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定段记:古力的记忆是残酷 陈耀烨打了三次才定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8:39 竞报

  

定段记:古力的记忆是残酷陈耀烨打了三次才定段

  定段赛:不再残忍

  446人参赛,20个入围名额,录取率不到4.5%,远远不及今年北京高考的录取率。这组数字是刚刚在镇江结束的2006年全国围棋定段赛的统计情况。自1987年中国围棋协会开办
定段赛至今的19年中,有将近200名棋手通过定段赛走上职业围棋的道路,这其中有周鹤洋、古力、罗洗河等一批如今活跃在一线棋手行列的围棋栋梁,更多的人则在围棋生涯的半途因各种原因而转投他路,如今在各个领域里远远地注视着围棋这个曾经为之倾注一切的战场。

  定段赛从棋手们为走入围棋职业之路而拼命,演变到如今被升学加分、多角度培养孩子等因素逐渐替代,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1988年有16人定段,如今依然活跃在一线的棋手只剩周鹤洋1人。其他15位棋手有些为了参加业余比赛方便,自动放弃职业段位,如赵文东、王存、刘钧、刘轶一,有些在职业路上渐渐淡出,如赵栋、沈兴、李晨硕、简莹(香港)等。

  

定段记:古力的记忆是残酷陈耀烨打了三次才定段

  周鹤洋

  周鹤洋的定段赛:看电影吃羊肉串

  周鹤洋回忆,他最早接触段位赛是在1986年,那时中国围棋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正式的定段赛。“当时没有段位的人和职业棋手在一起下,十几盘棋只要赢6盘就可以升段了。”周鹤洋表示,虽然没有段位的人是跟那些有职业段位的棋手同场竞技,但由于所需赢的盘数少,所以在难度上要简单一些。

  1986年,10岁的周鹤洋虽然去了比赛,但那一年他只是作为看客。“我只是去感受一下比赛的那种气氛,那年常昊入段了。”第二年,周鹤洋到武汉正式参加了定段赛,但他意外地落选了。这一年也是中国围棋协会正式开办定段赛的一年。“虽然落选了,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我们几个在国少队里训练的孩子当时觉得入段是早晚的事,所以也没有太着急。”

  定段赛在那时的周鹤洋眼中只是个普通的比赛,给他留下美好回忆的并不是成为职业棋手的喜悦,而是首钢的电影。“1988年那届定段赛是在首钢比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打完了比赛可以去看电影。在那时,人们并不常看电影,首钢有自己的电影院,比赛期间,他们特地放电影给我们看,每天一到那时就特别高兴。所以我现在记得的定段赛就是看电影和吃羊肉串。”

  由于1987年定段赛刚刚开始,此时少年棋手们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竞争这个概念也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可以说,这个时间段的少年棋手们是幸福的、没有压力的,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充满着游戏和欢笑。

  1994年,孔杰、黄奕中、王尧出现在定段名单中,这一年仅有8个人定段。1995年定段者更少,只有7个,但“存活率”极高,他们中有古力、谢赫、邱峻和刘星。10年后,古力纵横国内,一度成为五冠王。从定段到第一人,仅仅10年时间,速度惊人。

  古力的定段赛:唯一的记忆是残酷

  等定段赛发展到古力、孔杰等小虎辈棋手时,当年周鹤洋所经历的那种轻松早已不复存在,作为如今年轻一代代表人物的古力回忆道:“也许是太小吧,我唯一的记忆就是感觉段位赛挺残酷。”古力所说的残酷,来自于他在实力并不输于对手的情况下,两度未能定段成功。

  1993年,10岁的古力到兰州参加定段赛,为了让孩子保持体力,古力的父亲古巨山特别为他买了一张由重庆飞往兰州的机票,当时这张机票的价格为600元,比火车票贵3倍,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古家来说可算是个不小的支出。从结果看,古力那次的确只是去“转了转”。

  1994年古力再次定段失败,给11岁的小古力留下的印象最深。“那次感觉定段赛真的很惨烈。”

  好运来自1995年,在定段赛中古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入段。

  与前辈们相比古力这代棋手是不幸的,但又比比他晚5年入段的棋手幸运。因为“古力们”体会到了定段赛竞争的残酷,因为“古力们”还没有体会到为了定段需要付出全部的“悲壮”。

  从1996年至1998年,彭荃、王檄、王雷、唐莉等棋手出现在定段名单中。自1999年起,每年定段名额限制为20个。随着围棋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及每年入段人数不断增加,虽然很多少年棋手获得了职业段位,怎奈能够让他们继续发展的空间太少,不得已,多数的棋手只能选择离开。

  陈佳的定段赛:高考加了50分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周鹤洋、古力那样幸运,在定段赛开办的19年间,通过该比赛打上职业段位的棋手仅不到200人,而如今还活跃在一线棋手行列中,或是继续以棋为生的人仅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经过了两次失败后,1997年陈佳第3次出征定段赛,这也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1997年定段赛在我中考前的一个月,从学习成绩上看,我考上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所以我决定最后去定段赛拼一次。当时想的就是如果再不成,那就干脆放弃了。”抱着“最后一搏”决心的陈佳,这回的运气出乎意料地好,一路过关斩将,提前一轮定段成功。而这一年陈佳也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

  如今已是清华大学硕士的陈佳,在1997年通过定段赛走进了职业围棋的圈子,但好运并没有降临到他的头上,在1998年打上二段之后,陈佳因为没有入选国少队离开了钟爱的围棋。

  虽然没有能够在围棋的道路走下去,但“职业段位”还是在陈佳的人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毕业前,我参加了清华的体育冬令营,他们看上了我在围棋方面的成绩,在后来的高考中,这个职业段位让我占了50分的便宜。”

  陈佳现在虽然离开了职业围棋,但凭借他聪明的头脑在其他领域依然颇有成就,但不是每个离开围棋的人都能够像陈佳那样幸运,毕竟精英只是极少数。更多最终远离围棋的少年们在各个领域中苦苦寻找着他们将来的出路。

  自2000年以后入段的棋手有122人,如今被棋迷们津津乐道的也就是陈耀烨、李哲、古灵益等寥寥数人。

  

定段记:古力的记忆是残酷陈耀烨打了三次才定段

  陈耀烨

  陈耀烨的定段赛:打了三次才定段

  随着韩国“二李”在棋坛兴风作浪,世界围棋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大环境也影响到了国内少年围棋。不断出现的新招法,不断涌现的新人类,都在一步一步冲击着那些年仅10岁上下的孩子们。作为2000年入段的陈耀烨,虽然在去年先是击败世界第一人李昌镐,后又夺得LG杯世界棋王赛亚军,但回想当初,小陈的定段赛也并非一帆风顺。

  “我总共打了3次定段赛,8岁和9岁都没有打上。”问到前两次失败是实力不足还是竞争过于激烈,小陈以时间太过久远不记得推掉了问题。

  更多的少年棋手对定段赛的定义是门槛。既然入段这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奋不顾身地加入到围棋大军中来呢?郑弘围棋学校的校长郑弘感叹:“走上专业围棋道路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名,而且见效的时间短。读书读到研究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而下棋若从5岁开始,差不多5到6年就可以入段了,在入段后再需要2到3年成熟期,差不多十几岁就可以崭露头角,当然这是说那些有天分、有机缘而且个人又非常努力的孩子。”

  当看到围棋这条捷径时,更多家长为孩子的前途做出了冒险的筹划,但成功是属于那些勤奋之人的。

  如今,在常昊、罗洗河、古力等人先后夺得世界冠军后,中国围棋再次掀起热潮,近两年来,参加定段赛的棋手人数都超过了400人,中国围棋协会规定的入段人数则依然是20人没有改变。随着围棋环境的多元化,“以棋为生”不再是这些辛苦多年的孩子们唯一的出路,更多的家长将围棋当成如画画、弹琴等修身养性的项目来培养孩子们的多重兴趣。

  

定段记:古力的记忆是残酷陈耀烨打了三次才定段

  今年刚刚入段的金磊

  现在的定段赛: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如今家长们让孩子学棋存在着几种心态。

  李志昊是天津人,今年10岁,如今已经是业余四段,除了平时在家里练棋外,只要有时间,李志昊都会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北京进行特训。

  在特训的期间里,母子俩会住在围棋学校里,从生活条件上看远不如在家里舒服。“只要孩子喜欢,辛苦点也没有什么关系。”李志昊的母亲介绍,每年为孩子学棋要支出1万多元,但究竟李志昊是否会在围棋这条路上走下去,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孩子学棋主要是他自己的爱好,我们也没有想过是否要他进入职业棋手的道路,等到孩子打上业余五段我们再做决定。虽然为他学棋花了不少钱,但我们觉得很值,只要孩子喜欢我们就会投资。”

  与李志昊的“执著”相比,只有6岁的小姑娘陈芷清更是把围棋只当作一种业余爱好。陈芷清也是郑弘道场的学员,不过围棋并不是小姑娘唯一的“进修”项目,舞蹈、绘画、钢琴都是她的必修课。

  陈芷清的母亲告诉记者:“女儿学棋主要是她爸爸的意思,她爸爸很喜欢围棋,他认为围棋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孩子学棋上的花销并不多,一年5000元左右,我们没想过让她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

  19年风雨,定段赛一路走来,从单一到多元,从轻松到残酷。这是一个属于少年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开始职业之路的喜悦,有挫折失意的眼泪。但定段赛已不再是这些围棋少年的唯一出路。

  文/本报记者邓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0,000

评论】【围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