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由:爷们儿不伺候 高尔夫角色心理之四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10:46 假日休闲报·高尔夫周刊
在球场上的角色互动中,球童算得上是形影不离最密切的伙伴。打球者以什么角色去看待球童?是平视、俯视甚或蔑视?这是绕不开的一个心理问题。 在中国绝不会有仰视的角度,而在别国就很难说。那些美国职业大腕的球童往往是球员的教练、心理医疗师甚或是他的老爸,即使是花钱雇来的球童也以朋友相待,除工资外还享有7% 以上的奖金分成。如有不合,说不定谁炒谁的鱿鱼。 再有,业余爱好者去苏格兰或英格兰打球,雇个球童替你扛包,也是凡人不可貌相。交谈中,将会发现这个穿大裤衩的家伙,很可能是业余高手,出于兴趣和健身的需要来扛包。论水平竟是单差点,听了顿时叫打球者的气势矮了半截。 中国的球童几乎都是来自农村的男女青年,来到城市谋生找到一份球童的差事己比在某些血汗工厂打工要幸运许多。大体来说,中国球友对球童还算友善,也习惯性地离不开球童的服务;不过,也有一些打球者对球童怀有居高临下心理,在向球童支付小费时持赏赐的态度,想多给就多给,能少给就少给,球童基本无权提出异议。打骂球童的事件虽然不多,也偶有发生,骂人张口就是脏话,据说要多难听有多难听。而且动手打人也没轻没重。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听说女球童挨打的概率比男球童多。中国历来有"好男不跟女斗"的古训,其中多少含有视女性为弱者而应忍让的意味。但球场上的中国绅士恰恰相反,不久前就有一位球友不知因何义愤填膺,一巴掌来个泰山压顶,打掉女球童的头盔,头盔的系带在脖子上勒出一道深深的血印。 有人把这类事情的发生归咎于高尔夫是一项惹火气的运动。今天手潮,打出的球不是上山就是下水,一个比一个臭,憋在肚子里的怨愤己怒火中烧,而释放心理张力的最近对象就是球童。但此说似乎缺乏说服力,打球手潮人皆遇过,而有人发火也有人心平气和。仍然是角色理论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勾画。 角色理论中有一种分类将人分为支配性角色与被支配性角色。例如,某人处于大款大佬和大爷的地位,被人捧多了,伺候惯了,其扮演的角色有可能整合入其人格结构,形成心理行为特征,一遇不顺就产生角色的内冲突与外冲突。 反过来,中国的球童又如何看待他们的客人呢? 中国每座球场几乎都对球童进行过灌输式的培训,告诉球童高尔夫是一项贵族的运动,来打球的人都是有修养的绅士,甚至还有一项与上述论述相互矛盾的规定,即对这班绅士们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些朴实的农家子女却也随遇而安,兢兢业业,对客人尊敬有嘉。不过,球童们并不乏幽默感,他们也把客人分做三六九等,好、中、差界定分明。还摸出规律。每天坐在出发站等待派活,不时抬头看着钟表预测说:"今天我可能遇到好人,你可能遇到恶人。" 至于男球童较少挨打则另有原因。球场选拔的男球童大多年轻力壮,一旦激起性子后发制人,说不定谁把谁打得鼻青脸肿。有一次,一位客人在某球场发球台发了十几个球全都打进山沟,仗着袋中有几盒新球还要再打,陪伴的男球童劝道:"您到前面再补吧!"岂料那位客人陡然性起,骂出一串粗口,诘问:"你算老几?"这个球童随手抽出一支长铁,啪地一声,把球打得又直又远,落在大堂正中。把球杆一掷:"你接着打吧,爷们不伺候了!"便扬长而去,留下一脸尴尬的贵客愣在那里...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