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高尔夫频道 > 高谈阔论 > 中国高尔夫报道 > 正文
大学高尔夫之争:许多发言者根本不懂高尔夫(1)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0:01 新民周刊
大学高尔夫之争:许多发言者根本不懂高尔夫(1)

高尔夫运动在内地仍被视为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小小高尔夫在中国命运多舛。

  1984年中国内地第一个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成立,22年来高尔夫运动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前行。它时而与环境污染划上等号,时而和腐败温床相提并论,诸如此类的恶名,还有占用耕地、浪费水源、畸形消费、违背国情……2001年有关部门将高尔夫定性为“娱乐项目”,与歌舞厅和夜总会同样征税。

  所以,今年秋天,当“高尔夫”与“高等教育”这两个敏感符号连在一起时,舆论风暴如期而至,口水浪潮汹涌澎湃,人们对此不会感到奇怪。

  温文尔雅的 高尔夫,真的走不出“原罪”吗?文/王倩

  水淹了校园高尔夫 “许多发言者根本不懂高尔夫。”

  北大“不玩了”

  10月27日,正在参加北京论坛的北大校长许智宏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北大已经叫停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计划,原因是社会争议太大了。

  一则“

北京大学拟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报道在8月底见诸报端,同时披露的是北大有意将高尔夫课程列为全校选修课。舆论随后“口诛笔伐”,比较集中的观点是:“有这些钱,还不如多资助一些穷困大学生。”

  “许多发言者根本不懂 高尔夫。都说北大要建高尔夫球场,这怎么可能呢?北大那么点地方怎么可能建一个高尔夫球场,最多就是个高尔夫练习场,还是个复合型的练习场,投入就是一些围栏和打击垫,不会很大。”在北大叫停修建计划后,中国高尔夫协会副秘书长李勇道摇头自嘲说:“当初很多报道我都没看懂。”

  坐落于未名湖东北侧的东操场是北大的室外体育场,年久失修,破破烂烂。2003年北大提出了修整方案,准备修建两个足球场,足球场北面计划修建成东西向的高尔夫球台(长90米、宽40米,只占整个操场约四分之一面积)。北大体育教研部相关人员曾告诉外界,“就是个高尔夫发球台,围一个笼子,只能打一杆球”。

  修建计划被叫停了,自称不懂也不会高尔夫的许智宏还是想不通北大此次的“遭遇”:“过去有人认为网球是贵族运动,但现在几乎所有大学都有网球场。”

  十月“口水战”

  这个秋天,有一所高校明确表示学校的高尔夫练习场即将落成,同时高尔夫课程还将成为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必修课——这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参加会议时透露的消息。

  不出所料,厦大也被推上了口水战舞台。反对声音说这是利用公款,浪费资源。著名专栏作家薛涌在媒体大张旗鼓地质问:这就是精英教育?也有赞成者,说厦大是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学习新运动技能的条件,为学生日后就业增加含金量。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高尔夫管理分院执行院长吴冠宇和上海佘山高尔夫俱乐部前副总经理彭勇就异口同声地表示“敬佩”朱崇实,“今后需要秘书、企划和市场人员的企业肯定会首选厦大”。他们还另有担忧,高尔夫的滋味可以说“不见所欲,不知所欲”,学校是否考虑过:万一学生迷上了高尔夫该怎么办呢?

  厦大在学校本部和漳州校区各开两个高尔夫球班,每班30到40人,每周上课2个学时。场地是离本部校区4站公交车程和离漳州校区300米远的两家高尔夫球场,学校承担场租费用。选修高尔夫球课的学生大多购买了80元钱一根的高尔夫球练习杆(比网球拍、羽毛球拍都便宜)和50元钱一副的手套,球场在上课时间也会免费提供球杆,但是往返高尔夫球练习场的交通费需要学生自付。

  高尔夫课程起步的同时,厦大漳州校区的高尔夫练习场也开始动工。朱崇实说,“我们建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占地约70亩,位于总面积为2600多亩的漳州校区内的一个角落,这里凹凸不平,不太适合建造其他建筑,我们就把它利用起来建设一个3个洞的练习场(30个发球台)。已经铺好了的高尔夫专用草皮,正处于在养护期,预计年底就可投入使用。”

  外界普遍在质疑高尔夫这项所谓的“贵族运动”是否适合进入校园,尤其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当下。但如今大学里的体育项目早已不再是传统的田径、篮球和排球,2005年秋天高尔夫成为厦大30多门体育选修课之一,和高尔夫一起新被列入选修课程的还有舞龙舞狮课程,可以选修的体育课程还包括棒球、形体、街舞、野外生存、腰鼓、自卫防身、

跆拳道等。

  厦大修建这个高尔夫球场花了200万,而厦大游泳馆的修建费用达到了1000万元,倒是没有多少人评头论足。另据记者了解,练习场的保养灌溉和修剪草地和管理只需要两个工人而漳州校区所在地的物价水平很低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只要几百元而已。

  EMBA和小学生

  北大、厦大和上海财大成为今年秋天校园高尔夫风波的主角。风波声浪颇高,一个原因是“高尔夫”,另一个原因是“大学”。它们都是传媒喜欢议论的对象。

  10月19日,上海交大职业教育历史上收费最高的课程开课——上海交大高尔夫总经理EMBA核心课程,一年共11次课程,包括在美国的赛事考察,报名费800元,学费88000元,考察费用自理。课程负责人吴冠宇和两个手下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划课程,6月开始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召开了说明会,共招收了30多个学生。学生基本来自三个领域:国内各家高尔夫俱乐部的总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主要高尔夫协会的负责人和潜在的高尔夫投资者,另外还有专业高尔夫媒体从业人员。

  吴冠宇已经在筹划第二期课程,同时他有意在明年5月开始筹划球童培训,招收那些不满足自身现状的球场球童和高中毕业生,先在国内培训,再送到国外球场实践,吴冠宇相信这些人员归国后会成为国内高尔夫界的“香馍馍”,年收入有望超过20万元。

  而上海一所普通的九年制实验学校更是将高尔夫列入了中小学生的兴趣课程中。

  去年上海交大高尔夫培训中心向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管理中心提出,希望选择一个学校合作开展青少年高尔夫培训。上海浦东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因为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地区,周边高档住宅区林立,加上学校体育实力雄厚,成立了在上海市体育局领导下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而被选中。“当时他们还说高尔夫有可能被列为2008奥运会项目。”该校负责高尔夫兴趣班的刘伟耀说,当初校长很爽快就同意了,因为学校基本上不出钱,只是负责组织发动和宣传。

  说是宣传,但学校其实也就是在校门口拉个横幅。没想到很多外校的学生家长也蜂拥而至。上学期开出了第一期兴趣班,6个孩子报了名,其中有1个外籍孩子,3个孩子从来没有高尔夫的经验。这个学期前来报名的孩子达到了20多人,上学期那3个没有经验的孩子打算继续参加兴趣班。但因为孩子们对于上课时间争论不休,让原本打算在11月开班的刘伟耀头痛不已。

  兴趣班的练习选在了陆家嘴高尔夫俱乐部。一个学期54个课时,收费4000多元。“比外面的价格便宜很多,我们一个课时也就80多元,外面肯定超过150元。球具也很便宜,一套不过两三百元。”

  刘伟耀还举了同在一个校园的钢琴培训课的例子,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在学校办了分校,一个学期的课程费用要五六千元。他奇怪的是,为什么高尔夫遭遇了这么多口水,而人们对无数琴童却熟视无睹。

  大学高尔夫:无关贵族

  今天这些大学生可能还不具备消费能力,但谁又能说今后他们不会成为一个球场的白金会员呢。

  双脚开立,微微弯腰,双手紧握着球杆,注视着脚前的白色小球轻吸一口气,一击挥出……

  就读于上海财大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胡煜清是该校高尔夫运动的首批尝鲜者。他记得,高尔夫运动是在2005年突然抛开了贵族面纱,出现在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经营管理硕士专业的选课表上。一年之后,高尔夫再次降低身段,从硕士课程下移到了财大本科生体育必修课表上。

  有人说,高尔夫开始平民化了;也有人说,高校开始培养新一代的贵族精神。

  而记者在高尔夫进入大学背后所看到的,是商业投资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学生和商家的双赢是许多人期待的结局,但谁又能保证高尔夫不会像十多年前保龄球的风靡和速朽一样刺目?

  毋庸置疑的是,学生已然受益,商家的未来还需翘首期待。

  200元教你高尔夫

  胡煜清记得,2005年的高尔夫试点课上,外系学生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好奇、嫉妒、冷漠……各种目光投向为数不多的几位师生。

  一年之后,上海财经大学大一本科120位新生将和胡煜清一样,握紧球杆,挥击小球。根据上海财大学体育教学部的课程安排,国庆之后的第一堂体育课,大一新生就将进行包括高尔夫、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在内的课程选课。面对2000余位新生,高尔夫班只开设4个班级共有120个名额,不到6%的比例使得这项课程成为大热门。

  “以前只要调节羽毛球、网球班的选课人数,今年看来首先会是高尔夫班。”体育教学部主任陈晓教授说,本科学生对高尔夫的热情程度超乎他的想象,选课人数肯定大超预算名额。4个班级每班30人的规模几乎已是极限,一般篮球这样的热门课程,每班人数也就在24人左右。“选课名单最后只能通过随机抽取决定。”

  为了迎接这120名本科学生,学校今年在原有4块室内训练场的基础上又扩建了10块,仿造校外真实球场高低起伏的果林地带,因为条件不成熟,工期被延后进行。600多平方米的模拟训练场内,高尔夫标杆、球洞设置一应俱全,地上铺就的绿色方形地毯替代真实草地。只是悬挂在场地顶端一溜排开的四五块圆心布靶让人有点哑然失笑,因为场地长度不够,训练时学生们只能挥杆往布靶上击球。

  建模拟训练场、购买球杆器具,花费差不多20万元人民币,“比建一个网球场还要便宜”。陈晓说学校的这笔投入相比建造真正的高尔夫球场“都不到人家的零头”,但作为训练场已绰绰有余。在这样一个简易训练场上,学生可以和在校外球场一样学到挥杆、推杆、击球等基本动作。有了功底后,陈晓会带着学生到校外的真实球场去“过把瘾”。

  三分之一的课程就在校外的真实球场上!训练课时将超过300分钟!

  学生迟疑了。从铺天盖地的高尔夫训练班广告中,他们不难获悉校外球场过百近千的单次费用和高达10万元以上的黄金年费,这项贵族运动走进中国10年,价格依然不是平民所能企及。

  难道仅是一次诱人的广告秀而已?

  “最多一二百元。”陈晓不容置疑的口气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他告诉这些半信半疑中的本科新生,选修高尔夫的整个课程就只需要支付这一笔小额钱款,无需其他任何费用。而这笔钱的主要用途将是支付课程中多次往返学校和校外球场间所需的交通费用和餐费等。至于学生最为担心的校外球场租金费用,由学校全部包揽。

  “财大果然财大气粗!”有人开始戏谑。陈晓却嘿嘿一笑,不露声色。他知道学校的“气粗”其实也就一两万元。在和校外球场的协商中,对方答应他一个学期的租场费用总和将不超过2万元。

  “其实从建室内训练场,购买高尔夫球杆器具,到和校外球场协商低价租场,都是一家咨询公司(上海东华吉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帮忙。我们对这个行当是陌生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合作,开课将遥遥无期。”陈晓说。

  未来的主流客户

  陈晓赞不绝口的这家公司,其实早在2003年就已经和上海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广高尔夫课程。2005年的时候,公司高尔夫高校推广负责人杨仁伟找到了陈晓,双方一拍即合,在该校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硕士点中开办高尔夫课程。

  在杨仁伟看来,中国人对高尔夫运动一直存在着误读。他认为高尔夫本身并不是贵族运动,在新西兰打一场高尔夫只要20新币,非常大众化。所谓的贵族意义,其实是在高级俱乐部或会所打高尔夫时所享受到的高级服务。在国外,高尔夫球场包括会员制的高级俱乐部和低价的大众化球场。在高级俱乐部里打球,不仅有球童的随身服务,还有一干人等前后伺候,开车、背包、换球杆,任何举手之劳都有人服侍。但在大众化球场里,每个人都是自己弯腰捡球,自己背包步行,得不到任何贴身服务,价格自然也是相当低廉。

  “国外的高尔夫已经普及到中学,但中国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目前绝大多数都是仿造国外高级俱乐部的行制,想要不贵族也难。”杨仁伟说这一现状让他看到了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加之本身蕴含深厚的高尔夫文化,决定了今后“接受过良好教育,社会的中上层人士”将是这项运动的主流客户。

  这批未来的主流客户,现在就应该在我们的大学里!

  杨仁伟的商机应运而生:让高尔夫商家挖掘未来潜在的客户。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商家和高校间搭建起这样一个中介的平台。

  “一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国家现在打高尔夫的有三四十万人,出售杆具的商家所对应的消费人数也就这些。除了本地企业外,好多国外进口的杆具商也开始抢占市场,对他们来说突破现有的消费群、挖掘未来的客户,市场的潜力将是巨大无比的。同样,高尔夫球场会员也是如此,今天这些大学生可能还不具备消费能力,但谁又能说今后他们不会成为一个球场的白金会员呢。”

  众多高尔夫相关企业开始对杨仁伟的想法表现出兴趣,校外球场、杆具生产商纷纷同意让利合作。租借给学校的高尔夫球场,租金由学校支付一部分,球场让利一部分;用于学生训练的杆具价格低廉到令人瞠目。在杨仁伟的这个平台上,学校和高尔夫商家都期待着双赢的结局。

  “高校是块非常大的资源,商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投资,能更好地向社会未来的精英、企业潜在的客户去介绍自己的产品和企业文化。”杨仁伟说,随着高校客户群的不断扩大,一些商家已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高尔夫课上使用自己的产品,了解自己的品牌,他们更希望拓展多种形式尽快打开高校局面。设立奖学金、举行高尔夫赛事、赞助学生活动等等,企业提出种种设想,他们渴望在宣传自身的同时,让社会也了解到他们在为教育事业尽力。“名利双收”是商界的黄金法则。

  但不要忘了,商家也是盘算高手。未来客户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让他们把担忧直接摆到杨仁伟面前:企业花钱培养了大学生高尔夫素养,几年后待他们从潜在转变为实际客户时万一另择他家,这笔买卖又如何算得过来?!

  “不劳而获,坐收渔利的商家当然会有。但你不投资,大学生就没有能力来和你接触。现在这个过程都是你在给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也是你密切接触未来资源的机会,潜移默化中大学生对你的品牌和企业文化就产生了认识和理解。当他们今后有需要也有实力的时候,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会是你。”杨仁伟告诉这些企业老总“学生的钱不要去赚”,作为投资,应当有更长远的目光,前期投入的两三年时间可能都没有产出,“但在今后的市场份额中,你就能看到自己拥有了多少客户的承认”。

  可是万一高尔夫走向低迷呢?就如十多年前保龄球业风靡上海,以相对的高价位被标榜为贵族运动。如今,只有零星球馆还在勉力维持,市场大幅缩水,前景黯淡。杨仁伟也思考过高尔夫业会不会重蹈这个覆辙,他和商家对这个问题彼此心照不宣地回避,谁都知道“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并非公益事业

  杨仁伟在推广这项高尔夫项目时,很多人就问他是不是在做公益事业。

  “操作的过程的确是以公益的形式出现的。”杨仁伟说。在和学校合作的最初阶段,学校“很坦诚”地告诉他,没有场地,没有资金。他就跑去企业,鼓动它们让利,投资给自己未来的客户。接着学校又告诉他,没有师资力量。他就调动球场的职业球员和专业教练,和高校一起合作成立了培训中心,每周义务培训教师传授打球技巧和高尔夫文化。等软硬件设施都建起来后,他又开始为学生能走进社会高尔夫文化圈而四处奔走联系。去球场参观、实习,组织学生在正规赛事上做义工,亲身体验大赛流程。“让社会资源尽可能地服务于学校。”

  “学校突破围墙限制吸纳校外资源,合作也好,风险投资也好,最终的受益者毫无争议是学生。”陈晓说,从研究生到本科生开设高尔夫课程,仅仅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而校外资源的及时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合作开课之初,学校向对方就提出了一个条件:学生必须受益。“我们并不在意商家是否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了未来客户,也不在乎在这种合作中它们是否得到了想要的‘利益’,但学生受益是必须保证的,没有这一点,任何合作都是空谈。”

  早在高尔夫开课之前,上海财大就有一门野外生存课,同样采用校内外资源合作开办的手法。2004年学校在酝酿开设这门新课时,几位任课老师就主动找到了校外一家户外运动公司,双方几次协商后协议达成。学校以低价购买该公司的一些户外装备,公司则为课程提供专业人员担当教学顾问。在野外授课生存训练中,公司派出专业人员全程护导学生,从选择露营地、动手搭帐篷、起土灶做饭,到负重体能拉练、山峰速降,公司专业人员不仅提供野外生存的专业素养训练,遇突发事件时凭借老到经验所能提供的安全保障也是学校老师所不能替代的。“如果没有校外专业公司的合作,学生安全得不到百分百的保障,野外生存课程是不可能开设的。”陈晓说。

  相比高尔夫课程的火爆,野外生存课的受欢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报名学生人数常常几倍于课程限招人数,学校最终不得不采取体能竞赛的方式来优中选优。“学生对这类课程呼声很大,所以学校近期开始酝酿将攀岩壁也引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学校里就接触到户外运动。”陈晓说学校开设一门课程的主要权衡标准就是看对学生有没有好处。攀岩壁建起来后,学校会考虑到校外聘请专业人员来担当任课教师,同时也依托校外资源加紧培养学校自己的户外运动教师,通过校内外的良性互动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1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