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流”袭击全球化 日本高尔夫市场或因此低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17:24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月7日,2010赛季的日本巡回赛上,男选手金庚泰(Kim Kyung-tae)获得了男子赛奖金王,安宣柱(Sun-Ju Ahn)取得了女子赛的奖金王。“韩流”的袭击从美国到日本,呈现了全球化趋势,而日本的巡回赛市场也因此出现了疲态。

  “我很高兴自己成为女子日巡赛的一个代表,”上个月,在千叶参加一场日巡赛时,安宣柱通过翻译说。23岁的她赢了超过14500万日元奖金,成为了韩国人统治世界的又一个侧影。

  这一年的日巡赛,安宣柱赢得了开年之战,而她最大的竞争者朴英碧赢得收官之战。韩国女选手在34场日巡赛里赢了其中的15场,比上赛季多了5个。“他们练球非常刻苦,技术很细腻,”2009年日巡赛的奖金王横峰樱(Sakura Yokomine)说。

  在美国LPGA赛场,“韩流”也是一样凶猛:崔罗莲和申智爱在年度奖金榜占据了前两位, 25场LPGA比赛里,韩国人赢了其中的9场。根据最新一期世界排名(1月3日更新),世界前10名的选手里有五位韩国人,前50位的选手李有20位韩国人,10位美国人和9位日本人。

  但是韩国人的兴盛中,难掩巡回赛的低迷。美国LPGA比赛,从2007年的37场,衰减到了2010年的25场。这让更多的韩国球员来到了日本赛场,2010年的女子日巡赛有34场比赛。也有一些韩国人同时兼顾在日本和美国两大巡回赛。像世界第一申智爱就是如此,去年她总共获得了20000万日元奖金。

  2010赛季,在女子日巡奖金榜排第三的全美贞(Mi-Jeong Jeon)表示虽然在美国打球不错,但她没有计划前往。“日本从文化传统上来说,离韩国也很近,球迷的喝彩更让我觉得温暖。而且,我要回韩国也很便利,所以没有原因离开日本。”

  韩国针对青少年选手的训练系统,是这个国家能产生出一批又一批顶尖球员的主要原因。每年,韩国高协都会从中学到大学里挑选70位适龄球员,根据他们的表现以及测试比赛结果,最终选出6位男选手和6位女选手进入国家队。

  韩国高协带着12位选手会在日本宫崎县、韩国济州岛以及其他适合练球的地方,进行训练,训练时间每年超过了200天。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韩国人包揽男子、女子、个人、团体四块金牌,推动了高尔夫在整个国家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整个国家标志性的运动项目,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资金支持。今年的广州亚运,韩国也是包揽四块金牌。

  另一边,日本为了备战亚运,国家队集训了10天。“在韩国为选手进行200天训练的时候,日本只有几天,”前女子日巡赛的主席大塚说,“我们没有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打败韩国人。”

  韩国选手拉响的第一道警钟是针对美国女子高尔夫产业。美国LPGA协会在2008年出过一道禁令:英语不过关,不要来打比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韩国人的,她们不懂英文,接受采访只能靠翻译。但这一规则在各方的重压下不了了之。日本同样也面临这太多韩国人赢比赛带来的困境,赞助商和举办场地上的问题。还有就是电视观众收视率的问题,横峰樱2009年赢得日本收官赛的时候,收视率是12.4%。但2010年,朴英碧赢收官战的时候,电视收视率只有7.6%。

  “看到外国人赢了比赛,观众就会立刻换台,等不到赞助商颁奖。”巡回赛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这对赞助商来说非常遗憾。”

  未来,日巡赛希望与更多中国、中国台北以及东南亚国家有更多交流,毕竟现在是高尔夫回归奥运家庭,也会是越来越受关注的项目。

  现在的日本,境况还算不错。女子球员,自宫里蓝2004年进入女子日巡赛以来,得到了不少关注。在她的带动下,很多有天分的年轻球员来到这里,就像上田桃子、古闲美保、横峰樱以及宫里美香。

  但同时,日巡赛的商业模式根基还不稳。“未来的几年,高尔夫将迎来这个时代的戏剧性变化,”巡回赛的工作人员Sho Tobari说,“当美国LPGA在减少比赛,女子欧巡赛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日本也应该走这条路。”

  “欧巡赛,不管男子赛还是女子赛,现在都在不只存在于欧洲本土,他们在把赛场扩大到澳洲,新稀烂,中国,韩国和印度。美国巡回赛也不止在美国本土进行,海外赛场有泰国、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和韩国。现在看来,短期内,高尔夫赛事市场在日本会收缩,赛事的数量会减少,但高尔夫市场不会缩小。赞助商希望能不止局限在日本市场。”

  (小钻)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日本高尔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