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同行绝不是仇人 五邑蒲葵球会执行董事李炳林专访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13:05 《羊城晚报-高尔夫周刊》
在广东的五邑地区,秀美的风景不少,但高尔夫球场并不多见。江门五邑蒲葵高尔夫球会,便是五邑地区最早的高尔夫球场。看着如画的球场和如卿的顾客,球会执行董事李炳林在笔者面前却总是愁眉不展。这却是为何? 球场管理就一个字:累 “你问我管理球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李炳林苦笑了一下,“就是一个字,累。” 从五邑蒲葵高尔夫球会的建设,我们不难看出身为经营者的李总为何喊累。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初,五邑蒲葵球会就开始筹划。可是因为多种原因,1998 年才开始正式动工,2000 年才真正把27 个洞全面对外开放。即便是球会落成开业了,内部的管理还有诸多不协调的地方,员工的流失率很高。 2006年,董事会决定让李炳林接手五邑蒲葵球会。虽然之前并未管理过球会,但11 年的球龄加上圈内的人脉,让没有准备的李炳林不得不“走马上任”。“以前我做过很多行业,酒店、餐饮什么的都做过。可没有一门行业像高尔夫球场这么复杂。”李炳林总结说,一个球场的管理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农商学兵”。单在他下面平行的部门,就有30 多个,“一出问题就头都大晒”。 上任之后,深感经营球场繁琐的李炳林决定从内部运营开刀。“我们是服务行业,根本就是靠服务取胜”。用他自己归纳起来的十六个字就是,“人心所向、部门合作、加强沟通、管理到位”。球会是一个合作度极高、部门间沟通度强的行业。“客人进大门涉及保安部,然后到泊车、接包生、出发台开卡、餐饮服务、客人更衣,最后到出场,已经涉及差不多十个部门了。如果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人心,各个部门没有合作的精神,一个部门的问题就搞死你了。”李炳林感慨地说,“你说,这样累不累?" 主动求变,唯一不是永远 在五邑地区,蒲葵球会是最早出现的高尔夫球会,而且一度是当地唯一的球会。说到这个“唯一”的时候,李炳林非但没有多少骄傲的神色,反而又将眉头拧了起来。 “现在是唯一,以后肯定不是,”李炳林说得诚恳,“所以还是要主动变化,才能做得更好。”在圈内,已有7 年历史的五邑蒲葵球会算是比较“老”的一家。单靠高尔夫球场吃饭,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围绕着球场将建起一座商务度假旅游区。“会所改建,搞成超五星的酒店。停车场建到地下,地面改造成观光、休闲区… … ”不过,归根结底,球场本身的硬件才是重头。在当初筹划的时候,五邑蒲葵球会就找来“金熊”尼克劳斯进行设计。之后几年,“按照国际标准开灯光夜场吧,尽量走在别人前头。”说这话时,李炳林还是淡淡的表情。 大的方向要变,小的细节同样不能忽略。“个人对高尔夫的爱好真的很重要。”李总诚恳地对笔者说。因为会打、爱打、能打,所以才能了解客人的需要,才会知道客人在意什么、看中什么。在李总看来,小至沙坑的沙也有一番讲究。很多球会都选择成本较低的河沙,但是河沙具有黏性,并不好打。而五邑蒲葵就会选择细规格的棕沙,以满足客人的高要求。而且在草坪的保养上,球会从不吝音,“每施一次肥,都要用万来计算的”。五邑蒲葵的主动求变,其实就是为了迎接竞争。不过,在李炳林看来,虽然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各个球会之间“不应该存在太激烈的竞争”。因为每个球会都有自身的特点,都会有适合的人群。 做球场最怕什么? “管理球场啊,比养个老婆还辛苦。哈哈!”虽然一直说苦说累,但李炳林在采访中也有开怀大笑的一刻,比如说到做球场最怕什么的时候。“你是广东人,该知道台风多厉害了吧?”李总故作神秘地说。高尔夫球场的“面子”,就是那连天碧绿的草坪。可地处台风高发地的广东地区,五邑蒲葵球会每年都少不了要与台风对抗到底。“哇!你真是没见过啊,台风过后,整个球场好像以前鬼子进村一样夸张!”说到这里,李炳林的手指向远方,似乎面前就是台风过后一片狼藉的球场。言毕,他自己又笑了起来:“一场台风,又吹走了不知多少万。” 同行携手,大家才有发展 对自己,对球会,李炳林更多时候只是一问一答。但在说起业内的经营环境时,场面顿时变成李炳林在发表演说。作为一个居安思危的人,李总深感圈内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弊端,“再不改变,以后就会衰落了”。 “高尔夫,是有历史文化的,要讲究礼仪和相互沟通。”李炳林深有体会地说。在高球发源地的西方,高尔夫被称为“绅士运动”,因为打高尔夫不仅代表的是身份、地位,更代表一种礼貌与风度。“现在国内打球的人多了,但是真正的高尔夫精神还没有跟上”。 更让李炳林担心的,是球会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球友的言行素质非但没有得到制约和提高,反而会被放纵。在这个问题上,李炳林又说起那次让他恼火的经历。当时,一名韩国客人在球场上大发脾气,几乎发展到动手打人。按照惯例,这样的客人早就应该被请出球场。可当球会方面对其提出劝谕时,这位客人非但没有认错的意思,反而嚣张地表示自有其他球会愿意以更低的价钱邀请自己去。无奈之下,李炳林只能使出最后一招。“当时我对他说,我这里不欢迎你,你到别的地方打球当然可以。但我要给你们韩国领事馆写信,通报你在我们球会的无理行为”。见到李炳林如此强硬的态度,那名韩国客人最终不得不低头认错。 事情虽然已经解决了好久,但在李炳林心里,却留下了一个疙瘩。“如果我们的球会之间能加强沟通,很多问题都好解决。就像西方的球会,业内都有一张黑名单,列明球品不好的顾客。无论这些人到哪里,都会被拒之门外。直到一定期限,真有改过的表现,才能从黑名单上摘下。现在我们国内的球会就是缺乏沟通,反而变成很无谓的对抗,甚至抢生意。到头来,顾客素质不高,吃亏的还是球会”。面对国内高球业的种种问题,李炳林有种“恨其不争”的气愤。他无奈地表示:“现在很多球会硬件上来了,软件却一直没能跟上。”作为高球的管理者,他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球会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而影响会员,希望走得更远些… … 但毕竟,一个行业的问题影响到的是所有的从业者,一家球会好不是真的好,行业好了,大家才有大发展。 记者手记:明白人的不明白 采访当天,李炳林一身球友的标准打扮。身材高大,却话音不高,语速很慢,眼神中流露着生意人的精明。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没聊多久,他就跟笔者像老朋友一样滔滔不绝,说出的都是大实话。 不少球会都对经营情况避而不谈,李炳林没有。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其他行业都能赚钱,来到高尔夫球场就一直亏损;他也不明白,为什么高尔夫不能按照体育运动的标准来征税,反而要承担比其他运动更高的税率;他更不明白,为什么业内老死不相往来,令“蛋糕”始终做不大、做不好。 那么多的不明白,却正说明了李炳林是个明白人。 对一名生意人来说,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却无法以一己之力解决,这样的感觉并不好受。“再这样搞下去,以后这个行业就要走下坡了”。现在,最让李炳林快乐的,是看到球友们满意地离开后,过段日子又回来打球。然而这样的快乐,却是建立在球会艰难维持的基础上的。或许什么时候李炳林把“不明白”都搞明白了,那时候才会得到更大的快乐。 (文/本报记者 彭浩 实习生 熊喆明)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