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印度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国际象棋是一片大海,那里昆虫可啜饮,大象可沐浴。没错,国际象棋可以担当这样的美誉。这是一项文明、高雅的智力运动,也是历史最悠久、开展最广泛的世界性体育项目之一,国际象棋考验的是逻辑的严密性和灵感的创造性。
可是,这样一项极富魅力的智力运动,她在第一届智运会上的前景如何?快棋和超快棋又是怎样的规则?中国国际象棋的现状如何?......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想必令你兴趣昂然。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国际象棋竞赛委员会主任叶江川。
叶江川对首届智运会抱有很大期盼,他说:“智力运动会对国际象棋的发展无疑是个好机会,能够使国际象棋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首届智运会国际象棋比赛全部为快棋和超快棋,分别占5块金牌。快棋采用每方25分钟、每步加5秒用时,超快棋每方3分钟、每步加2秒。而且规定在对局进行时,一方在轮到对方走棋时碰倒棋子,如果对方提出,裁判将有权判碰倒棋子方为输棋。
针对这些规则,叶江川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快棋渐趋流行,一方面棋手要参加越来越多的的比赛,另外快棋也节省了电视和网络转播比赛的时间,这样快棋和超快棋便应运而生”。
共有77个国家和地区棋协报名参加首届世界智运会。这届赛事的水平较高,60名男棋手中,56人为特级大师,其中26人国际等级分在2600以上,包括前世界冠军智运会男子个人赛头号种子保加利亚的托帕洛夫,统霸国际棋坛十余年的前世界棋王俄罗斯的卡尔帕夫,中国队中卜祥志、倪华、王玥3名棋手等级分都超过了2700分。女棋手中,35人为特级大师,其中6人拥有男子特级大师称号,中国14岁的侯逸凡为女子个人赛头号种子。
相比于外国棋手中国棋手接触快棋要晚些,在比赛中与欧美选手比并无优势,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国际象棋队在队内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快棋训练并设立快棋赛。
国际象棋棋手在比赛中存在兼项,而且智运会赛程安排密集,首轮的超快棋个人赛要下11轮之多,这种比赛强度对棋手的体力和意志都是不小的挑战。快棋和超快棋要求运动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瞬间导致输棋。
在备战方面,叶江川对我们说:“智运会总共35枚金牌中国际象棋占了10枚,是金牌最多的项目。国际象棋队在训练和比赛中也针对智运会进行了一些调整做着充分的备战工作。国际象棋队还通过研究国外棋手的棋谱和对决数据,对主要对手的技术特点和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它国家队的棋局布局性进行针对性研究。”
参加智运会的中国国际象棋队是一支年轻化队伍,男队队员最大25岁,最小19岁,女队中只有许昱华一名老将,最小的侯逸凡只有14岁,但他们的棋龄除侯逸凡外大都在十几年以上,棋龄最长的许昱华在棋场已经征战了26个春秋。
在谈到国际象棋队在智运会上的目标时叶江川说“本届比赛个人项目4块金牌,团体六块,团体比赛夺金的把握大,这届比赛至少要拿2-3块金牌,男女团体至少各拿一块,由于快棋和超快棋的偶然性较大,个人赛看棋手自己的发挥”。
中国的国际象棋正在以一种强劲的势头向世界棋坛之巅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