口决定的。在这方面,中国足球的落后暴露无遗——
1有多少人踢足球?
什么是足球人口?一般认为,足球人口就是指那些经常踢足球的人。这部分人当中,又以青少年居多。所以,我们可从青少年从事足球运动人数的多少,大致估出中国的足球人口。
青海省是中国足球的落后地区。青海省足协的李涛同志向记者介绍,目前在青海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一共只有60人左右,他们分布在省U15、U17、U19三支青年队中。另外还有7所少儿足球俱乐部,共有140多人在省足协注册。由于青海省的足球运动成绩很差,所以没有专业足球队。李涛介绍说,足协每年4万元的经费很难解决大问题。当地的企业对足球的热情也不高,因此只能靠足协自身勉力维持。由于足球被划入了另册,青海省足协的工作人员已经拿不到工资。他们现在就是靠经营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要供给7支青少年俱乐部生存。
黑龙江省足协秘书长卢秀明介绍了另一种现实——直到今年,他们才重新纳入中国足协的竞赛体系。目前,黑龙江拥有一支乙级队,另外还有体校和足球俱乐部若干。
记者最后采访的是广西足协。据姜传武秘书长介绍,广西的足球环境还是不错的,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更新观念。在姜传武看来,广西足球的落后,主要是观念上的落伍。不过,今年7月份,广西体育局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凡是和足球有关的单位,全部归足协负责管理。姜传武说,这可以保证广西的足球运动和中国足球的发展同步。
读者也许注意到,记者调查的省份全是足球落后地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中国足球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甲乙级球队所在的省市。事实上,即便由中国足协提供的数字也不容乐观——
2什么叫“穷人乍富”?
截止到今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职业球员一共有1371人,其中,甲A俱乐部的球员有469人,职业教练一共有341人。
职业化就意味着球员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当中国的联赛第一次被冠名后,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原本瘪瘪的口袋,突然鼓了起来。
现在,记者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目前活跃在甲A赛场上的主力球员,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应该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而替补球员的工资也都在2万元左右。而像大连这样有实力的俱乐部,主力球员的工资都在七八万元左右。工资只是球员收入的一部分,比赛奖金的数目也不小。目前甲A俱乐部赢一场球全队的奖金大约平均在60万元左右,如果是关键性的比赛,如涉及夺冠或者保级,奖金往往会超过百万。就算在甲A俱乐部里连替补都打不上的球员,一年下来,也能挣到三四十万元。
从一个穷小子,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仅仅是因为足球职业化了。有句老话叫“穷人乍富”,用它来形容中国的足球运动员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位老教练曾经对记者说,现在的球员挣钱太容易了,让他们都忘了自己有多少斤两了。某个球员粗暴地推开手拿签名笔的小球迷的场景,在中国足坛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像国内一名很“腕”的球员有个“三不”:不签名、不合影、不接受外地记者采访!
当然,上面所说的,绝对不是中国职业球员的全貌,但是,从这几方面,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我们所谓的职业球员、职业联赛,离真正的职业还差得很远。抛开技术不说,至少,我们的心理、素质还没真正的职业,而这些,也与我们的青少年培养体制有关——
3除了踢球还会啥?
到目前为止,中国注册的从事专业足球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大约有20万人,他们有的在俱乐部梯队中服役;有的在地方协会组织的队伍中训练;还有的在各种体校、培训中心和足球学校中进行培训。为了保证梯队建设,足协规定每个甲级俱乐部中必须有U21、U19、U17三支梯队,并鼓励各俱乐部以开办足球学校、组建少年队等方式开展年龄层次更低的人才培养。
从199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队的比赛数量与质量都在改善,今年的U21年龄组全年比赛将达到516场,平均每队能打31场比赛;U19年龄组比赛将达到408场,平均每队比赛24场;U17年龄组比赛将达到559场,平均每队打22场,三个年龄组比赛场次多达1483场。按照目前国际上每年最多25场的一般规定,当前我国青少年球队的比赛数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准。
但是,这些成绩之下,也凸显着诸多问题。首先,只重足球技术不重文化教育是相当根本的问题。不少运动员从六七岁就开始从事专业足球训练,到了30多岁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上,这使他们在退役以后的出路上成了问题。其次,虚报年龄,不按年龄段进行系统训练等等问题都阻碍着青少年足球的进一步发展。对此,足协已经开始实施一项对青少年足球竞赛和培训进行系统投入的计划,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全面实施。
在中国足球的发展问题上,职业俱乐部应该负担更为重要的责任——
4老板砸钱到何时?
足球职业联赛如今已进行8年,应该说联赛架构已经搭建。但作为职业联赛主角的职业俱乐部却依旧举步维艰。除了大连、申花等少数俱乐部经营有方,其余的大多不具备自身造血功能。
职业俱乐部惨淡经营的根本其实还是在于球队水平。中国的职业联赛因为比赛的精彩程度、球星的号召力不够,票房始终不太理想。本赛季,不少球队都采取了降低票价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但效果仍不明显。
以甲B联赛为例。去年由于还有冲A名额,各家俱乐部老板就挥舞着支票,花钱如流水。今年,各家甲B俱乐部可就没有去年那样大方了。本来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俱乐部还打算多投入一些,好让球队保级,可中国足协一句“今年联赛取消升降级”,把甲B俱乐部老板们最后一点花钱的念头都给打消了。“节根缩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了今年甲B俱乐部的主旋律。
再有,球员转会和工资收入与实际水平不符已经是很显然的。首先,摘牌转会制度已经实行了4年,各俱乐部也是驾轻就熟。新赛季的转会市场一片祥和,大部分俱乐部都摘到了心仪的球员,部分大牌球员的身价也与日俱增,被摘牌的甲、乙级球员总价值将近一亿。
其次,球员的收入太高也给俱乐部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收入方面,职业俱乐部却还没有充分的自主权。
日前,中国足协提出了“中超”概念,但是,曾参与国际管理集团和中国足协有关甲A联赛推广权谈判的艾弗里对正在拟议中的“中超联赛”发出警告:“如果电视转播权得不到彻底解放,职业俱乐部无法从中得到应得的利益,那么‘中超’仍将停留在甲A的水平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质的突破。”
本版撰文黄屹刘晓星王鹏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