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高尔夫频道 > 产业资讯 > 中国高尔夫报道 > 正文
指责高尔夫球场毫无根据 也说高尔夫球场建设受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5:13 新浪体育

  2005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改委正式公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导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高尔夫球场项目被列入限制类。同时,《暂行规定》第三章第十八条指出:“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中国高尔夫球场在连续几年来的浮沉坎坷之后,终于遭遇发展中的硬性瓶颈。

  如果说很多人在前几年的高尔夫球场建设被叫停的时候还心存希望的话,那么此次限制高尔夫球场建设被写入国务院、发改委的文件,已经让所有的希望成为泡影。尽管在将高尔夫球场建设列入限制项目之前,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但是文件一出,一时间还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暂行规定》中,对这样的划分做了说明,显然高尔夫球场建设被认为是符合其第三、四条的,即: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球场的几宗“罪”

  历来对高尔夫的指责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高尔夫是腐败的温床,二是球场建设的种种“罪名”,其中尤以后者为甚。环境与能源这两大国际性问题在人多地少的中国表现得尤其突出,而高尔夫球场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受到了空前的诘难,更有人认为,高尔夫球场实际上是一片“绿色的沙漠”。整理一下各方面批判的声音,高尔夫球场无外乎一下几宗罪名:

  一是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高尔夫球场对资源的占用集中体现在土地和水资源上。有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51亩,不足世界一半,这个数字到了2004年就变成了1.41亩;另外,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而建设一个18洞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大约需要的土地1000-2000亩,有些大型的高尔夫球场仅占地就达到5000亩以上;建成后,球场一天耗水量达到1000吨,大概相当于北京一个普通三口之家5年用水量的总和,而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30,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由此,高尔夫球场的第一宗罪便是“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仅供少数人享用,而所造成的生态灾难却要全民来承担”。

  二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高尔夫运动对草坪的要求较高,国内球场目前栽种的都是进口草坪。为了让这些舶来草适应当地的气候,提高其存活性,高尔夫球场在铺设草坪前和草坪日常维护中通常要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如除草剂、化肥、杀虫剂、土壤改良剂、土壤硬化剂等。香港的资料显示,每年喷施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农药达50余种,农药中的一部分随水渗透和残留到土壤中,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同时,内地的高尔夫行业只有20年的历史,在草坪护理方面不仅缺乏经验更缺乏专业人才。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内地从事高尔夫草坪管理的人员,85%为非专业培训人员,学历均为中学以下,只有10%左右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而真正懂得合理使用药物和综合治理的草坪管理人才并不多,真正具备生态和环保观念的球场高层管理者更是几乎没有。目前的状况是,草坪的管理多为当地从事农耕的人员运作,他们专业知识有限,缺乏环保意识,为了杀灭害虫,消除杂草和保持绿色,他们往往大量或超标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甚至滥用国家明文禁止施用的甲胺磷等高毒化学农药。高尔夫球场的第二宗罪便是“对土壤造成持续性累积污染,对自然生态造成长期威胁”。

  三是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高尔夫球场草坪分为果岭、发球台、球道、高草区等区域,不同区域对草坪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例如,用于指球的果岭区草坪不仅要质地稠密、富有弹性,并且对草坪高度也有严格限制,高等级球场的草坪高度不能超过3毫米——能够达到此要求的草种只有匍匐翦股颖(又称本特草)中的少数品种。而能够满足发球台和击球球道的草坪种类也仅有早熟禾、翦股颖、结缕草、假俭草等数个草种。多数的高尔夫球场面积都在六、七千平方米以上,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只铺设两到三种草坪,并且在铺设之前还要将原有的乔灌木以及本地自有草本植物全部清除,这就不能不使人对球场内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态持有疑问。草种单一,选择球场作为栖息地的动物种类大大减少,高尔夫球场的第三宗罪是“造成生物歧异度大大降低,生态功能无法发挥,不利于自然资源(例如氧气、水分等)的自然循环,在长时间累加后会形成负面效益”。

  四是生态恢复难度较大。高尔夫球场草坪始建时,必须移走当地土壤,取而代之以专门设计的土壤混合物。在铺设草坪前还要用过氧化氢将土壤硬化,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要用石灰调节酸碱性。由于建成的土壤不能积水,对土壤的渗水性还要进行处理,导致土壤透气性差。同时,外来的土壤和草坪,化肥,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以及机械化耕作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高尔夫运动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种“贵族运动”,存在球场多、会员少的问题,许多球场一直未能摆脱入不敷出的困境,一旦球场经营不下去,改做它用,它恢复原状的可能性有多大?基于此,球场被加上了第四宗罪:通过破坏土壤根本改变本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且很难恢复。甚至有人忧心忡忡地指出,在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之后,某些微生物的数目可能会突然失去控制,导致人和动物出现流行性疾病。

  指责球场毫无根据

  面对这些指责,高尔夫球场一时间似乎有口难辩。这种种罪名,哪一条都是可以将球场置于死地的。但是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发现这些指责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我国著名草坪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韩烈保教授在长期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既没有引用任何可信的调查数据,也没有任何科研机构的研究论证”,“指责球场毫无科学依据”。

  所有这些强加在球场头上的罪名,没有一项是经过严格科学的调查,一些文章中虽然也煞有其事地引用了一些看来触目惊心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和球场的罪名之间并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也没有任何事实能够予以证明。

  比如关于球场对耕地的占用,就是一个毫无根据的指责。全球约有30000多家高尔夫球场,其中美国就有18800家,若按照每个球场占地1200亩的保守估计,美国高尔夫球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1‰,日本更是高达5.30‰,而在中国,即使将现在所有拟建的球场算上,按照306家球场计算,也仅占国土总面积的3.39*10-5。也许有人会说各国国情不同不存在可比性,但是试想,抛开经济因素从纯粹环境的角度来说,如果仅占中国国土面积十万分之三点四的球场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话,那么国土面积千分之五点三都是球场的日本岂不早就陷入空前的生态灾难之中了?同时,根据韩烈保教授领导的一个课题小组对北京、广东和湖北等地的40家球场的一个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球场并未占用任何耕地,其余一些球场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是比例非常小。球场建设用地有很多本来就是商业用地,即使不建高尔夫球场,也要建成别的开发区、厂房之类的。试想如果将原本用来建球场的千亩土地全部用钢筋水泥封起来,建成某某大型集团企业的工业园区厂房,于环境又有何益处?但是没有人会指责一个企业的占地,他们认为企业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那么高尔夫球场呢?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高尔夫纳税却是按照娱乐业的23%缴纳,同时,一座高尔夫球场对当地投资环境的改善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说到底,球场建站遭到指责,恐怕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国内对于球场环境科学的、严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人能够断然下结论球场对环境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像。2003年开始,北京林业大学率先开展了高尔夫球场施用几种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影响的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对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等五家球场的实地测试,得出的结论如下:(1)多菌灵、百菌清、呋喃丹、五氯硝基苯等4种农药的残留量均在0.001mg/L以下,对环境没有影响;(2)球场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科学施肥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3)球场排水湖虽然还远未达到富营养化的状态,随着球场运营的时间推移,水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可以说,从目前的实地调查研究来看,球场对环境的影响没有一些人文章中说的那么大。同时美国一些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球场对环境只存在潜在影响。一些人在对高尔夫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根据一些二手数据来妄下结论,藉此指责高尔夫球场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限制,还是规划?

  2005年12月12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邀请各方专家在北京市福建大厦召开了中国高尔夫球场用地项目论证会暨专家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邀请到了高尔夫业内外各方专家代表,包括了中高协副秘书长李勇先生、深圳中信朝向高尔夫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行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重光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明辉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佐忠研究员等。“高尔夫球场用地研究”课题受任方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烈保教授对课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与会专家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不到10天后,《暂行规定》颁布实施,高尔夫球场建设被列入限制项目,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激烈争论。资源与环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还没有一项研究表明高尔夫与这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情况下,高尔夫提前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与包袱。对于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型产业,中国高尔夫在短短的20余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任何一个新事物在其发展初期可能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候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规划和疏导。

  当然,也许现在国务院、发改委采取的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尔夫球场诸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一些问题的明朗,高尔夫球场建设必将重新迎来春天。

  (作者 曹鸿涛 为《时尚高尔夫》杂志编辑,专栏作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9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