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小费潜规则-美国印尼一定要给 新加坡最好不给

出国小费潜规则出国小费潜规则

  给小费,在中国的高尔夫[微博]球场中是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早已成为当地文化的一种,无论是普通游客或是球友都要入乡随俗,这个“俗”到底要怎么随?

  【出国打球自由行攻略

  “小费”一词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伦敦,那时的酒店饭桌中间会摆一个写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顾客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将零钱放入碗中,就会得到招待人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把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成了tips,中文译为“小费”。

  对于中国的高尔夫球友来说,打完球给球童小费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习惯,但若是前往其他国家,给小费的规矩则因地而异。所以,在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家进行你的打球旅程之前,事先了解当地的小费风俗是很有必要的。

  一定要给:美国、印尼

  说到小费文化,第一个进入宋立雄脑海的国家便是美国。美国有着浓郁的小费文化,服务人员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客人给的小费。就餐饮来说,午餐10%的小费、晚餐15%的小费,这是在美国就餐起码的标准。

  赴美国旅游的朋友在餐厅用晚餐,结账时一定要看清楚消费单。因为餐厅可能已经把服务费加了进去,这样就没有必要再给小费了。说到美国的小费文化,宋立雄直挠头,美国服务人员对小费收入的过分倚重和强制性征收让他费解。

  其实,在1900年之前,美国人基本是不给小费的。小费最早在欧洲是贵族给下层人的赏赐,并以此来显示贵族的高贵地位。很多美国人之所以逃离欧洲到达美洲正是因为他们看不惯贵族们高高在上的态度,因此当时小费被认为非常“不美国”。

  上世纪20世纪初期,世界中心在欧洲,很多美国人到欧洲旅行后决定“走出美洲、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他们颠覆以往的规矩开始给服务员小费,后来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风气。

  在最开始,美国人还是认为只有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员才有资格拿小费,没有服务或者劣质服务是不应该拿小费的。可是后来美国大部分州法律允许其他餐馆不遵守最低工资制度给工资,不少服务员的工资仅是最低工资的25%,甚至完全没有工资,因此小费就成为这些服务员的主要收入来源,给小费也可以算是一种体谅并感激服务人员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人怎么这么麻烦,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顾客付钱,难道就不能给服务员多发点工资然后取消小费么?

  应该说小费多少有防止“大锅饭”的作用,比如餐馆老板实在没有时间精力去监管各个服务员的表现,如果各人发固定的工资,有人就可能偷懒。而有了小费的刺激,照顾更多的顾客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可能拿到更多的小费,也不失为一个奖励的好办法。同时餐馆生意每天不一样,繁忙时服务员小费的潜力也大,也就颇有点按劳分配的味道。

  不过美国的服务行业喜欢小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逃税。美国的工资收入被税务部门盯得紧紧的,需要老实缴税,工资发出的数量能很好地体现一个单位的生意状况和财政收入,想在税收上做手脚是很困难的。小费也要上税,但是小费经常是顾客直接给服务员现金,基本没有监视途径。因此,一个人小费收入是多少并因此需要交多少税,很大部分靠自觉,只要不非常离谱基本不会被发现处罚,所以很多人宁愿用小费换工资。2002年美国国家税务局抽样调查发现餐馆服务员平均隐瞒40%的小费收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顾客坚持用现金付小费帮助服务员逃税,哪怕其他费用是刷卡消费。

  到美国打球,很多顶级球场都提供单人双包的服务,即一个球童背着两个球包陪同客人下场打球。对于这种“辛苦服务”,小费一人75美元、两人150美元是通用的标准,也是对球童起码的尊重。

  宋立雄的至尊旅程每年都会组织奥古斯塔观赛之旅,如何服务好一行十几人,拿小费开路已经成为宋立雄习惯的方式。每次出行前宋立雄都会准备一些面值5美元的现金,总金额大概两三百美元。每每碰到酒店的服务人员主动接待,就给5美元。通过这种方式,旅行团的行程顺畅了许多,宋立雄认为,美国的服务人员深谙“收取小费、提供服务”的潜规则,他们的服务会更积极上心。

  出国旅游多了,付小费如同家常便饭,可国外的货币花花绿绿,若是没有注意面额,一不留神就会出错。宋立雄就曾经有过一次将100美元误当作1美元给小费的经历。由于美元的样式十分接近,宋立雄本来准备给服务员1美元的小费,最后却给出了100美元。但钱已经给出,也就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了。

  在美国的球场打球,球友需要意会服务人员索取小费的意图。比如在出发台,有些球场服务人员会主动上前为客人挂球包牌,在打球结束后会主动为客人擦洗球杆,这都是索取小费的表现。在宋立雄的印象里,美国的很多球场都没有冲洗高尔夫球鞋的“水枪”或“气枪”,如果有服务人员主动帮忙擦洗高尔夫球鞋,都应酌情支付一些小费。但宋立雄认为,对于这些主动服务,不给小费也没有什么问题。

  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宋立雄最欣赏欧洲的小费文化。他认为在欧洲给小费更多的是出自一种真心的赞赏。欧洲不会像美国固定扣除一定数额的服务费,而是以优质的服务换取客人用小费给予肯定。

  另外,宋立雄特别提醒出国打球旅行的朋友要注意支付小费时的态度。“传统的英式支付小费方式,是在手中攥着钱,在与服务人员握手时顺带递给对方。现在当然不必这么繁琐,但在付小费时一定要双眼看着对方,对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示认可和赞赏。这是需要注意的礼节。”宋立雄说。

  球友A先生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去美国打球的经历,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当时出国前知道美国有收小费的习惯,也准备了一些零钱用来付小费。但是到了国外就怎么也想不起来,真的是没有这个意识。”

  A先生从机场到酒店是乘坐出租车,下车的时候倒是没忘了给司机2美元小费。一下车,酒店的门童很热情地凑了上来,帮他又拉球包又提行李,A先生一个劲儿地道谢。

  等办完入住,这位门童又帮A先生把行李拿到了楼上房间。等到了房间,A先生说了一声“Thank you very much”就把门关上了。

  “当时完全没意识到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该做,我还心想这门童还真是热情。”A先生回忆。

  第二天,A先生在离开酒店准备前往球场时,在门口又遇见了前一天帮他拎行李的门童,那位门童只是朝他笑了笑,并没有主动迎上来帮他把球包搬到车上。

  等A先生打完球,给球童小费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之所以门童前后两天对他的态度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没有给小费。A先生顿生歉意,回到酒店恰好又是那个门童迎接,这回改成A先生热情地迎了上去,并向门童表示抱歉。

  “我跟那个门童解释我是头一次来美国,不懂规矩。门童并没有计较,倒让我觉得很惭愧,就给了他5美元。当时觉得多给一些算当作补偿,后来才知道,人家把行李给你送到房间属于额外服务,理应多收一些小费,5美元并不算多。”

  这次有点尴尬的经历,让A先生颇有些感慨:“在国内待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酒店、球场的服务员为你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其实不然,服务人员付出了辛苦就应该得到回报。我现在出国前都会把小费准备好,分好类,也会事先了解当地的习俗,争取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相比A先生这样“知错就改”的正面故事,B小姐在印尼的经历可就不那么愉快了。

  B小姐参加了一个赴印尼打高尔夫的旅行团,原本整个旅程都很顺畅,就在回程前往雅加达机场的路上,带团的华裔导游表示要跟团友每人收取200元人民币的小费。区区200块钱对于B小姐所在的高尔夫旅行团团友的经济条件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导游在这次的行程之中并没有为团友安排打球之外的其他行程,团友们感觉没有得到这位导游的服务,便表示不愿意支付这笔小费。

  这时,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导游一见团友们不打算付钱,便让司机将大巴车停靠在马路边,直到收到小费才肯继续前往机场。此举令团友们更加愤慨,一时间车上议论纷纷,乱成了一锅粥,但顾虑到还要赶飞机回国,也就不好与导游起正面冲突,只能被迫给钱了事。一趟出国旅行带来的好心情也因为小费带来的不愉快画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按心情给:韩国 日本 越南

  在韩国,打一场高尔夫球的费用包括球童费、果岭费和球车费,对于服务特别好的球童,客人会象征性地给一些小费,金额大概是韩币1-2万(折合人民币50-100元),可事实上,韩国当地人打球一般很少给小费。

  北京沃尔德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赵忠福做韩国旅游这些年,在韩国打过的球场也不少。韩国高尔夫球童的服务方式是一对四,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是球童费。韩国首都首尔的球童费算是比较高的,大概12万韩币(约合人民币700元),其他像济州岛或是全罗南道这些地方的球童费则是10万韩币左右(约合人民币600元)。

  “韩国的球童费和小费不分账,球童费会全部作为球童的收入。”赵忠福这样说道。这一点,跟中国球童的收入构成不太一样。中国球童的收入一般包括部分球童费和小费,而且往往小费占大头,所以小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球童的收入,这种相反的结构造成了中韩两国球童小费的截然不同。

  赵忠福说:“韩国人认为球童费中已经包含了小费,但在中国,球童是靠小费生活的。如果韩国球童可以得到1-2万韩元的小费,他们也会非常高兴的。”

  如果球友是跟旅行社出游韩国,交通部分通常都是国内旅行社与韩国当地的旅行社联系,由当地旅行社负责安排游客的出行。

  在韩国,导游的劳务费是固定的,一天的劳务费一般是15万韩币,像济州岛这些地方的标准是10万韩币。对于服务很好的导游和司机,也会适当地给些小费。

  “一般是团队成员每个人拿出100元人民币,最后司机、导游各得一半。当然,给小费的前提是这个服务得好。”赵忠福说。

  在韩国住酒店,给不给小费也是游客自己说了算。一般情况下,在星级酒店里住宿,你可以在枕头上或者床头放上1美元或者10元人民币(约2000韩币),用来表示你的感谢。给行李生的小费标准也是一样。在餐厅和球场更衣室给小费的情况,韩国很少发生。

  在赵忠福看来,小费可以说是一种国家、地区文化的体现,甚至是一种商业规则。这种“潜规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可能会产生误会,甚至出现在打高尔夫球的过程中。“在中国,打完球不给球童100元小费是说不过去的。但你到有些国家给行李员100元,他可能会很困惑。而在打球的过程中,你给女球童500或者1000元小费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除了韩国,赵忠福还去过日本、泰国、越南,在这些国家中,他觉得日本的小费最贵,“小费文化在日本比较盛行,在中国、韩国,人们相对要吝啬一些。”

  在日本,有一点是和韩国一样的,日本的高尔夫球场实行的也是一个球童服务四位客人的服务方式。打高尔夫球一般不需要给球童小费,球童费在球会的价目表上是明确标出的,即以现金方式结算多少数额的球童服务费。但如果想表示对球童服务的认可和感谢,可以买一些饮料送给他们。

  在日本成团乘坐大巴出行也不需要给小费,因为游客给旅行社的费用已经包含了导游和司机的劳务费。如果你很感谢司机,可以按每天50元人民币小费的标准计算。要是在日本出行需要租车,原则上也不需要另给小费。

  在日本的宾馆,给小费不是一个必须的环节。有行李生替你搬行李,你也不需要给小费,不过每天早起之后,你可以放500-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30-60元)在宾馆房间的枕头上或者床头。

  越南并不是一个小费风气盛行的国家,但是事实上付小费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表示了对他们出色服务的认可。

  球友C先生每年都会跟团去越南打球,机场接送都由跟的旅行团负责,不过从酒店到球场这一段路程的包车,就需要给司机10-20万越南盾(相当于人民币30-60元)的小费。每天离开房间之前,C先生都会按常规放1-2美金的小费,若是碰到热情的行李生帮助提行李,10万越南盾的小费也是可以轻松给出的。

  随着近些年到越南打高尔夫的中国球友越来越多,越南高尔夫球场的小费标准也跟着水涨船高。在C先生的印象中,2011年以前,越南球童的小费通常都是10万越南盾。

  2011年之后,竟都跟着中国的物价上涨到人民币100块了!虽说比以前贵了些,但也还算可以接受。越南的球童小费也收人民币,收到之后他们自己会去银行或是兑换点换成越南盾。

  没想到小费的标准竟也会跟着市场浮动上扬,后来C先生在越南打球给小费最多也就是双倍,还得在球童服务好的情况下。对此,C先生笑笑说:“不能哄抬物价嘛。”

小费出国小费潜规则

  最好别给:新加坡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将小费看作是对其服务的肯定,像在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反而会觉得客人给小费是因为对服务不够满意。

  球友D先生跟朋友去东南亚几个国家打球,越南、泰国、新加坡走了个遍。一行几人打一路赌一路,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一站来到了新加坡,等不及入住酒店,就直奔球场。简单的热身准备之后,几个人就开始了“赌局”。

  这一场D先生的发挥特别好,一路领先,赢了不少钱,他觉得自己的球童功不可没,服务恰到好处。赢了钱自然高兴,D先生心想,一会儿打完给小费时多给这球童几百块。D先生和朋友虽然在国外打球,但赌的时候还是用人民币结算,所以小费也是直接给人民币,东南亚的球童一般都会收。

  等到18洞打完,D先生几个人算好账,收好球杆,准备给球童小费。其中一位朋友先拿出了200元,球童不要。朋友还开玩笑说:“这球童真懂事,知道我输钱了,还不要我小费。”边说边把钱往球童怀里塞。

  D先生这时也准备好了小费,他拿出500元笑着递给他的球童。没想到他的球童也拒收,D先生也开玩笑:“怎么啦,嫌少?”球童说:“我不要的。”一个球童不要小费或许有他的原因,但几个球童都不要就让D先生觉得有些奇怪了。

  D先生好奇,便问球童不收小费的缘由。

  球童告诉D先生,在新加坡没有收小费的习惯,不光是在高尔夫球场,其他的服务性行业也没有。在当地人看来,如果客人向服务人员支付小费,是认为其服务质量差的一种表现。

  “没想到事与愿违了,本来想表扬和感谢一下我的球童,结果差点打了人家脸。”D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不同于新加坡,虽然是收小费的东南亚国家,但给小费时切记要使用纸币。因为在当地人看来,硬币是用来打发乞丐的,用硬币给小费是对服务人员的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表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外交部回应
  • 体育NBA圣诞大战热火客场灭湖人 火箭胜马刺
  • 娱乐曝黄晓明密会22岁校花 撇baby两月情变
  • 财经康泰问题乙肝疫苗疑似生产环节被污染
  • 科技中关村电子卖场公布举报电话
  • 博客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网络流行语(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复旦四大学霸:21岁女生被誉门萨女神
  • 育儿医院用超大圣诞袜包新生儿送给父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