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常昊:这次较量赢得很“大” 擂台赛和我特别有缘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09:32 足球-劲体育

  特约记者贾知若报道 对中国围棋来说,“十年”是一个奇特的时间表——1995年,聂马双雄晋级东洋证券杯决赛,中国棋手第一次实现提前包揽世界大赛冠亚军的梦想;十年后的2005年,在北京市郊的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古力在半决赛中击退李世石,与陈耀烨并肩入决赛,第二次实现了包揽。

  现在轮到常昊了。昨天与常昊取得电话联系时,他刚刚从杭州回到北京,谈起十年
前的第十一届擂台赛,常昊自己也感到非常有趣,他说:“对,正好是十年。十年前第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我获得了六连胜,后来中日擂台赛停办了;十年后,四连胜结束了中韩擂台赛,就像一种巧合,我想,可能是擂台赛和我特别有缘分吧!”

  以下为采访实录:

  《劲体育》:赢李昌镐后,你曾说受岳王庙“精忠报国”的启发,是不是下擂台赛特别有责任感?

  常昊:有朋友这样问过我,但我想不仅仅是责任感的原因,其实比赛的时候哪有空想那么多?精力都全部投入到比赛中去了。也许是运气吧,当年六连胜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次在杭州,我也没曾想会这样结束比赛。

  十年前和十年后的擂台赛,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

  十年前我是带着冲击的心态上阵的,对手多是日本棋坛的大头衔持有者,无论资历、年龄,都算我的前辈。这一次不太一样吧,我的对手还有比我更年轻的,或者年龄相仿(指李昌镐),和十年前相比,这次比赛心态更平和。擂台赛就是这样,一旦赢了一两盘,心态上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从棋的内容上讲,你觉得这次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对李昌镐那一盘,小官子阶段明显亏了吧?

  是的,这四盘虽然都赢了,但有些内容不太好,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对曹薰铉九段那一盘,中盘我的确下得不好,可以说有点糟糕,如果曹薰铉先生再年轻一点的话,那盘棋我很难扳回来……

  至于对李昌镐那一盘,虽然官子阶段稍亏一点,我也知道,比赛中我点目点得很仔细很清楚,形势判断也很准确,应该说,那样下,也是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吧。

  首届中韩擂台赛,

中国队赢了,现在是否可以重新定位韩国围棋和李昌镐?

  还是那句话,以前韩国棋手在世界大赛、擂台赛中赢得太多,大家都有点腻味了,这次中国队赢了,无论对中国棋界还是中国媒体,都是好事,但不能因为一届比赛的胜利,就认为韩国围棋落后。至于李昌镐,大家都在进步,他的领先优势变小了。

  其次,李昌镐面临着年纪的压力。李昌镐以前都是和比他年纪大的人比赛,但是现在李昌镐面临着与比他小10岁、20岁的人比赛,他的压力非常大吧。

  第三,大家对李昌镐的研究非常多,李昌镐的任何一盘棋,大家都研究得非常仔细,而李昌镐在比赛中常常遇到他完全陌生的对手,对对手的棋风等一点也没有了解。我觉得几盘棋并不能说明李昌镐不行了。

  这次到杭州,因为他弟弟李英镐不在有点遗憾,不然我可能会和他一起游西湖,顺便交流一下有关心得的。我也很关心他近来的各种状况。

  十年前

中日围棋擂台赛是你的一个起点,现在,中韩擂台赛对你来说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新起点呢?我的意思是你能否自己计划一下未来?

  没有刻意去想,或者说因为很高兴,还没来得及去想。如果一定要说,那应该是这次赢得很“大”,今后下棋心态会更好、更放松吧。对我来说,这很重要!

  (附:常昊的擂台赛

  第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1996年5月30日至12月27日)

  第一局:丰云执黑中盘胜西田荣美

  第二局:羽根直树执黑中盘胜丰云

  第三局:羽根直树执白2又1/4子胜王磊

  第四局:常昊执白1又1/4子胜羽根直树

  第五局:常昊执黑4目半胜王立诚

  第六局:常昊执白中盘胜柳时熏

  第七局:常昊执黑2又3/4子胜依田纪基

  第八局:常昊执白1目半胜小林觉

  第九局:常昊执黑中盘胜大竹英雄

  首届江原大

世界杯中韩围棋擂台赛

  (2006年2月6日至3月24日)

  第一局:李世石执白中盘胜朴文尧

  第二局:陈耀烨执白1目半胜李世石

  第三局:陈耀烨执白2目半胜洪性志

  第四局:安祚永执白中盘胜陈耀烨

  第五局:安祚永执白半目胜王檄

  第六局:安祚永执白半目胜罗洗河

  第七局:常昊执黑中盘胜安祚永

  第八局:常昊执白中盘胜金东烨

  第九局:常昊执黑5目半胜曹薰铉

  第十局:常昊执白3目半胜李昌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000篇。


 

评论】【围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