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杯引发世界大赛名额之争 主办方照顾本国是惯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9:37 足球-劲体育 | |||||||||
日前,韩国LG杯主办方修改了各国(地区)“种子棋手”参赛名额的有关规则,具体内容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美国和欧洲棋手的“免费入场券”被取消,让实力较弱的欧美棋手参加预选赛;其二是对本赛种子名额的分配方案作调整,追加了一条“醒目”的规定:“除韩国外,包括上届种子(冠军和亚军)棋手在内的各国参赛种子棋手的名额总数不得超过5名”。 所追加的条款之所以“醒目”,只因两名中国棋手古力九段和陈耀烨五段刚刚在上
历史:指定是传统 目前围棋界有六大世界性比赛:富士通杯、丰田杯、应氏杯、春兰杯、三星杯、LG杯,中日韩三个围棋大国各主办两项世界大赛。“六大赛”关于参赛棋手名额的产生办法,基本上是沿用最早的富士通杯“指定法”。1988年首届富士通杯有16位棋手参赛:日本7人、中国4人、韩国3人、欧美2人。19年来,世界大赛规模虽由“16强”扩大为“24强”或“32强”,但各国(地区)参赛名额由主办方定夺的基本模式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现状:指定是传统 首届应氏杯与富士通杯同在1988年推出,同样是16人参赛。包括中国台北棋手在内中国共有7人出战,日本5人,韩国曹薰铉九段和赵治勋九段两位棋手被邀请参赛。李洪烈的文章提到:“早在1988年第1届应氏杯中,韩国参赛棋手只有特邀的曹薰铉九段1人。”该文作者显然是忽视了当年赵治勋是代表韩国参赛的事实。如今从数字看,首届应氏杯仅给韩国两个名额似乎带有“歧视”色彩,但在当时韩国围棋并未被世人认同的历史条件下,当初的决定却是合情合理的。 1998年创办的春兰杯与富士通杯有着“赛制相似、稳定性强”的特点。除去上届前三名,富士通杯24强对中日韩三方的种子名额分配为:日本7个、中韩各5个;春兰杯的安排是:中国8名、日本5名、韩国4名。春兰杯和富士通杯的“种子政策”稳定性很强,多年未变。眼下韩方对春兰杯种子分配方案颇多微词,而之前从未有过异议,只能理解为“危机感”是特定场合的产物。 主办方照顾本国棋手从来就不是春兰杯的特例,直到2003年才诞生的丰田杯带有更强的“照顾性”。除去上届前四名和主办方特邀三名棋手之外,丰田杯对种子名额的分配办法是:日本10人、中韩各5人。韩国主办的三星杯和LG杯两项世界大赛都诞生于1996年,在种子名额分配方面同样带有照顾本国棋手的倾向。 未来:寻求相对公平 1996年三星杯面世时曾打出了口号:“现存的世界围棋锦标赛都是给职业选手参加的,这样阻碍了许多业余棋手享受围棋乐趣的机会,所以三星杯通过举办公开赛让全世界的围棋爱好者都有机会参与。”首届三星杯本赛32强即留有16个席位通过选拔赛产生,甚至给了业余棋手参赛的资格。随后LG杯步三星杯后尘,也实行了“海选”办法。罗洗河九段正是从三星杯选拔赛一路打起,直到坐上冠军宝座;16岁的陈耀烨五段能打进LG杯决赛同样得益于选拔制度。 种子名额该不该对本国棋手实行“照顾”、能在多大限度内进行“照顾”——当我们纠缠于历史形成的问题时,应该承认:韩国创造的世界大赛选拔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解决矛盾。在世界大赛创立初期,种子分配名额的根据之一是各国(地区)围棋整体实力的强弱。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所谓“强弱”的判定显然越来越难寻有力证据了,寻求相对的“公平”已是当务之急。 经济学领域存在“公平优先”或“效率优先”的规律:社会发展初期一般是“效率优先”,但“公平优先”是成熟社会的诉求。围棋世界大赛通过“指定”来安排参赛人选虽然很省事,但棋界斟酌更“公平”的办法是时候了——此即韩方最近诸多“紧张”举措给我们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