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要闻回顾:

生活家一闲:网络围棋现状 从网易撤销棋牌栏目说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1:18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文/生活家一闲

  【地位】

  网易把棋牌栏目给撤了。这是很意外的,某种程度上讲,这比四年前《新民围棋》的停刊更令人意外。

  02年那会儿,我们的成绩不行,中国围棋可以说是处于低谷期吧。而现在,国际成绩上来了,围棋产业也逐步形成,按说是“形势领先,还该我下”的一马平川局面。但网易还是轻描淡写地停了棋牌。门户网站大概就是“能做到大而全”的意思,网易也不可能是短视的乡镇企业,他们以前不重视、短期内也看不出想重视棋牌的思路是基于什么考虑呢?围棋、以及各种棋牌的爱好者可能有一两亿人,而且大家都反复在说“今冬明春围棋就要出效益”,已经说了好几年了,是不是这种希望已被判为失望乃至绝望了?

  作为一篇对网络围棋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整理与研讨的文章,这样一个开场白着实有点令人沮丧。所幸每年还是有数以百万计的孩童涌进这个世界,从网络来讲,各个围棋对弈网站发展得颇为平稳,几家门户网站也有越来越重视体育重视棋牌的趋势,甚至借着本次多哈亚运将国际

象棋纳入的东风,说不定以后围棋还真能进亚运会呢。

  网络围棋是继业余围棋、职业围棋、少儿围棋外的另一个新兴部分,而且明显有交叉融合其他三项的发展轨迹,前景应该还是不错的。简单来说,网络围棋有两大块,对弈和媒体。媒体这一块加强了围棋新闻、深度报道以及围棋文化探讨;如果说网络媒体带来了时效性和覆盖面的话,网络对弈带来的更是直接的手谈交流,还派生了网络社团、网络比赛等。当然网络围棋还可以包括赛事转播、论坛,诸如此类。

  一一来看看、说说,兴许到最后还能比较近的看到网络围棋产业这个

蛋糕

  【融合】

  《哈利·波特》每一集几乎都是从蒸气机火车上开始的,火车大概象征着是通往文明、寻求知识的工具。诚然,百年来,这个世界变化很大。但,变化更大更快的则是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的电脑,电脑生生的改变了这个地球,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虽然现在有人戏称洋人是靠电脑活着,而中国人却是靠手机活着。电脑的普及是迅猛的,其影响是不可抗拒的,电脑(网络)同样改变了古老和传统的中国,也改变了古老和传统的围棋。自98年左右网络围棋逐步来到我们身边后,我们一下子就发现:网络和围棋就再也不可分割了。

  网络是宽广的,围棋是深邃的。网络接纳了围棋,围棋也很适应网络。这几年来,网络围棋给了爱好者一个娱乐平台,即便你是在一个较偏远的小县城工作学习生活,没有围棋协会,没有围棋比赛,可能较难找到合适的对手来切磋棋艺。但网络使这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多风格的对手,高质量的对局,以及五湖四海的朋友。只要通上网线,任何时间,都有数有万计和你一样的爱好者在线,可以大过棋瘾。尤其是像OICQ、MSN等即时网络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我们在享受棋战乐趣时,同时还可以聊天和交流对局心得。特别是有些围棋对弈网站已逐步开发了语音交流,让讲棋教棋成为很轻松的事儿。因为围棋的容量很大,光凭文字是很难表达清楚其内容的,需要文字、语音、图解等各方面的分析配合。科技确实给围棋普及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快乐。

  媒体也加入了进来。不光是围棋资讯得以在网络上快速大量地传播,即便是传统媒体也不能无视网络的能量,也需要从中吸取养分。博客、论坛也成了棋友交流的平台,没人来审你的稿,你说你想说的。在这里,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棋战信息、新手新型的变化发展,可以进行围棋文化的研讨;可以讲述一些自己和身边棋友的的学棋经历与趣事,还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棋友,可以表达,可以探讨,可以收获。

  同时,不仅是网络与围棋有相互的融合,网络围棋也成了职业围棋、业余围棋、少儿围棋相交汇的平台。从现在的态势来看完全能断定网络围棋将对围棋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棋吸引了更多的围棋爱好者,也滋养了围棋文化。而网棋同其他多行业、多文化的相互合作、相互交融使得围棋有了更广阔的愿景。网棋让围棋有了全新的概念,网棋让各种水平级别的围棋爱好者因交流更为便利、领悟也更是丰富。

  网络上藏龙卧虎,越来越多的业余强豪和职业好手参与到网棋里来,包括不少围棋学校、道场,俱乐部的学棋少年也都驰骋在网络天地里。这当然不是坏事,以网络段位、积分、胜率为目标,网上实战的棋局质量很可能要比训练对局要高,网练也成了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锻炼手段。顶尖职业棋手参加赛事的机会可能还算蛮多的,比如头衔赛、围甲和国际赛事,但业余爱好者、甚至二线的职业棋手或者一些女棋手、小棋手的比赛相对就很少了。而我们都知道,比赛跟平时训练时的棋局内容及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要想提高棋力增加比赛经验调整竞技状态,必须要有一定密度的高质量高对抗的紧棋和比赛。网络围棋、网棋比赛就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块。一大批围甲选手成为网络江湖联赛的主角,一些顶尖棋手,已经实名参加。不仅是比赛时,平常他们也会把网络作为练兵和消遣的场所。要知道,超一流棋手下一盘联赛要一万美金呢,但平时闲着也是闲着,你若运气好,又有些适当的小技巧,倒也可能讨教到一盘。

  【手谈】

  事实上围棋被称为“手谈”就是说她一招一式无言的信息交流,这同网络的特性是非常融洽的。除了接受信息,网络更有一个“分享”的特性,而分享,正是围棋自身发展所企盼的。

  网棋对弈的特点主要的恐怕就是两条:一是宽广宏大,二是神秘有趣。一方面目前各对弈网站的在线人数有五六万之众(不包括韩日爱好者),这就意味着有上百万的爱好者经常在下网棋,你很轻易就能找到合适的对手。当然偶尔也有喜欢躲在低段里享受狙击快感的所谓“地雷”,但那简直是属于文化范畴了,或者至少属于我们要说的神秘有趣的另一方面,你很难确实对面的对手是谁,或者不止一人,一切皆有可能,因为你的对面是一个帐号,而网络系统只认这个帐号的密码。于是不确定性也增强了趣味性。

  网络围棋和家用电脑的普及,使几乎所有重要棋战均能在第一时间直播,大大减少了转播成本。甚至目前已逐步有正式的职业赛事(特别是预赛)放到网络上举办;而即时的观战,更是显得轻而易举了,爱好者可以随着对局者一起来思考,还能随时摆出参考图,当然还有轻松保留棋谱的好处,其中的乐趣和收获是仅仅从报刊杂志上看看谱与谱解所远远不能达到的。

  几乎所有网络游戏都有分数及积分制度,网棋当然也不例外,也有其分数和段位。帐号的对弈积分代表了实力。很多网站的段位积分成了比业余段位、职业等级分更权威的棋力标志。有网棋经验的爱好者都知道,下紧棋打分升段的对局是最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对局对长棋有很大作用。从另个意义上来说,网棋的积分也是统一了各地业余段位不标准的问题。

  就同看球赛一样,有立场的观战会增加很多趣味性,很多围棋网站可以让游戏者对一些高段比赛进行虚拟分数的押注,更是增添了参与性。现在“互动”这个词的流行程度就很能解释这一点。与球赛不同的是,很多球迷并不会踢球,但棋迷都是懂棋的,虽然实力不同,但都能随着棋战的进行而设身处地的进入到棋局里去,计算、判断、感受胜负世界的刺激和神奇。

  上得网来,确实不仅仅是看看新闻找找资料玩玩游戏那么简单。特别是在网游群体里头,不可避免的受到圈子乃至整个网络的影响,所有人都一样的要在网络上表现自己的个性和人性,以及吸收一些营养,沾染一些尘埃。对孩子来说,上网有点像是提前接触社会的意思,是一种打破了原有定式的经历。所幸网络围棋的主流是健康的,这也是有赖于围棋本身的健康。

  网棋最主要的交流当然还是比赛。要说围棋网站相互间的比赛都是很轰动的。从早期的清风联众五十台大战,到后来的中游清风、联众中游,几次对抗赛都极大的调动了棋友的神经,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另外,多个对弈网站,也先后办过轰轰烈烈的中韩业余对抗,几乎所有顶尖业余高手都参与其间。近期的一些网棋比赛特别是到决赛时更是完全的顶级水准。

  有哲人说:“所有的社会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下棋切磋、聊天交友,网棋的发展便自然的有了圈子,圈子又发展扩大成棋友会(或社团)----也许还是称之为“帮派”更显江湖气,更能体现这种团队的特性。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当然网络围棋的争斗更多只是表现在交流。加入到这样的圈子和帮派中去,就有了归属感,也有了更多层面上的交流。于是网络围棋的社团联赛也就应运而生了。

  网络联赛是个“现象”,据说罗纳尔多吃红牌就是因为他说裁判“你真是个现象”,大概算是褒词贬说吧,因为人家也称肥罗是“现象”的。这里用到这个词,是因为网络联赛确实有个定位问题。从其本身来讲,能吸引一流棋手来参与的一个比赛肯定是正面的,但其盛及而衰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能从欧洲各国的足球联赛以及我们的甲A中超发展历史上看出点端倪,那就是:联赛是百年之计,基础太重要了,起步不易过快、门槛不宜过高。说句题外话,我们的围甲也许也要谨慎,赞助额不见得越高越好,否则容易出现断炊之隐患,看来稳定和谐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啊~

  简单介绍一下各大围棋对弈网站吧:自早期的IGS、263等围棋对弈网后,联众、中游开始形成气候,然后清风、新浪,弈城、TOM等也纷纷崛起,竞争与发展的态势已逐步完善。至于风格,来段玩笑话吧:清风一说到联赛,弈城就笑了;弈城一说到高手,TOM就笑了;TOM一说到银子,边锋就笑了;边锋一说到进取,新浪就笑了;新浪一说到人气,QQ就笑了;QQ一说到赖皮;全国人民都指着联众笑了~

  【情感】

  古老的围棋、现代的互联网加上热爱围棋的人们,曾经共同演绎这样一个凄美而感人的故事:首届清风江湖联赛开始后,克隆帮里的女孩小米捐赠了大额会费以帮助克隆的运作,2001年5月,小米去德国作换肾手术,8月13日,噩耗传来:小米走了!这个风一样的女孩,如风而来,又如风而去……9月22日,克隆拿下了联赛冠军。他们把冠军献给他们的好女孩小米。

  小米成了克隆帮和网络棋友们永远的怀念。02年8月13日晚上7点50分,在清风幽玄棋室,克隆帮的兄弟及其他棋友为小米进行了周年祭。从未见过面的棋友都将自己的真情一露无遗地宣泄出来。没人敢对小米的真实性有一丝一毫的怀疑。近百个对弈房间都挂起纪念小米的名称,安慰着天国的小米:小米,天堂里别忘了兄弟们!小米,告诉我们,天堂里有没有棋来棋往?

  有句话在网上很流行,是说“你根本不能知道网线那头是个怎样的人,你不知他的性别,不知他的年龄,跟你在聊天很可能是条狗”,意思是指网络的虚幻性。但事实上,网络很真实,这是种少了很多顾忌的率真。就如一个帐号,虽然一般不是实名,但每一个帐号在倾注了ID拥有者成百上千个小时的时间和热情后,就像生活中的姓名一样牢不可分了,因为每一个网络帐号后面都有着一个鲜活饱满的人。

  围棋是个忠诚度很高的游戏,一旦被吸引就迷上了,从此会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觉得这一种游戏给你带来的乐趣已经是满溢了。在这么个同种爱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帮友间的友情,又因为网络上的交往少了拘束、少了压力,交流得更坦诚、因此尤显深厚和纯洁。即便以后离开网络,也会将这份情感珍藏许久,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是啊,只有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样的团队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份对帮派对帮友的难于割舍的感情。虽然很多帮派管理都很松散,只是各领风骚一年半载的,但棋友间的友情和牵挂却是一辈子的。下棋时某个熟悉的变化会记起曾跟某个朋友下过;因为某个未谋面的棋友是某个城市的,就连带的对那城市也增加了好感。这些,都是围棋、以及网络围棋对我们的馈赠。

  【收获】

  网络围棋使大家收获了对弈乐趣、涨了棋力,以及获取围棋资讯和由交流而带来的文化收获。

  不仅是普通水平的爱好者,高手在网棋中也是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业余高手胡煜清就是个好例子。从联众到弈城到TOM,从黄河杯晚报杯到一些以特邀身份参加的职业比赛,可以说,网棋使小胡的棋力从业6到了业7业8。有一位更具声望的业余7段刘钧,被棋迷称为"永远的天王"。有着一颗脆弱而有顽强的心脏的刘7段,用他对围棋的理解和战绩,模糊了职业和业余棋手的概念。在他不幸因病去世后,整个网络围棋为之动容。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悼文,颇具规模的纪念比赛,很多自发的悼念活动,让我们感到一根网线相连接的网络情感是那么的真、那么的近。

  定段少年、职业棋手,“网练”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网络围棋这几年来确实涌现了不少高手,如著名的“龙飞虎”等等,屡屡引得江湖轰动,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他们只是个帐号,但他们以棋力和战绩以及个人魅力给大家留下了鲜明印象,他们的棋谱也真实的留在那儿……

  联众有一位网名叫做“鼓手”的棋友,徒步万里行,用双脚丈量

中国地图,探寻中国基层围棋的厚度。历时近半年,从湖南常德到广西到贵州到云南再返家。沿途得到了很多网络棋友的照顾,并在围棋论坛连续发表其游记。鼓手能够这么做,不光是由韩国的围棋前辈赵南哲以一辆手推车来推广围棋的事迹在前,更是有棋友的支持和鼓励,以及两个关键词:围棋和网络。

  围棋新闻网站、对弈网站、论坛、帮派,对爱好者、特别是少年棋手的帮助是巨大而全面的。远远超出了围棋本身益智娱乐的功能,打破了惯有的较为闭塞的学习方式,从这一点看,更贴近围棋所崇尚的文化性。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也需要有广阔的空间来完成。网络,正好就是这么一个兼容包收的大空间大平台。其自身的循环也帮助你刷洗精华与糟粕,吸取各种营养。

  【产业】

  网络带来了技术进步。网络给围棋带来了什么呢?除了交流和普及,电脑程序最终能象国际象棋的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那样战胜围棋顶尖高手吗?只是时间问题或永远不能?电脑程序擅长的是归纳和计算,而围棋肯定不仅仅是归纳和计算,围棋的文化性是否也佐证了电脑不能战胜高手?将来的电脑若也能学习能优化能具备文化呢?这些问题就象围棋一样充满了辩证。

  不过,所幸,产业问题并不一定需要研究这些,只需搞清网络围棋的地位、特征、优势,她的受众,她的发展轨迹,这些会给我们一个方向。而现在越发红火的网络围棋形势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已经证明了这份产业的前景必将是阳光灿烂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2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