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围棋陷人才断层之惑 棋童众多为何不愿吃专业饭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5日09:26  东方网-文汇报

  “金立杯”2010年全国围棋甲级联赛第20轮昨日收官。上海围棋队在最后一个主场中迎战山东,凭借主将邱峻击败山东队毛睿龙,沪军在家门口艰难守住胜利。

  棋盘两侧,山东队棋手显得有些稚嫩,范廷钰14岁,毛睿龙、连笑同为16岁;反观上海队阵中,常昊34岁,胡耀宇、邱峻都是28岁,最年轻的朱元豪20岁,恍如两代棋人过招。更引人深思的是,山东队范廷钰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小囡。

  “在围甲联赛中,我们队的平均年龄最大。”上海围棋队主教练刘世振承认,上海棋界遭遇后备欠缺、人才断层的尴尬,而年轻棋手的流失更是“非常可惜”。

  学棋是投资  下棋是赌博

  上海,有着令全国艳羡的围棋基础,棋童人数众多、业余围棋水平在全国处于翘楚地位。“在孩子智力开发上,上海家长舍得投资。”刘世振说。

  在每年七八月间举行的上海围棋升级、升段赛中,棋童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仅今年杨浦、闵行两个赛区的参赛棋童总数就超过2000人,全市棋童有数万名。

  可就像傍着东海、守着长江,却还是缺水,上海专业棋手储备捉襟见肘。上海棋院院长单霞丽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上海围棋亟待突破后备匮乏的瓶颈。

  棋童众多,为何没几人愿吃专业饭?

  刘世振认为,上海棋童学棋的初衷在于开发智力、提升修养。极少有人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谋生方式,更不会为学棋而放弃学业、弃学下棋。

  纵观国内棋坛,弃学攻棋,是大部分专业棋手的必经之路。“他们不愿意放弃学业,根本没法和外地那些早早弃学攻棋的孩子竞争。”刘世振感慨,上海家长不会出于经济回报而让子女在围棋上作这样的赌博——要么成为职业棋手,名利双收;要么功败垂成,一无所有。

  在考察了几个专业围棋道场后,一位上海棋童的父亲说,“北京道场里很多都是贵州、湖南小朋友,下不出来就成为‘北漂’,教棋谋生,很不稳定。我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他最终决定让颇有天赋的孩子“好好读书”,“围棋只能当爱好,走专业风险太大。”

  此外,教育部刚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也将对棋童抉择产生影响。根据新政,现行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将作调整,棋类将不再出现在8个必须加分项目之列。“这对家长、棋童的抉择肯定会有影响。”刘世振说。

  引进有难度  培养需时间

  从外地引进,是后继乏人的上海队提高实力的捷径。刘世振说,这也许是万不得已的办法,“现在的上海队全部都是本土棋手。这是我们的特色,我们不愿轻易放弃。”

  同时,随着围棋热度持续升温,高手要价越来越高。上海队本有“买回”范廷钰的念头,但由于其成绩稳定,身价看涨,“‘成交价格’可能会有点离谱,所以问都没问。”刘世振坦言,一旦错过了慧眼识珠的最佳时期,引援成本会呈几何倍数增高。

  另外,作为事业单位的上海棋院在引援方面受各方掣肘,尤其是申请经费、解决编制、安置户口等环节繁琐复杂,远不如一些私营俱乐部动作迅速,“我们往往报告就要打几个月,他们几天就能拍板。”一位棋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还是要立足自己培养。”刘世振说,从去年起物色了一批小棋手,其中初显天赋、志在围棋的孩子,上海棋院将会推荐到北京的专业道场,让他们在顶尖的围棋培训机构中锤炼。当然,他还得提防各地星探从中“挖角”,以避免上海棋手的流失。

  相比迫在眉睫的人才断层,培养人才的“远水”难解近渴。“很多问题不是说解决能解决的,我们还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挖潜。”刘世振很是无奈。对于每年仅有100余万经费的上海围棋队,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本报记者  赵博

  

更多关于 围棋 上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