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风格应与高尔夫底蕴吻合 关于高球报道思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8:41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JWC精英赛和BWM公开赛两场重大国际赛事已落幕,但中国高尔夫媒体的记者被国外同行嘲笑的事件却引起阵阵波澜。这应该引起我们对高球报道风格、专业知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思考。 笔者虽然不赞成高尔夫是一种贵族运动的说法,但是比较认同它是一种高雅的运动,充满绅士风度。这一点从高尔夫运动的有关规则、礼仪方面可见一斑。报道对象不同,报
也许有人反驳说,充斥着高尔夫专业术语、一本正经的报道没吸引力。但笔者认为,风格高雅与可读性之间并不矛盾。现阶段,高尔夫专业媒体的阅读对象集中在社会的高端人群,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不可低估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欣赏品味。何况,风格高雅并非要将报道写得晦涩难懂,而是要找一个平衡点,兼顾可读性和知识性,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点就像写经济类报道一样,一般经济报道少不了各种数据,形成的报道很容易枯燥乏味。但我们也不乏见到将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深受好评的佳作。因此,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巧选角度、立意新颖,就一定能够写出堪称经典的好作品。 英国的《泰晤士报》抖出中国媒体记者所提的“你如此英俊,在高球事业上取得杰出成绩之后,有没有考虑进入娱乐圈”之类的问题,笔者认为记者本意可能是想把报道写得轻松一点,融入娱乐新闻的元素,增加可读性。结果把握不准,弄巧成拙,将比赛中专业、深入的问题置之不顾,结果给人留下肤浅、外行的印象。这也怪不得国外同行会将这些问题拿出来取笑,贬斥中国媒体的专业水平。虽然,高尔夫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但作为涉足高球报道的记者还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力争做一个专家型的记者,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 目前,我们在高球的报道、赛事的组织、市场开发等方面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将别人的批评当作改进的目标,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华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鲁国顺) 新浪网高尔夫频道自2001年9月份开通以前,在球友以及业内获得好评。为了增加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的专业性, 也是应各地球会的要求,开通行业论坛,为业内人士提供交流的平台。 欢迎全国各地球会的专业人士加盟,探讨交流球场建设、会所管理、球童管理、草坪维护、球场灌溉、品牌推广和球具店经营等等经验。联系方式:010-62675681 张先生 文章发送信箱:zhangren@staff.sina.com.cn 讨论 行业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