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高尔夫频道 > 中国报道 > BMW亚洲高尔夫公开赛 > 正文
赞助商只热衷赛事 中国高尔夫曲高和寡等待春天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9:30 新闻晨报

  “第一次参加马来西亚职业赛,我东拼西凑借了2万港币,根据我当时的收入,差不多等于自己两年的工资吧。”说起陈年往事,中国高球第一人张连伟满是唏嘘,“记忆最深的一次,去澳大利亚打比赛借了两万美元,到了那边3个星期就花完了,那个时候身上连信用卡都没有,只能在第四个星期就打道回府……”

  张连伟说的不是故事,而是事实,二十多年来的高球经历他用“挺过来了”四个字
概括,一个“挺”字,形象地描绘出中国高球选手的生存现实。

  赞助商只热衷赛事

  “我们暂时只赞助赛事,以及

高尔夫普及活动,无意赞助某一位中国高尔夫球员。”就在两天前,某品牌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是否会赞助球手的问题做出了相当明确的答复。而据记者所知,该品牌将会在此次比赛中给首位在第3、第8和第12洞打出一杆进洞的选手颁发一千克纯金金条,价值约为1.9万美元。

  这个价钱差不多等同于一个选手在美国高尔夫球学校一年的学费,换句话来说,商家情愿把钱一次性投入在赛事上,也不愿意花在一个球员身上。因为赛事能立即引发效应,而一位球手的成功则需要更多的客观条件支持。

  但高尔夫本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运动。和

台球一样都是非奥运项目,主要依靠运动员的个人投入,缺乏赞助商的垂青,中国选手势必只能自掏腰包来解决经费问题。可由于国内高尔夫球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过大,大部分国内球手靠微薄的比赛奖金根本无法支持他们继续走这条“个体户”道路。

  这几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中国球手中还是有不少球员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商家的资助。从长远来看,世界上职业球手的生存大多都是通过训练、比赛、拿奖金、靠实力出名,然后获得商家垂青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国选手目前走的路,单就将来的发展势头来讲,一旦跟不上赞助商的要求,那么撤资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曲高和寡等待春天

  打个比方,中国足球再丢人现眼,到了比赛的时候,依然有赞助商愿意掏钱买单。而高尔夫呢?看着赛事赞助商个个财大气粗,但除了几大赛事扛着一个亮眼的名头,大多数球员依然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生存状况之中。

  造成这种境遇的原因很简单,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直接决定了厂商的投资力度,高尔夫球在中国曲高和寡的现状使得大多数广告商退避三舍。而在这两天的比赛中,很容易就能分辨出选手之间的“贫富”差距,身上“绣标”多的,那肯定是“富人”,而中国选手,则大多一袭黑衣,酷劲十足中却也带着更多的辛酸。

  “绣标”指的就是广告,这在国外选手中已经司空见惯的广告形式却在中国选手身上鲜有亮相。有意思的是,大约在半个多月前,中国

乒乓球队还曾对记者抱怨过球员身上“绣标”太多,导致比赛服过重可能影响发球,这样一对比,直接反映出了国内高尔夫球运动员的艰难境况。

  好在,梁文冲,这位已和张连伟齐名的中国选手的一席话,让所有悲观的人看到了那么一丝希望:“中国高尔夫的发展也就20年时间。张连伟他们一代人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现在,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的目标是转为职业球员,可转成职业球员又能做什么呢?我们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是张连伟从国外回来给我们一点点讲,外国的巡回赛是怎么打的,我们才开始现在这样的职业之路。这次比赛让我看到,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胡牧、叶剑峰他们的父母都了解高尔夫,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另外一方面,国内的高尔夫媒体也很发达,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各种信息,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中国高尔夫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此外,中高协也在日前提出了组建职业国家队的意向,这一直接的支持方式,使得大多数球员看到了曙光。对此,梁文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支持高尔夫当然很好,有了国家队,大家能更好地沟通,起码大家相互间会有默契。“如果国家队成立了,我希望我们职业球员中的一位能成为队长,比如张连伟。张连伟有这样的资历,也有这样的资格,他的经验丰富,也是中国高尔夫球员中走得最远的一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3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