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制造-从开工厂到卖品牌 招工难不是病根子

塘厦制造塘厦制造

  (文/本刊记者 徐全雅 图/塘厦高尔夫[微博]产业发展办公室提供)

  朱永仪,台湾人,东莞市塘厦镇一家高尔夫球杆生产厂家的老板。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高尔夫球具生产企业开始大量从台湾转移至内地。朱永仪就是这些台商老板之一。

  2013年年初,朱永仪的工厂面临严重的用工荒。“有订单,就是没人做。”朱永仪向记者诉苦道。朱永仪的工厂里有3台杆头抛光机器,但只有一个抛光工人在生产操作。生产杆头流程都卡在了抛光工序这一环节,严重影响了球杆的生产效率。

  塘厦,位于东莞市东南部,身处“世界工厂”腹地,这里聚集了130多家高尔夫企业,以高尔夫球具代工工厂为主。在顶峰时期,世界高尔夫球具市场上约4成的产品来自塘厦。

  在塘厦,遇到用工荒问题的高尔夫工厂还很多。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然而,工人,尤其是技工的短缺让球具生产厂家愁眉不展。

  塘厦镇有两张高尔夫名片,一张是高尔夫工厂,另一张是观澜湖。观澜湖东莞会所的5个球场就散布在塘厦镇的西南部。

  迄今为止,由塘厦镇政府推动的塘厦高尔夫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2012年8月,塘厦镇政府成立了塘厦高尔夫产业发展办公室,全国独一无二的以政府名义设立的高尔夫办公室就此诞生。完备的高尔夫产业链成为塘厦镇勾画的美妙蓝图。

杆头喷漆对工人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杆头喷漆对工人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用工荒的无奈

  高尔夫球杆制造(尤其是杆头制造)工艺复杂,至今绝大部分工序仍然依赖手工。由于人力成本的变化,世界高尔夫球具生产中心从最早的美国转移至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日本转移到台湾。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台湾对劳工权益的保护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大批高尔夫生产企业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

  经过20年的发展,塘厦高尔夫工厂林立。然而,一些工厂扛过了金融危机的挑战,却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对此,塘厦镇展威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仪向记者倒了一肚子苦水。

  朱永仪,在高尔夫球具生产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将近30年。1998年,朱永仪从台湾来塘厦开设高尔夫球具工厂,她并不是最早一批来塘厦生产高尔夫球具的台商,但却是最早进行杆头“后段生产”的台商之一。因为高尔夫球杆的生产链条向内地的转移并非一蹴而就,所谓的“后段生产”是指杆头抛光、打磨、上漆等后段工序。

  这两年,朱永仪的工厂为Adams等品牌进行球杆代工生产。现在朱永仪并不愁订单量,惟有工人短缺的现状让她头疼不已,其中最头疼的是抛光工人和喷漆工人的短缺。朱永仪的工厂里有3台杆头抛光机器,但只有一个抛光工人在生产操作。喷漆工序也是如此,大量的杆头在等待喷漆,但喷漆工也只有一个。

  塘厦的高尔夫工厂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制造企业一样,正在经历用工荒。高尔夫球杆生产高度依赖手工制作,对于杆头的制作来说,工作强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抛光工和喷漆工成为稀有人才。

  抛光工人的工资一直高于高尔夫工厂内其他工人的工资,当普通工人一个月挣几百块的时候,抛光工人就能挣上千块;当普通工人挣上千钱块时,抛光工人的工资已经有4000多了;现在旺季时的抛光工人月收入能够达到上万元。

  据朱永仪观察,老一代的抛光工人赚完钱后选择返乡。而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做这种高强度的体力活,也不愿意学技术。据一位老抛光工人介绍,杆头抛光技术最快也得学1个月才能上手,慢的话得两个月。另外,抛光还是危险工种,如果稍有不慎,有磨破手的安全隐患。

  另外,熟练的杆头喷漆工对技术要求更高,现在的杆头喷漆多达四五遍,如果技术不熟练,杆头容易被喷成“麻子脸”,或是喷漆厚薄不均匀。

  同时,非正规的球具小作坊还从正规厂家抢技工。朱永仪介绍,东莞的高仿球杆生产并非空穴来风。有许多球具小作坊没有生产经营执照,逃掉很多费用,运作成本要比正规厂家低得多。“他们也代工贴牌,关键是淡季的时候他们可以生产A货,我们不行,我们得生产正规产品。”朱永仪说。本来生产成本就低,加上可以通过制造仿冒球杆赚黑钱,这些小作坊有能力给那些熟练技工开出更高的工资,正规厂家的招工更加困难。

  “不是没有订单,订单有,只是没人做。品牌商天天催货,我们都不知道先做哪个品牌的好。”朱永仪一脸无奈地说道,在她看来,工人不足让自己裹足不前。

球杆生产制作高度依赖手工,塘厦镇高尔夫工厂面临着激烈的劳工竞争。球杆生产制作高度依赖手工,塘厦镇高尔夫工厂面临着激烈的劳工竞争。

  抛光工的另一春

  抛光工去哪儿了?接下来的主人公曾经也是抛光工,但他没有被小作坊挖走,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塘厦做起了自主高尔夫品牌。

  这个人叫杨发铁,人如其名,自从1996年从老家河南南阳到塘厦打工以来,杨发铁就和“铁”结下了不解之缘。1996年,18岁的杨发铁最早在高尔夫工厂做的就是抛光工,给高尔夫杆头抛光、打磨。回忆当初自己在工厂工作的时光,杨发铁调侃道:“当初就傻叉叉地做抛光工,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高尔夫是干啥的。”

  2002年,杨发铁找到了给高尔夫厂家销库存的新营生。低价买进杆头成品库存,再倒卖给球杆生产厂家,有差价就能赚钱。

  虽然有时利润不高,但比在工厂里干又脏又累的抛光工人轻松多了。就这样,杨发铁告别了5年艰苦的抛光工人岁月,开始做杆头贸易。

  做了几年杆头贸易,杨发铁对高尔夫球具市场越来越了解。杨发铁一发狠心,“我又懂技术,又懂销路,为什么不能搞属于自己的品牌!”2010年,杨发铁开始申请自己的高尔夫品牌“铁汉”,并于2012年11月申请成功。

  在观澜湖东莞会所附近的实体店内,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在最初的会面中,杨发铁给记者留下了两点深刻印象:一是他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二是他的自主品牌——“铁汉”的最新推杆杆头,这款杆头的底面印刻了五角星和中国地图。杨发铁指着台湾岛上方的小点告诉记者,这是钓鱼岛。

  两年来,杨发铁为了自己的品牌推广下足了功夫。根据他了解到的技术,他亲自找厂家代工,亲自跑附近的练习场和球场推广自己的球杆。迄今为止,杨发铁已经投入100万元进行自己的铁汉品牌的生产和推广,而投入的心血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

  当记者询问“铁汉”球杆和外国品牌球杆质量有什么区别时,杨发铁自信地说:“我是做抛光出身的,‘铁汉’球杆的生产厂家也是外国品牌球杆的生产厂家,制作工艺差不了多少。”

  现阶段,杨发铁主要推广自己的1号木产品。杨发铁觉得自己的思路很务实:“推广100支1号木就是100个客人,而卖出9支铁杆(1套)才1个客人,现在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我的产品。”

  2012年3月,杨发铁还带着自己的杆头产品参加了北京高博会。有趣的是,当初从深圳机场出发时,杨发铁随身带了两箱杆头和几个广告展架上飞机。在登机口候机时,杨发铁索性支起了标有广告语的展架,向候机的乘客宣传自己的球杆。

  现在,杨发铁的“铁汉”球杆已经推广进入了观澜湖,以“铁汉”球杆作为球场1杆进洞的奖品,并在球洞发球台旁设置了广告牌。

高尔夫球具生产到高尔夫运动普及,塘厦高尔夫的内涵在发生改变。高尔夫球具生产到高尔夫运动普及,塘厦高尔夫的内涵在发生改变。

  招工难不是病根子

  抛光工开始经营自主品牌,自然遇不上用工荒的问题。然而塘厦镇另一家高尔夫工厂的老板对于招工难的问题看得更淡些。

  张强,四川成都人。1993年,张强进入塘厦裕鼎五金运动用品厂担任管理工作,裕鼎现在是塘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高尔夫球具生产企业,最初的老板也是台湾人,现在的管理者已经是“台商第二代”。鼎盛时期,裕鼎1个月能出产100万支球杆,最多同时有60多个客户。

  2012年,裕鼎五金运动用品厂分解重组,光华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从裕鼎分离出来,专门进行杆头生产,张强现为光华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接受采访时,张强向记者聊到最近一个客户向他杀价的例子。

  客户对张强说:“抛光工人不好招,我们知道;汇率在改变,我们也知道;员工工资在涨,我们更知道。但明年我们的店会从600家开到1000家,我的订单从8万套变成10万套,你们把价格给我降低2%。”

  “接还是不接?”张强向记者苦笑道。

  “你不接,有人接。”他紧接着说。

  在金融危机后,张强面临更多的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问题。张强亲身经历了塘厦最大高尔夫工厂——裕鼎的分解和重组,其中的意义他再清楚不过了。

  “以前的裕鼎是大而全,什么都做。金融危机后,如果还是这么大而全,什么都自己管,负担会太重。”张强说。

  张强介绍,现在的用工环境和十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员工很被动,工厂相对强势。如果工厂招4个人,可能会有100个人前来应聘。员工为了留住工作,能够接受工厂的任何条件。现在的工人都比较金贵,管理工人难度比较大。

  裕鼎工厂分解后,把每个工厂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每个工厂的管理者和自己的利益挂钩,盈亏自负,工厂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现在的裕鼎总厂只负责接收订单、产品研发,不再负责直接生产,高尔夫球具工厂的经营格局在发生改变。

  作为大陆最早的高尔夫球具工厂管理者之一,张强对球具市场的变化了如指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高尔夫工厂产能有限,大陆高尔夫工厂方兴未艾。

  球具工厂产能有限,世界球具市场是卖方市场,球具价格偏高。高尔夫工厂大量在大陆发展后,由于有充裕厂房和劳工,各大高尔夫品牌不断扩大产能,最终出现了价格战,高尔夫球具开始降价。

  张强清楚地记得,泰格-伍兹的出现对高尔夫球具市场的影响,因为工厂开始大批量生产青少年球杆。“在20年前,很少有青少年用的球具,大多是把成人用杆锯短。青少年球具的大量生产就是这20年的事。”张强说。

  张强回忆,最早从台湾运毛坯过来加工,到整个工序都转移到大陆,再到效益井喷的2003至2006年,塘厦的高尔夫球具生产经历了一次快速上升过程。金融危机过后,日子虽然难过点,但张强仍然相信球具的需求会迎来新的井喷。

  在张强看来,市场的萎缩,或是短暂的招工难问题,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未必是坏事,通过内部调整,优化工序,控制管理成本,工厂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抗打击能力才更强。

  “要活下来!挺住了,新一波消费高潮来时,你才能赚到钱。”对于未来, 张强信心满满地说道。

  从开工厂到卖品牌

  陈军,安徽人,和张强一样,是早期来塘厦高尔夫工厂做管理的内地人。用工荒的问题他有,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他也有。但他的压力似乎小得多,因为他同时代理品牌,销售球杆。有了两条渠道的保障,工厂经营的问题被缩小。

  陈军的高尔夫工厂主要代理日本的品牌,年产量约70万支球杆,在塘厦属于中小规模的球具生产厂家。由于和日本客户的关系,陈军每年都去参观日本的高博会,也获得了一些近距离体验日本高尔夫工厂和量身定制工房的机会。向日本高尔夫同行学习,是他向记者谈论最多的话题。

  日本球具工厂所展现出来的生产效率令他印象深刻,“快鱼吃慢鱼,必须快速化生产,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陈军说。

  同时,随着国内高尔夫商业赛事的增多,定制球具和高尔夫礼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陈军觉得这是巨大的商机,如果接到订单后,不能在要求的工期内赶制出来,你将失去这个客户。

  2012年,陈军原来的工厂租约到期。利用这个契机,在寻找到新的厂房后,他对工厂的生产模式和工序进行了升级换代,力求把提高效率、扩大产能发挥到极致。

  除了球杆生产,陈军的另一半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球具店内。陈军的球具店“真工部品”既没有开在高尔夫球场附近,也没有开在镇上的高尔夫练习场附近,而是选择了镇中心的核心地段。“酒香不怕巷子深。”陈军说,“服务好了,自然有人来上门。”

  陈军的高尔夫球具用品店代理日本品牌的球杆,另外还销售一个叫U2的自主品牌,提供量身定制服务。陈军坚信,小公司、小品牌也有它的生存之路。“铺天盖地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见多不怪了。高尔夫和其他消费用品有一点是相通的——它需要体验。高尔夫球具不是看到很漂亮就要用的,而是需要看打起来怎么样,它要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陈军对自己的量身定制服务很自信。

  通过一个个客户的积累,陈军的“真工部品”在塘厦镇内渐渐有了名气。除了陈军自己的服务意识非常强外,他还有一位得力的量身定制师,这位师傅从事高尔夫球杆量身定制十几年了,技术熟练、工艺精良,一天可以帮助陈军组装10套高尔夫球杆。

  在量身定制师傅的配合下,陈军渐渐拥有了塘厦的本地球友消费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好有一位客人来到球具店内找陈军。这位客人腆着大肚子,手里拿着一支1号木,操着粤语和陈军交流使用这支1号木的心得。这位客人是塘厦本地人,这支1号木正是陈军给他量身定制的。听到了好的反馈,陈军高兴得合不拢嘴,忙叫客人再用用。客人走后,陈军介绍说:“这支杆先配好给他用,用合适了再付钱。”

  在塘厦,拥有塘厦本地的球友客户,似乎象征了某种成功。因为塘厦本地人和高尔夫生产厂家比较熟,本地球友大多能够低价或免费获得一些球杆,在塘厦要向本地人卖球杆的难度也可想而知。而陈军凭借专业、热忱的服务啃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厂房外的塘厦高尔夫

  2013年3月,某天晚上10点多。东莞市塘厦镇兄弟高尔夫练习场响起密集的击球声,一群塘厦高尔夫人在这里热闹地聚集。

  原来,塘厦镇本地数一数二的业余球手在这里试打一支1号木杆。你会猜测,这支1号木一定是某大品牌推出的新产品,那你可猜错了。这支1号木的品牌你可能没听说过,它叫“铁汉”。

  没错,杨发铁带着他的品牌来练习场推销。旁边还站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塘厦镇政府高尔夫产业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连接了塘厦政府和塘厦业余高手圈。他叫“腾哥”(黄锐腾),他既是塘厦高球办的工作人员,还是塘厦兄弟高尔夫球队的队员,平均80杆。

  这就是东莞市塘厦镇的一个高尔夫缩影,练习场,球友,球具商,政府,高尔夫工厂,他们都打上了深深的塘厦烙印,重要的是他们紧密相连。

  塘厦镇兄弟高尔夫练习场是塘厦镇区内(除观澜湖外)惟一一家高尔夫练习场。位于塘厦镇东北方向,西侧紧邻广深铁路线。

  说到金融危机对练习场经营状况的影响,塘厦兄弟高尔夫球练习场正好没有遇到。因为从2007年至2009年,高尔夫练习场停业了两年。原因是球友打球击中了火车头的驾驶室玻璃,把驾驶员吓得惊魂未定,驾驶员把练习场投诉到铁道部,该练习场由于危害铁路运输安全被迫停业。由于练习场距离较短,从打垫到保护网230码、到广深铁路铁轨250码,而当时的保护网高度比较低,只有18米,这才出现了“高尔夫球打火车”的事故。2009年,练习场保护网加高至26米,在塘厦镇台商协会的申请下重新恢复营业。

  练习场现在的总经理叫阎霄汉,今年46岁,来自新疆博乐。10年前,阎霄汉告别家乡,来深圳闯荡事业。他白手起家,从旅游业做到高尔夫旅游业,开始正式与高尔夫运动结缘,之后买下观澜湖的会籍,成为狂热的高尔夫运动爱好者。由于旅游行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阎霄汉在两年前开始考虑投资新项目,当时正赶上塘厦镇大力发展高尔夫产业。

  “全国的什么之乡、什么之镇不就是这么推广起来的嘛,我觉得塘厦镇有观澜湖,还有这么多高尔夫生产工厂,政府也大力扶持,在塘厦投资高尔夫是个不错的选择。”阎霄汉说。

  另外,阎霄汉非常看重高尔夫这个社交平台,他觉得自己现在经营的塘厦兄弟练习场更是个交友的平台,大家有共同的爱好,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在经济氛围这么好的地方是一个很好的商务平台。

  阎霄汉从2012年1月开始接手塘厦兄弟练习场,经过一年的经营,他看到了练习场一点一滴的变化。阎霄汉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他刚接手练习场的时候,练习场只卖出了6张个人年卡和15张公司卡。一年过去了,销售量分别增至30张个人年卡和50张公司卡。去年一年统计下来的打球客人大概有600人。

  阎霄汉的经营思路是降低打球价格累积人气,塘厦兄弟练习场现在的收费标准是25块100个球,每天有70至80人次来打球,由于打位有限,在每晚的7、8点钟高峰时段,打球都要排队。

  细心的阎霄汉还对练习场的中国大陆籍打球人口和非中国大陆籍(港澳台及海外)打球人口做了对比。2012年年初,练习场中国大陆之外的球友占了70%,其中主要是台商以及日本、韩国商人,中国大陆的球友占30%。到了2013年年初,这个比例颠倒了过来,非中国大陆的球友只剩30%,而中国大陆的球友增加到70%。经过观察,阎霄汉对塘厦练习场球友们使用的球具非常吃惊。他刚来塘厦兄弟练习场的时候,球友使用的80%的球具他都不知道是什么牌子。这和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情况全然不同,在那些大城市,人们使用更多是一些知名品牌。

  阎霄汉分析,这和当地打球人的习性有关系,当地的球友多从事制造业,做生意务实,选球具也务实,不盲目选购大品牌。另外,塘厦高尔夫球杆工厂林立,本地球友认为普通品牌的球杆制作水平并不差,而且价格实惠。

  练习场的经营状况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塘厦民间打球氛围的升温,现在回想用工荒的窘境,塘厦高尔夫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塘厦业余高手圈

  说到塘厦本地人(老塘厦人)的高尔夫球友圈子,最熟悉历史情况的是一位叫林庆良的球友。据林庆良介绍,在2003年塘厦兄弟高尔夫练习场开业时,他开始在这里练球,属于塘厦本地高尔夫球友中第二批学球的。据林庆良回忆,练习场刚开业的时候,大部分是台商在这里打球,林庆良也是在台湾人的带领下进行打球的。据他所知,在他之前打高尔夫的塘厦本地人只有4个人,他能清楚地说出这4个人的名字。

  10年过去了,林庆良已经是塘厦业余高手圈内的领军人物,塘厦本地人的高尔夫圈子已经扩大到上百人。塘厦的业余球手队伍也不断发展,原来的台商球队和塘厦本地人球队合并,组成塘厦兄弟高尔夫球队,队员有108名之多。

  据了解,运动品牌NIKE计划在塘厦成立一支塘厦(NIKE)高尔夫球队,这将是NIKE公司在中国境内成立的惟一一支以地名命名的球队,球队的组建将有助于推动塘厦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和推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