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高尔夫频道 > 欧巡赛 > 2006年VOLVO中国公开赛 > 正文
赞助难找球手日子难过 VCO冠军折射印度高球现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2:29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袁汉北京报道

  很少有人知道,印度是英伦三岛之外第一个接受高尔夫球运动的国家。早在1829年,皇家加尔各答高尔夫俱乐部就已成立,而直到60年后美国才有了第一家正规高球俱乐部。昨天,印度球手吉夫-米哈-辛格在本届VOLVO中国高尔夫球公开赛上的夺冠,正好可以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高尔夫运动在印度这个西南邻国的发展。

  印度人至今对高尔夫球怀有某种误解,在他们看来,高尔夫球是一项“精英运动”,而且不适合电视转播。尽管印度也出现过不少好球手,但他们在本国推广高尔夫运动时却是有心无力。大部分印度高球手没有赞助商,他们不得不将为数不多的奖金投入下一次比赛,有些人甚至会因签不出签证而失去出国比赛的机会。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那些进入印度市场的休闲品牌,从不愿意请高球手做自己的代言人。在等级观念严重的印度社会,“绅士球员”和“球童球员”之间依然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鉴于大多数印度职业球手都是球童出身,那些深深了解印度市场的国际大公司自然会谨慎从事。

  

高尔夫品牌对印度球手的兴趣也不大,就以去年在PGA巡回赛奖金榜上排名第66位的阿特瓦尔为例,他的比赛奖金虽然接近100万美元,但唯一肯赞助他的只有从事手机项目的AMS公司,至于Ping、Titleist和Callaway等高球品牌,则对他置若罔闻。

  昨天刚刚在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举起冠军奖杯的辛格,长时间来也一直是在没有赞助商的情况下打球,好在他家境富裕,还可以经常出国参加比赛。另一位印度球手约赫也是幸运的,他在中国打职业业余配对赛时找到了一家位于深圳的赞助商。约赫说:“那家公司的老板得知我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让妻子做球童,他当即决定与我签约。”

  像辛格和约赫这样的球手,每周的开支差不多在12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其中包括参赛旅费、住宿费和训练费用。并不是所有球手都像他们这样幸运,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印度高尔夫球手经常将自己的境遇与那些高收入的板球运动员相比,并抱怨赞助商的有眼无珠,但抱怨并不能为他们带来赞助商的关注。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与那些可能的赞助商谈判,但没有一点结果。”阿特瓦尔说,“我知道身为一名印度球手,很难在国内找到一家大赞助商,而国际赞助商对我们的了解也不够。印度需要更多更好的高球手,只有当他们的成绩得到认可后,目前的情况才会得到改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6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