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出国不知道自己无礼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5:01  《高尔夫》杂志
不出国不知道自己无礼



  导语:世界越来越小,出国打球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生于“高尔夫第三世界国家”的我们,到“高尔夫发达国家”打一圈球,除了尽情享受生活,我们取回了什么经?

  话说一位中国老板来到西班牙,球场当然要打世界级的,站上第1洞发球台,先是高呼一声“真他妈漂亮”,支好TEE架好球,只见这位老兄向后摊开右手,一声大吼:“拿DRIVER!”

  DRIVER当然不会自己跑到手里,这位老板听到的只是一阵大笑。在国外球场,打高尔夫的不是大爷,身边也不可能永远跟着漂亮的女球童伺候。高尔夫被还原成最本质的模样——一项简单的击球入洞游戏。你必须自己搞定一切,同时像绅士一样照顾同组球友,像环境保护者一样爱护球场里的一草一木。

  下面我要跟大家聊的“

西游记”,取经目的国当然不是印度,更不是泰国或马来西亚。我讲的是高尔夫的极乐世界,比如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甚至日本。那里有无数世界顶级球场,但他们的高尔夫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

  在这些国家打球,除了球童,中国球友还可能面对更多问题,比如,规则、礼仪、打球速度……大家一块聊聊,相信经常出国打球的朋友会感同身受。

  自助高尔夫,几个中国人玩得转?

  下场打球带个球童,这件在中国球友眼里天经地义的事,在国外球场却是一项极其奢侈的消费,甚至是奢望。由于人力成本昂贵,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球场不会养一批专职球童。笔者到过的球场中,只有苏格兰圣安德鲁斯老球场为游客准备了球童,但球童费加上小费,一轮下来可能得花上百英镑。而在其他球场,即使你愿意掏300美金,也不一定能请到专职球童。

  没有球童,我们只能打“自助高尔夫”。很多初次出国打球的朋友,回来之后都会抱怨,在国外打高尔夫真是个苦差事,此话不假。但抱怨之余,他们仍觉庆幸,因为终于明白了高尔夫是什么,也体会到了高尔夫真正的乐趣。

  上面提到的伸手接不到杆这点儿事,在自助高尔夫中根本不算问题。解读球场、计算距离、选杆、看线,这些技术活儿全得自己干;洗杆、擦球、耙沙坑、补打痕,这些脏活儿累活儿也得自己干;背包、找球、照看旗杆、做MARK、记成绩,这些体力活儿和碎活儿,你也找不到任何人帮忙。

  无论技术活儿、脏活儿还是体力活儿,单个看都是鸡毛蒜皮不足挂齿,但加在一起,不仅足以让你手忙脚乱,头重脚轻,还能让你的计分卡上至少多出10杆。不信就试试!

  一位朋友年初去澳大利亚打了三场球。包里背着14支杆去,回来时只剩13支。据说打完第二场,他包里只剩7支杆。乐呵呵地在会所门口冲鞋,回头一看球包,顿时发根直立、满脸菲红、眼泪差点儿喷出来。立即发动同行球友和球场员工满场找杆,从前9到后9,从发球台、沙坑到果岭周边,最终只找回了其中6支,他最钟爱的P杆永远留在了南半球的某个角落。

  这位朋友可以说丢杆丢出了境界,能把从1号木、到推杆全都落在球场。通常打球,果岭边常用的P杆、S杆最容易被忘记。走向果岭时,我们会把它们和推杆一起抓出来,但切球之后,它们常被撂在果岭外。小球入洞,我们就潇洒地夹着推杆走向下一洞了。

  这样的错误我也是屡改屡犯,怎么也戒不掉。只是我很幸运,常遇高人,14根球杆至今建在。2004年底在日本宫崎打球,每次走上发球台,就会发现同组的马来西亚老头正在将P杆或S杆悄悄放进我的球包。不知脸红了多少次,也不记得说了多少声“谢谢”,可我就是不长记性。去年夏天在维也利近郊的一家球会,同组都是中国朋友。前几洞我不断警告自己,“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并多次提醒球友别忘记拿杆。但正当打得兴起之时,后一组一位独自打球的会员走了上来:“请问这只杆套的主人是谁?”当然是我。“那这条毛巾又是谁的。”当然还是我的。顿时灰头土脸。

  多少坏毛病,在国内谁会提醒你?

  说完了丢杆,接着讲丢球。

  高尔夫规则对“遗失球”的惩罚最重:加罚2杆。打球的人最怕就是开出去的球找不回来。在国内打球,一杆开完,无论球飞去哪儿,球童就会撒腿冲出去帮你找。但在国外,找球跟挥杆一样,是打球人份内的事情。

  “死不用力,誓不抬头。”这是中国球友从启蒙教练嘴里听得最多的挥杆准则。此教条对错与否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但我发现,能做到“绝不用力”的朋友少见,但严格遵照“誓不抬头”的球友着实不少。决不夸张地说,在国外打球,“誓不抬头”者会死得很惨。别说球飞进树林或长草区,就算它停在球道边,“誓不抬头”者在5分钟内很可能也找不到球。

  我还发现,绝大多数中国球友没有打暂定球的习惯。除非亲眼看到球飞出OB桩,否则总是抱着“一定能找到球”的幻想,钻进林子扒开野草,一通狂翻,大有找不到球誓不罢休的架势。跟外国朋友同组,他们也会钻进林子找球,但通常不会超过两分钟。如果觉得球比较难找,他们会示意后一组先行通过。5分钟左右如果还找不到,就会直接去打暂定球。

  记得有一次在奥地利打球,前一组是4位相熟的中国朋友,全是单差点高手,不仅有球必赌,而且赌注都是6位数以上。打到第16洞时,这场球已经花了4个多小时。在TEE台上等了大约10分钟,我以为终于能开球了,但突然发现前组中一位朋友看着球车飞速奔向我身后的黑TEE。“球找不到了,我得再打一个,你们让一下!”——他们玩的是“No Touch”,大家是朋友,我们能理解。但扭头看看TEE台旁边我们后一组同样在苦等的老外,目光中的友好似乎已经变成了怒火。我只能耸耸肩,无奈地跟他们解释:“They are super-serious golfers(他们打球超级认真)!”

  丢球也讲了,再讲讲丢脸。

  今天秋天,某知名汽车品牌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在英格兰举行,三位中国业余高手代表中国队参加。这是一家伦敦附近的经典球会,会所庄严肃穆,不管真绅士、假绅士还是伪绅士,走进大门之前都会收拾好衣领袖口,整理好发型,同时压低噪门。只有三位中国朋友是个例外,着装礼仪尚且不提,单是三副好噪门,已经为他们赚足了回头率。

  “比赛打得好好的,我突然接到伦敦打来的电话,还以为出什么事了。”该汽车品牌中国区的一位负责人回忆说,“接完电话才知道,原来是三位中国队员在会所说话的声音太大,我的英国同事觉得不好意思提醒,但不提醒又不行,就让我从中国打手机劝他们说话小点声儿。”

  丢脸的事情说多了,总觉得对不起国内的球友。下面说点儿长脸的。

  还是在奥地利,同行朋友中有两位的差点只有2,因此每次打球都要求打黑TEE。在国外,业余球友都清楚地知道:黑TEE属于职业,蓝TEE属于差点14以内的业余高手(有些国家是16或18),其他人等一律打白TEE。在国外一些球场,打黑TEE者需要出示职业球员证,而我这两位朋友偏偏是业余。因此,在一个举办过欧巡赛的锦标级球场,总经理有点儿不放心,两位朋友开球时,他出现在了发球台旁。“嘣、嘣”两声,两颗球全部落在球道中央,280码开外。总经理点了点头,二话没说离开了。

  “国外球场最难养护的都是白TEE,而在中国蓝TEE的破坏最严重,白TEE有时候几天都看不到一个打痕。”刚学球时去昆明阳光打球,站在白TEE上时,当时的马来西亚籍总经理刑益冠先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同时说了这段话,至今记忆犹新。

  只可惜自从破百后没几天,我就经常厚颜无耻地站在了蓝TEE上。“白TEE是给穿裙子的人打的”,“350码的4杆洞打得有什么劲?”这样的劝说常在耳边响起,我面子薄,意志又薄弱,在蓝TEE上站惯了,脸居然也不红了。尽管开球200码出头,一年也见不了几回8,但时常挑战550码的5杆洞,居然乐此不疲。

  抽文:不知脸红了多少次,也不记得说了多少声“谢谢”,可恶的是,我就是不长记性。

  咱打球有多慢,不出国谁知道?

  朋友们一起聊球,谈得最多的往往是谁的挥杆好,谁的球打得远,谁的推杆最赚钱。关于打球速度,大伙顶多抱怨几句哪些球场周末堵得厉害。但球道拥堵,难道都是球场的责任?

  “老外打球看前面,中国人打球看后面。”这是一位高尔夫礼仪专家对中外打球速度之区别的概括。笔者认为,非常准确到位。简单地讲,就是外国人打球始终盯着前一组,如果前组上了果岭,自己球还没开出去,他们会立即提速;而中国人一般是看着后一组,只要后面不骂娘,通常想打多慢就打多慢。

  其实,并非老外素质有多高,只不过他们刚学球的时候,教练会让他们先读规则。《高尔夫球规则》第一章里写着清清楚楚:球员应当保持较快的打球速度……一组球员有责任与前面的组保持跟进,不落后过多。只须记住这两句,慢慢养成好习惯,速度就不是问题了。

  打球慢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新手肯定比高手慢,温性子肯定比急脾气慢,大婶们肯定比爷们儿慢,比赛的肯定比打着玩的慢,赌钱的最慢。大家水平不一,性格不同,目的不一样,速度当然无法统一。但当你被前一组逐渐甩开,后一组仍在着急等待时,不妨礼貌地邀请后一组先行通过。如果前一组的朋友友好地让组,你就应该加快速度,尽管别让他们等太久。

  去年夏天在奥地利打球,夕阳西下时,一行四人已来到第15洞。球友正要开球,一对金发碧眼的中年夫妇焦急地跑到我身边,低声说:“打扰您非常抱歉,先生,我们只有两个人,能让我们先过吗?”

  我们欣然让组,并未催促,但只见这位先生快步走上发球台,支TEE架球,举杆就挥,整个过程顶多5秒。紧接着,太太也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开完球,然后两人一路小跑冲向球道。先生打第2杆的速度更快,太太的球下了水,她看也不看就径直走上果岭,放了个球,象征性地推了两杆。离开果岭前,他们还一起朝我们挥了挥手,“Thanks,friends!Have a nice day(多谢,朋友,祝你们打球愉快)!”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者无数次在国内让组的经历。无论两位还是三位,让过去之后,感觉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碰到一辆40公里/小时的超载大卡车挡在面前。不紧不慢地支好球,每一杆都试挥三五次,在球道上边聊边散步,果岭上来回看线三遍,推完球还迟迟不愿离开。被让者对让组者丝毫没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心意。

  让我对打球的速度意识印象最深刻的,要属不久前的一次加拿大之行。这是一次国际媒体对抗赛。由于当时正处旅游旺季,球场打球者众多,而十位参赛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加拿大旅游局的组织者赛前跟我们约法三章:

  第一,无论遗失球还是OB都不用打暂定球,两分钟内找不到,就在球道边抛球,加罚一杆;第二,每洞采取“+3”原则,即在4杆洞打完6杆还未入洞者,直接把球拿到洞口边一码处推杆,记+3,其他洞以此类推;第三,四组人必须保持跟进,如前一组上离开果岭时,后一组尚未开球,后组必须放弃此洞,全部记+3。

  这样的比赛,打起来当然轻松愉快。五天五场球,谁也没觉得累,因为每场球都能在4小时15分钟以内结束。单差点带着初学者玩,大家照样一起享受高尔夫。

  在加拿大打的最后一个球场叫“熊山(Bear Mountain)”,“金熊”尼克劳斯的亲笔力作,难度在加拿大排名前五位,慕名而来挑战者众多,出发站客人一组连着一组,因此,球场对速度控制极其严格。同组一位美国朋友因感冒起晚了10分钟,我们开球时间晚了15分钟。走下第8洞果岭时,一位巡场员走过来轻声对我们说:“非常抱歉,你们落后了20分钟。”打完第13洞,巡场员又出现了,这回就没那么客气了:“你们已经落后25分钟,必须提速了。”

  “我讨厌打快球,更讨厌老被人催着。”同组另一位墨西哥老头贴着耳朵跟我抱怨。他的差点是6,此时已经加了14杆,但面对一次又一次出现的巡场员,他仍然满脸笑容:“不好意思,我正在加速。”他并不是应付,最后4洞,他既不试挥也没看线,成绩89,西方队因此输掉冠军,但队友们谁也没有埋怨他,因为我们最终在4小时15分钟内完成比赛。时间比成绩更重要,因为成绩只属于你自己,而时间属于18洞球场里的每一位打球者。但在国内我听说,有球友因为巡场员多次催促,居然举起球杆挥了过去。

  抽文:打球慢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新手肯定比高手慢,温性子肯定比急脾气慢,大婶们肯定比爷们儿慢,比赛的肯定比打着玩的慢,四个人赌钱的最慢。

  今年十一长假前,中国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列举了“中国游客出境游N大陋习”,诸如公共场合高声喊叫、禁烟区照抽不误、随地吐痰扔乱烟头、穿背心裤衩甚至光膀子逛街等等。据说,一些国家的旅游组织已经联名向中国相关部门建议,禁止有以上恶习的游客出国旅游。

  在国内一些地区,韩国人打球以慢闻名,一些球会则明文规定,周末禁止某些有不良纪录的韩国球友入场。

  我们总说高尔夫是一项高雅运动,这也是咱们打高尔夫的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我也始终相信,绝大多数中国高尔夫球友属于高素质人口,打球除了健身,健心更应该是我们的目的。

  记者后记:需要多久,我们才能升级?

  下场打球半年之后,我才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下,耐心地从头到尾地多遍阅读《高尔夫规则》。而直到多次出国打球之后,我才意识到“规则”第一章中几句不起眼的话的真正含义:

  “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礼貌谦让和良好的运动精神。”

  “球员在球场上要始终为其他球员着想”。

  我的球飞出树林,同组球友会径直走过去帮我找球;我的球刚刚飞出沙坑,同组球友已经把沙耙递到面前;我在20码之外刚摆好球,同组球友已经为你扶好了旗杆……虽然都是素不相识的球友,但心中常常备感温暖。

  而我自己呢?总是在走到自己球跟前时,才想起原来同组球友的球还在长草里;总是在球友提出请求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离旗杆最近的人……甚至,我常把球杆落在果岭边,我常找球友借毛巾擦杆擦球,我常在离开果岭时发现球友正蹲在那里帮我修理打痕。

  每每羞愧难当之时,我总在心里骂:我他妈真不是东西。回国的飞机上,我常常忏悔,我发誓痛改前非,但走进国内球会奢华舒适的会所,身边伴着为你打理一切并随时供你差遣的球童,忏悔又常常被抛之脑后,发出“人在中国,身不由己”的感叹。

  于是,连夜写下这篇短文。希望时刻告诫自己,也顺便提醒相识或不相识的球友们。从自助到助人,这才应该是打高尔夫的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比破百、破90或破80更值得我们追求一生。

  (鲁勇)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7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