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17日电 记者肖春飞、王明浩 如今在上海,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是中远而不是重新组合的新申花,面对球迷与媒体,申花从未遭遇过如此冷遇和怀疑。
新申花确实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内忧”是走了三大国脚,实力大打折扣;“外患”是多了个同城竞争对手,原来是独子,再怎么顽劣也有人疼,如今却多出个聪明伶俐的小弟来,过去独享的一块蛋糕,如今要两人抢着吃了。
但“失宠”对新申花而言,并非一件坏事,反而是一次重新塑造自我的良机。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新申花虽未到“死地”一步,但重压之下,若不想垮掉,必定会改变原先的行为习惯,主动或被动地“新生”--要想保住经8年甲A联赛锻造的“上海足球第一品牌”,新赛季新申花需要不是热闹与胜利,而是思考与革新,“高筑墙、广积粮”,探索一条“海派足球”的创新之路。
新申花首先可趁球队“换血”之际,扬长弃短,走出老申花的技战术“死胡同”。纵观甲A诸强,申花差不多是整体推进最繁琐、最缓慢的一支队,快速反击能力不强,而防守总是靠收缩和犯规,战术打法缺乏亮点、兴奋点,“遇强不弱、遇弱不强”。从技术角度看,老申花“技术为本”的思路是对的,但技术却是不先进的,跟国际足坛简洁、快速、局部快与整体快有机平衡的潮流相差甚远。如今老申花引以为荣的的中场组合将在中远队重现,后者继承了老申花的衣钵,这也是以年轻队员为主的新申花改变技战术风格的一次良机:朝气和潜质是新申花现在最大的本钱,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
其次,相对于名将云集的老申花而言,新人为主的新申花的管理要好抓得多。毋庸讳言,“最后关头的咬牙精神”,一直是老申花与其它球队相比的“软肋”,对于队中名将,教练不敢管、不愿管也不想管。如今名将离开了,02队的年轻人上来了,正是狠刹球员“骄”、“娇”二气,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的大好时机。
此外,新申花现在也有时间和心境来考虑球队的梯队建设。8年联赛,屡屡屈居大连之下,老申花落下一个“万年老二”的绰号,按新申花的实力,今年是沾不上“老二”的边了,更加不会像往年那样提出夺冠的口号,这也恰好让新申花从争霸战中腾出身来反思:上海落后于大连的根本所在在哪里?在球队后备建设!所以新申花应眼光放得长远点,少些急功近利之心,脚踏实地,加强梯队建设,培养新鲜血液,打造一条上海球星的“生产线”。这样,上海足球才不会在明天的赛场输给大连人。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安睡”?可对方跟你实力相当甚至比你强,不容也得容了。跟老申花相比,新申花最大的区别就是身畔有了个“安睡者”,彼此的一举一动都被对方盯着,对新申花而言,争谁当“老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比照、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从而在球市经营、球迷吸引、俱乐部建设乃至足球文化营造方面,都争取比老申花更上一层楼,这无论对“申花”这一足球品牌,还是对上海足球、中国足球,都是巨大贡献。届时回头再看今天的“凄清”,自然会有一番“焉知祸福”的感慨。(完)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