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借着高尔夫入奥,中国高尔夫蓬勃发展。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和高尔夫爱好者都乐观地认为“中国高尔夫的春天来啦!”然而中国高尔夫发展道路上的“三个原罪”没有扫除,中国高尔夫发展依然艰辛。
去年初,“海南高尔夫与旅游论坛”借“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召开之际高调上演,与会的业内人士,行业管理者甚至政府官员都对海南乃至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充满信心;而随后的中国高尔夫博览会也焕然一新,从以前的农展馆迁至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几乎在同一时刻,著名的高尔夫管理公司朝向管理集团发表了《中国高尔夫产业白皮书》;就在09年底的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上,高尔夫被列为2016年正式比赛项目,本来负责非奥项目的国家体委小球管理中心一夜之间成为奥会项目机构,管理进入奥运会的高尔夫和七人制橄榄球。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和高尔夫爱好者都乐观地认为“中国高尔夫的春天来啦!”然而随后发生的新闻事件却让人感到中国高尔夫产业政策依然没有改善。
去年年中的短短三个月,国内主流媒体,包括中央媒体接连重点负面报道高尔夫球场建设事件:“国家级贫困县海南陵水建设高尔夫球场”,“内蒙古新建高尔夫球场破坏自然固沙植被”,“当地政府官员任职温州高尔夫协会”。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其中的潜台词:
第一个事件:高尔夫球场占用农民土地,在贫困的地方不应该有为富人服务的高尔夫球场;
第二个事件:建设高尔夫球场破坏环境;
第三个事件:高尔夫球场孕育腐败;
所有高尔夫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三个潜台词就是中国高尔夫发展道路上的“三个原罪”,2004年1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至今仍然有效,它们把中国高尔夫彻底误解了,也成了全社会口诛笔伐中国高尔夫的理论依据。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高尔夫球场一度被看作是对外开放的标志和招商引资的条件。这些年究竟怎么啦?其实背后的关键在于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期,我们的政策决策者用“因噎废食”的错误逻辑在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以政策限制代替了本应的管理疏导。
没错,是有高尔夫球场建设占用了国家规划的耕地、林地和水源地,但这是极少数。国内多数球场是建设在本来经济价值不高的土地上,否则租赁和拆迁的成本太高,投资人根本无法得到投资回报;而真正的高尔夫也不需要平坦的耕地和树林,高尔夫球场的乐趣在于地形的起伏变化,否则球场设计、土方工程和造型成本太高。国家有关的决策部门没有用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去分析高尔夫球场的土地利用问题,也没有明确说明哪些土地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哪些土地可以建设高尔夫球场,去管理和疏导高尔夫产业发展。仅仅以人多地少的中国特色理由去压制高尔夫的发展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日本和韩国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但高尔夫球场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新加坡、香港更是人多地小,但政府还是通过合理的评估允许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特别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公众球场。那些郊外的垃圾填埋场、废弃的河道和矿区、海边的盐碱地和滩涂、既无法耕作又无法生长成才林的丘陵山地以及自然植被稀少,土壤沙化的土地上,为什么不能兴建高尔夫球场,从而实现这些本来经济价值很低的土地的价值最大化?很多事实证明在这些土地上建设高尔夫球场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都是最好的选择。北京西南部的永定河道贯穿丰台、大兴和房山区,二百多年干枯无水,以前当地水务部门每年都要耗费巨资去防风固沙,同时还要防止河道砂石盗采,河道周边的居民收入来源少,收入水平低。而现在,永定河道上建设了多个高尔夫球场,政府不但能获得了土地租金和税收,而且节省了整治河道大笔资金,周边的居民通过为球场和打球人提供各种服务增加了收入。东方集团在国内的多个球场都是建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填埋场,这是对环境保护的最大贡献,不仅改良了土壤,而且大大降低了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威胁。北京的东方天星高尔夫俱乐部所在地以前是一个人们开车路过都要绕着走的垃圾填埋场,现在却是北京很多公司白领挥杆运动的好地方。当你在海南问问在建球场当地的老百姓,过去的几十年他们是否可以通过耕种改变贫穷,没有人说是,未来的几十年能否通过农业发展走上致富?同样没有人说能。因为当地的自然和地质条件决定了有些地方本身就不是适于耕种的地方。他们关心的是租赁给高尔夫球场的土地租金能否落到自己手里,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出让金能否装进自己的腰包。事实上,很多当地居民没有获得他们满意的补偿,而开发商也确实付出了应该付出的补偿款,那钱去哪里了呢?当地方政府的管理疏导责任缺失的时候,老百姓的怨恨和社会矛盾就会出现,我们的主流媒体就把责任推到高尔夫球场开发商身上,高尔夫被再次深深地误解了。
我们再去看看对环保要求更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引导高尔夫产业发展的。英国、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都是是高尔夫球场数量很高的国家,我们通过仔细分析研究球场集中的地区,发现在这里建设高尔夫球场是最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又能保护环境的理想选择。当我去美国加州的圆石滩的时候,当地的居民告诉我,很多年前这里是人迹罕至,没有经济活动的荒凉海滩和丘陵,如果不是几十年前的投资人买下这块廉价土地建设球场,当地根本无法获得现在的成就。现在这里不仅有世界顶级的公共球场,还有顶级的度假酒店群,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最重要的是海水还是那么的洁净,景色也更加壮美。著名的法国依云矿泉水的水源地日内瓦湖边的依云小镇每年举办LPGA的一场重要比赛依云大师赛,而比赛场地也是法国最好最古老的高尔夫俱乐部,多少年来背后的瑞士山脉依然秀美、日内瓦湖水依然澄净、小镇的空气依然清新,高尔夫、人文与自然在这里完美和谐融合。去年美国PGA锦标赛的举办地呼啸峡球场坐落在美国密歇根湖的西岸,那里的地形无法当作耕地,特殊的地质原因也无法形成森林,本来一个看上去的不毛之地却成了著名的高尔夫圣地,而密歇根湖却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和水产地。在中国,如果洁净水源地旁边建一座高尔夫球场,全社会一定会骂声一片,球场会被吐沫淹了。所以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能否制定一个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指导规范,规范适用的土地和严格的环保标准,不是禁止高尔夫球场建设,而是管理、疏导和规范球场建设。事实上,国际现代的高尔夫球场设计、工程、植草、喷灌和草坪维护都遵循严格的环保规范,完全是低污染的产业。
“腐败温床”是另一个被用来限制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更是无比荒诞的“因噎废食”的错误逻辑!照此逻辑,房地产业是腐败集中的产业,就不要再发展;中国足球假球黑哨横行,就不要再继续;高级餐厅和娱乐场所也是腐败分子聚集的地方,新开的一律不批;腐败分子爱抽名烟,喝名酒,穿名牌,开豪车,以上奢侈品就别卖了。如此,那我们何不回到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
当然,高尔夫行业自身的问题和某些业界媒体的言论也是中国高尔夫被误解的的原因。某些高尔夫业内人士和媒体总是强调“高尔夫是贵族运动和社会身份的象征”,而忽略了高尔夫基本的竞技体育,休闲健身和文化建设的内涵。在中国社会转型,贫富差别加大的时期,普罗大众自然就会理解高尔夫是奢华生活的一部分,与他们根本格格不入。而在高尔夫产业的发达国家,高端的私人球会与公众球场并存,很多公众球场是九洞球场,并非我们理解的标准18洞,高尔夫对很多人而言是比很多室内运动更便宜,更有益健康的运动。我们的媒体应该有责任把高尔夫回归到大众体育本身,呼吁政府批准建设廉价的公众球场。当中国出现更多公众球场的时候,中国的高尔夫运动才能真正开展,高尔夫产业才能真正发展,高尔夫才不会被误解。
去年我在电视里看到梁文冲在美国PGA锦标赛上取得历史突破,同时创造了呼啸峡球场的最低杆记录。在电视转播里看到呼啸峡,我实在想不出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什么能比建设一个高尔夫球场更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