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浙江三棋事业现状 为何寂寞与红火尴尬并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0:55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
思考一 专业队的生存危机 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的吓一跳。浙江国象队目前的几名队员是2002年入的队,而上一批入队的竟然就是1988年诸宸和许昱华那一拨。 国象队主教练王家权告诉记者,这期间十多年,省队只进过一名棋手,就是现今在
浙江省另一个国象兴盛之城绍兴,为省队培养新人的意愿很高,现省队四名小将中就有三名来自绍兴。然而,由于此前绍兴没有专业棋手参与普及培训,用王家权所说的就是“绍兴出来的棋手有冲劲,短时间内可能出成绩,但时间长了会暴露许多基本功不扎实的缺陷,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调教”。 项目发展需要人才,可人才培养脱了节。 思考二 降级后的艰难处境 其实,早在半年前,省国象队就已经意识到了降级的可能。为此,今年省队把几位久疏战阵的老将招在一起组成了二队打乙级赛,退休在即的王家权也亲自披挂上阵,就盼着能如愿冲甲,保住明年甲级联赛中的浙江队。结果,事与愿违。 如今,省国象队在承认失败的同时,已经开始谋划明年的乙级赛,期待尽快卷土重来。据悉,目前许昱华已经明确表示愿意来打乙级赛,诸宸和她的家人也表示了同样的愿望,但一些手续还在酌商。 比起当年降级后的围棋队,国象有两位棋后可谓幸运。当年围棋降级后,缺兵少将的浙江队年年拼杀于乙级赛场,可年年失意而归。浙江省的另一支围棋专业队杭州棋院队也同样抱有冲甲的愿望,甚至出大价钱请来强劲的外援,结果也总是功亏一篑。杭州棋院队的杭天鹏四段就几次感慨:“冲甲的路太漫长!” 明年的国象全国乙级赛在温州举办,这对有两位棋后助阵又有地利优势的浙江队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然而,在平均水平并不占优的现状下,万一明年不能成功,两位棋后还会有这个责任、有这个耐心吗? 思考三 专业饭碗少有人端? 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棋类培训室的一楼,家长们聚在一起总是要相互夸夸自己正在二楼下棋的孩子有多聪明,水平有多高,可说起未来,却无一例外地表示,不愿让孩子吃一辈子棋类专业饭。 “我的孩子从小就老有人夸他聪明,我送他来学棋,就是想看看他有多聪明。”马先生说起孩子是眉飞色舞,“学了两个学期了,事实证明他是真聪明。”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让孩子今后以棋为职业时,马先生很夸张地连连摇头:“除非他很有兴趣,不然干嘛要吃那个苦头?” 旁边的应先生夫妇俩对此表示完全同意。他告诉记者,孩子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象棋里的“兵”,现在在活动中心是三棋都学,每周要来三四回。虽然孩子喜欢下棋,可他仍然表示,学个三年左右就不让孩子再学了。“现在小学里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了,我们让孩子学棋没别的想法,只想让孩子通过下棋学到些思考方法,说不定对学习有好处的。”一位年轻的妈妈也这样说。 与这种观念相对应的,是活动中心棋类培训方向的改变。活动中心体育部周小亮告诉记者,20多年来,这里也曾经带出了许多尖子选手,至今吃专业饭的也有好几位,过去他们每年都会把好苗子带出去参加各种比赛,可近四五年来再也没带孩子去参赛了。“如今我们都在与幼儿教育接轨,将棋类培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再和过去一样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周小亮说。 不过,一些棋类教师却有不一样的想法。青少年活动中心里,以宁学明业余5段为代表的几位,就有好好带出好苗子的想法,但由于学生家长执意不愿让孩子多学而作罢。杭州弈诚棋院的周叶蕾是杭州业余围棋的一面旗帜,从事幼儿围棋教育以来,他也曾带出好几个有前途的孩子,可让他苦恼的是,一旦孩子长到一定年纪无一例外地全都放弃了。 教练孙国梁对记者说,一些很有希望的孩子打了几年突然就放弃了,像前几年的胡安冬。他还说,在省队练了好几年的天才少年梁宵今年也回学校上课去了。 思考四 尴尬局面 如何打破 一位曾经在新湖围棋俱乐部工作的棋友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来说很正常,因为对浙江的孩子们来说吃专业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记者在北京几所围棋道场也见到,砸锅卖铁举家赴京学棋的大多是并不富裕的家庭。 也许正如他所言,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走向,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好下一步呢? 对此,每一个关心浙江三棋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杭州棋院给出的答案不一样。凭借在钱塘江畔树起的32层高新棋院大楼,杭州棋院把目光放到了更远,不再局限于浙江。该棋院院长董银奎告诉记者,今后棋院一方面要继续作为本地棋类的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则要杭州形成全国棋类新中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吸引高水平运动员,以此构建高水平的运动队;二是从全国范围去招生,把选才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与此对应的是,从明年初开始,萧山区也将迎来国家女子围棋二队。也许,这系列的新举措,会让浙江三棋增添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卢俊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