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史话:逐渐衰落的清朝 最后的余音

中国围棋史话:逐渐衰落的清朝 最后的余音
2019年04月17日 06:30 新浪体育综合
周小松对刘云峰棋谱 周小松对刘云峰棋谱

  原文载于198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围棋史话》,作者:见闻。

  九、逐渐衰落的清朝时期

  第九节:最后的余音

  清朝末年最后两名最优秀棋手是陈子仙和周小松,他们为重振围棋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陈子仙,名毓性,海宁人。当时的海宁是围棋盛行的地方。陈子仙和以往历代许多名家相同,首先受其父亲的熏染。他父亲爱棋如命不惜败落家产。晚年,陈父栖身于破庙之中,但仍好棋如故。陈子仙很小就通棋道。每当父亲下棋要输的时候,他就帮助出招,于是反败为胜。陈子仙因此出名。

  他十岁时,父亲带着他到了常州,拜老国手董六泉为师,董六泉此时已年过花甲,满头银霜,陈子仙则红颜嫩色,丝头绳系着头发,在名师指点下,陈子仙进步飞快,十二岁就以国手著称,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年少的一位国手。

  至此,陈子仙开始称雄于棋坛,被推为海内第一。“围棋施、范而后,以陈子仙为最著”。常棣华在《子仙百局序》中说,陈子仙不论是与前辈国手对局还是与同辈劲敌对局,或是下授子棋,“无不勾心斗角,各极其妙。”他的棋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他的老师董六泉,前辈棋手秋航,以及同辈棋手施省三、李崑瑜、徐耀之等,都不是他的对手。

  能与陈子仙比高低的只有周小松,他们俩既是劲敌又是挚友,感情深厚。陈子仙比周小松小近十岁,是当时最年少、出名最早的棋手,他俩很小时就较量过,下了一二百局棋,可惜都没保存下来。以后,两人分手了。一别就是二十年,当他们在安徽相逢时,十分高兴。第二年,即同治十年(1871年),两人都有事回家。不久,周小松重返安微,他盼望着再与陈子仙杀几盘,谁知就在这年夏天,陈子仙去世了。那时,他还不满五十岁,周小松闻知悲痛不已,“独絃哀张,抚局陨涕。”为陈子仙的早逝深感惋惜。(注一)

  陈子仙曾与陈方合著《陈方七局》一卷。他的遗局,由常棣华辑成《子仙百局》一卷,于光绪六年出版。

  周小松,名鼎,江都人。出生于嘉庆年间,从小好棋。十八岁从秋航学棋,受二子下了一百余局。以后又拜董六泉为师,二十余岁成国手。

  周小松曾游历全国各地,称霸棋坛达半个世纪之久,清末十八国手,除潘星鉴、申立功,金秋林、任渭南四位外,其余都较量过,只有陈子仙与他不相上下。

  光绪十三年,周小松年近七十。这年他三访京城,与在京的刘云峰等国手对弈于肃王府,棋力不减当年,无人能赢他。

  周小松为人正直清廉,平易近人,每次与人下棋,都尽其所能,从不接受达官贵人的贿赂而让子。相传曾国藩曾请周小松去下棋,周让他九子,然后把他的棋分割成九块,每块都仅能成活,曾国藩大怒,把周小松赶出了大门。

  周小松的著作,有《新旧棋谱汇选》四卷《餐菊斋棋评》一卷,《皖游弈萃》一卷。他的棋著,尤其是《餐菊斋棋评》是清末棋谱的代表作,他继承了徐星友的优良传统,评语详确,切实可学。

  周小松去世后,围棋进一步衰落。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围棋史最衰落的时期,这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诞生才告结束。

  〔注一〕《餐菊斋棋评》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