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是英文Golf一词的译音,在苏格兰方言中是“击、打”的意思。但有人发现它也是绿色(Green)、氧气(Oxygen)、阳光(Light)、和脚步(Foot)的组合,这恰恰与高尔夫球要在充满新鲜空气和阳光的茵茵草地上漫步击球不谋而合。
说高尔夫球是“贵族运动”,大概因为它是从昔日贵族手中兴起,到如今成为企业家、富豪和名士的所爱,但高尔夫本身其实并不昂贵,它也正在一步步脱去艳丽夺目的霓裳
,换上朴实无华的布衣。
高尔夫球贵在哪里
为改善投资环境,1984年,高尔夫球被引入中国内地。因为没有大量本地人来打球,使得高尔夫球的价格参考标准大都与世界同步。在许多国人的观念里,打高尔夫球一定是开着宝马坐着奔驰的“贵族”。
高尔夫球的贵因之一是人数限制。
一座高尔夫球场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一座综合性体育馆的投资也是1亿元。假设回收成本周期都是20年,18洞高尔夫球场每天8小时满负荷打球人数为400人(每小时流量50人次);而体育馆每天8小时最多可容纳4000人(每小时流量500人次),由此看来,高尔夫球场的人均消费必须是体育馆人均消费的10倍,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再加上每座高尔夫球场须添置1000多万元的设备,每年的保养费约为400万元,还有设备更新。
成本是国内打球贵的另一大原因。球场全部投资的近一半是地价,而美国公共球场的地皮一般是规划的绿化带,国家免费或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卖给业主,因此成本与打球价格即可削减一半。低价使打球人数增加,人数增加再进一步使价格降低,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再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美国年人均收入将近2万美元,买1套1000美元左右的球杆不在话下,而在我国,一套球杆的价格已超出大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价格如何降下来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秘书长崔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情况看,高尔夫球主要贵在硬件上,但价格正在逐渐降低,如何让更多的人打得起球,可以借鉴美国的大众球场。”
国内高尔夫球成本最大的一块是土地,崔志强认为应借鉴美国高尔夫球的发展方式。美国有20000多个高尔夫球场,70%的是大众球场,打一场球也就是40至60美元。“这还算高的,我前几年去美国考察,他们利用公共绿化带建设的球场,每人只收7美元。差不多是在国内吃次麦当劳的价格。”在国外,不少大众球场是建在社区附近的绿地上,本埠居民打球价格非常低。
现在美国每年要新增300到400个球场,几乎每天一个新球场建成,这其中以大众球场为主,“国内可以把更多的绿化带让高尔夫球开发商来建设,达到以绿养绿的目的,如果地价下来了,高尔夫球的价格也会随之便宜起来。例如北京河边的绿化带或一些公共绿地,可以辟出一些来建高尔夫球场,规模可以小一些,政府还可以减少绿地维护的投入。”崔志强的观点是很多高尔夫球运动人士的共同心声。
另外一个降低高尔夫球价格的办法就是普及,从青少年培养开始,建更多的高尔夫球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到这项运动的乐趣。如果中国能多出几个张连伟,多出几个亚洲冠军甚至世界冠军,那么高尔夫运动也会在中国迅速成长。“我希望中国也能走出伍兹一样的球手。”崔志强认为高尔夫球也要从娃娃抓起。
扬长避短需引导
目前国内发展高尔夫球运动,首当其冲的反对声就是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问题。按照高尔夫球运动的要求,球场一般是建在郊区或开发价值较低的土地上,少数建设在城市中的球场也都是在城市未开发前就已经建立了。像博鳌的高尔夫球场本来是个荒岛,附近渔民放牛放鸭的地方;天津国际温泉高尔夫俱乐部原是一片盐碱地;北京东方天星高尔夫俱乐部是在垃圾填埋场上建成的;而我省著名的京都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场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河滩地。
高尔夫球场的运作需庞大的经营团队,投资者往往只进驻部分专业领导层,其他从业人员都以在当地招聘为主,一个球会所需从业人员少则百人,多则千人,对当地就业人口帮助很大。高尔夫球是从高素质主管到除草工人一应俱要,是需要多方面专业人才的行业。
说到高尔夫的弊端,主要是指违法占地。球场所需的土地面积,往往都在千亩以上,建了球场就不能用作其他用途了。但我们完全可以制订完善的法规政策,并严格执行实施。先评估土地是否有其他高利用价值,或是否影响近期规划建设用途。严格了审批制度,也就杜绝了乱占耕地的现象。
高尔夫球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运动,它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甚至外交都能起到相当的正面影响。现阶段的中国高尔夫界,应以规范、潜心地学习高尔夫球文化来引导市场,并以朴实消费为导向,发掘潜在的高尔夫运动群体,同时培养高水准的高尔夫选手,让这项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成为大多数中国人钟爱的一个消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