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日围棋擂台演义第89回:民族英雄 卫平铸就新神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9:56 围棋周报

  民族英雄 卫平铸就新神话

  铁守门员 老聂再创日本队

  话说中国围棋代表团在决赛第二天准备启程回国时,罗建文突然说:“我看日本人把闭幕式和开幕式合在一起开是有用意的。”

  郝克强因为两届擂台赛中国队都在最后关头逆转胜,心中已是满怀高兴,现在再加上日本NEC公司又迫切出资搞第三届擂台赛,则更是喜不自禁。所以郝克强对罗建文的说法有些不以为然:“日本人把闭幕式和开幕式合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吗?这有什么用意呢?”罗建文嘻嘻一笑:“第二届擂台赛日本队在5比1的情况下输掉比赛,这让他们无法向日本国人交待,因此他们必须不让这个后果持续发酵。现在他们的做法就是引导民众赶紧把注意力集中到第三届擂台赛上来。”郝克强听听也觉得有些道理,便同意说:“即使是这样也有好处。我们不能让日本棋迷过于伤心了,否则日本人太伤心绝望,这个比赛就要寿终正寝了。”众人一阵嘻笑。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至第十一届擂台赛时,日方正是因为对日本队过于失望和伤心,最后终止了这个比赛。

  上午10时,中国队启程回国。没想到乘坐的班机竟还是来日本的同一架飞机。机组人员看到聂卫平一个个热烈祝贺,喜不自禁。他们不但仍把聂卫平等请到了头等舱,而且一个个坐到聂卫平身旁,与聂卫平留影合照。那位机长也高兴地说:“上次你坐我们这一班飞机,我还让你到驾驶舱去。事后大家都担心你万一输了,我们这么做是否对你有影响。现在好了,你的胜利让我们全体机组人员比其他中国人更多了一份高兴。”郝克强在一旁说:“这次聂卫平的胜利也有你机长的一份功劳。聂卫平到驾驶舱看了天空,对围棋的境界大有感悟。这次能不能让我也进驾驶室去见识见识?”机长被郝克强高帽子一带,心中自然高兴,马上便答应了老郝的要求。机长说:“这样吧,等飞机可以看见祖国大陆时,我再来请你和聂卫平到驾驶室来,让你们领略一下在空中看祖国的感受。”

  半小时后,机长让空组来请聂卫平和郝克强。两人一进驾驶舱,立刻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个生我养我的祖国从空中望去竟是这么的美丽和广阔。聂卫平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为祖国母亲争了光而感到欣慰。此刻,郝克强在和机长说些什么话他都听不到了,他只是沉醉在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中,就如眼前这一片蔚蓝的天空,这一片望不见边的祖国。这种感觉从决赛完就开始在聂卫平的身上产生记忆。聂卫平回忆说:“赢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记忆都变得遥远而又模糊,以至回国谈到闭幕式,我已完全记不得当时有什么人跟我握过手,说过什么话。”或许,棋手在赢得一局关键的棋或输掉一局关键的棋,都会沉浸在一种忘我的情绪中。它们或是在天堂的欢悦,或是在地狱的痛苦,这种长久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绝对不可能了解的。

  聂卫平一行在北京机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聂卫平从此也在中国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欢迎。平心而论,聂卫平在第一届擂台赛的三连胜,在第二届擂台赛的五连胜,创造了一部史诗般的围棋奇迹。中国棋迷把掌声和鲜花献给聂卫平,他是完全受之无愧的。

  一年后,一部英国著名的辞典中关于《围棋》的条目里新增了这样一句话———围棋竞技世界最强者是中国的聂卫平。他曾连续击败八位日本的一流棋手。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条目的影响,2005年英国投资几千万美金在上海建造了一个名人蜡像馆。在世界体育名人中,他们就选了聂卫平来代表围棋和篮球的姚明、“飞人”刘翔同享不朽的盛名。

  在1999年底,韩国围棋评选出十名对世界围棋最有影响的人,聂卫平也赫然在其中。韩国评选对聂卫平的注解是———聂卫平是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围棋的第一人。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打破了日本围棋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开启了世界围棋的历史。

  俗话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中日围棋擂台赛在第一、第二届就达到了传奇般的高潮,这使以后共九届的情节就有“小巫见大巫”之嫌。因此,请广大读者谅解笔者从第三擂台赛开始,采取“跑马观花”的速度来叙述大概的经过。

  由于日本方面总结前两届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日本年轻棋手心理素质差,因而在激烈残酷的擂台制比赛中不能过关。为此第三届擂台赛日方排出了以久经沙场的老棋手为主力的阵营。他们是女先锋小川诚子四段,男棋手宫泽吾朗七段。再加上三位老将石井邦生九段、工藤纪夫九段、大平修三九段共五张“新面孔”。其他四位是小林觉八段。山城宏九段以及副将武宫和主帅加藤正夫。

  中国队的阵营只有女先锋杨晖和王群八段是新面孔。其余七人是刘小光、钱宇平、芮乃伟、江铸久、曹大元,马晓春、聂卫平。据说当时刘小光主动请缨担当男子先锋,并许诺如果寸功未立,则以后退出擂台赛选拔。最后中国队批准了刘小光的请求。

  第三届擂台赛第一场中日女先锋之战1987年5月2日在中国杨晖和日本小川之间展开,结果杨晖勇歼大龙,171手中盘战胜小川,开了一个好头。但惜乎在第二战中不敌日本有“乱战之雄”的宫泽吾朗,中日双方一比一战成平局。

  第三战移师中国四川成都,刘小光挑擂宫泽。当时媒体称这盘棋是“中日力战棋手之拼”。成都本有“中国棋城”之誉,当时讲棋现场人山人海。当刘小光力克宫泽的消息传出,讲棋会场一片欢腾,新闻记者闻讯争先恐后抢发稿件,喜庆景象叹为观止。

  相隔一天,刘小光再战日本老将石井邦生,两人这局棋共耗时8小时36分,创下擂赛用时最长纪录。结果刘小光再次以一又四分之一子胜出,中国以3比1取得领先。

  当时擂台赛的宣传已非常受媒体重视,因此刘小光二连胜也成众所周知的人物。在赴日时的飞机上,一位空姐就笑着对刘小光说:“这次千万要‘活’着回来啊!”刘小光也高兴地调侃说:“能活着回来我就四连胜了。”

  事实果如刘小光所言,他在日本接连战胜上一届五连胜的小林觉和老将工藤纪夫,成了继江铸久和聂卫平第三位在擂台赛上连战连胜的中国英雄。

  第三届擂台赛如此开局,这让急于扳本的日本队雪上加霜。由于第七战移师中国哈尔滨,日本队又是老将大平修三,一时中日舆论都看好中国的刘小光。

  或许在压力之下刘小光心理负担过重,他在优势后走得过分,一时局势混沌不清。最后战至晚上八点一刻,当裁判员数子时,两人竟都不知道谁输谁赢。最后大平看到所有的相机都对着自己猛拍照,才意识到自己获胜了。由于这盘棋大平以四分之一子微弱优势胜出,大平坦言,他下了这么些年的比赛,心理上从没有像这盘棋这么紧张。

  在刘小光之后的是中国队的“新面孔”王群八段,他在这局棋中局面一直落后,有一度甚至到了崩溃的地步。但大平在关键时刻手软,让王群绝处逢生,最后王群逆转成功。

  比分6比2,中方前景一片光明。在欢迎酒会上,日方致词说:“本来致词应该祝贺双方棋手都下出高水平的,但鉴于目前日本大大落后的情况。我们也只能说句对中国来宾失礼的话,只祝山城宏九段在明天务必下出好棋。”

  或许是这番话起了作用,结果山城宏以5目半的优势击败王群。然后又战胜同来的钱宇平。将比分改写为4比6。

  当山城宏来中国太原,又连下芮乃伟和江铸久取得四连胜。此时日本媒体一起为山城宏欢呼起来。日本舆论认为山城宏可以一直杀到聂卫平的帐下,从而日本队有希望夺得第三届擂台赛的胜利。

  12月20日,曹大元、马晓春赴日攻“城”。曹大元在关键的第十三战中被山城宏击败,使日本队第一次在本届擂台赛中领先。重任落到中国队副帅马晓春的肩上,这位平时显得漫不经心的“棋妖”第一次紧锁双眉,改变了他轻描淡写的表情。当时媒体戏称,马晓春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因为他在三届擂台赛上总是面对五连胜的对手。第一届是五连胜的小林光一,第二届是五连胜的小林觉,而这一届又碰上五连胜的山城宏。再加上马晓春当时正患感冒,因此郝克强对此战特别担心。

  幸好此战马晓春发挥了水平,将不可一世的山城宏拉下马来。可以说,马晓春在第二、第三届连续两次将五连胜的对手扳倒,这个功绩大家是不应该遗忘的。

  山城在失利后情绪并不低落。他对记者说:“能五连胜自己已很满足。由于后面还有武宫和加藤两位前辈,因此我对日本队前景很放心。”

  1988年2月9日,日本队副师武宫正树来北京向马晓春挑擂,这是第三届擂台赛第三次双方平分后的碰撞。马晓春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他的实力,最终将武宫正树挑落马下。不过,马晓春未能再建关键的一功,在向加藤正夫主帅的挑战中失手败北。

  第三届擂台赛又在中日主帅间展开。曾在马晓春战胜武宫后,有记者问第三届是不是聂卫平可以不出场了,聂卫平头脑清醒地回答:“不是我出不出场的问题,而是我出场能不能赢的问题。”事实证明,聂卫平的预见是正确的。

  中日棋迷对主帅之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日本民众当天打电话到《朝日新闻》询问战况的人多得差一点延误了报纸出版的时间。在擂台赛这场比技艺、比运气,同时也在比心态的角逐中,聂卫平在逆境中强烈反弹,最终177手中盘战胜加藤正夫,连续三次为中国队守住了胜利的大门。

  喜讯传出,举国欢腾。这次连《人民日报》也在3月15日的第一版上发了喜贺我擂台赛三连胜的消息。

  3月26日的庆功会上,聂卫平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称号,方毅副总理说:“聂卫平是中国围棋的孔夫子,他获此殊荣,当之无愧。”日本媒体则称:“聂卫平是铁铸的守门员。”

  连续三届擂台赛的胜利获如三把烈火,将中国围棋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据说在擂台赛之前中国的围棋人口是500万~800万,但三届擂台赛后围棋人口一下子跃至3000~5000万。由此便可见证擂台赛影响的一斑。

  伟哉!聂卫平九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02,000

评论】【围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