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段位历史上10杆标尺:陈祖德聂卫平成第一批九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09:33 《足球·劲体育》

  历史

  中国段位十杆标尺

  特约记者曲江报道 中国围棋正式实行段位制并举行全国围棋段位赛,是在1982年。

  1981年,中国棋界决定要恢复并实行段位制,并且准备在来年举办全国围棋段位赛。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围棋的水平尚明显不如日本,所以“中国要不要有九段”成了当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过反复研究,大多数意见认为:既然中国棋手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止一两次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那么中国围棋的顶尖棋手毫无疑问应该够得上九段水平。这个问题一定下来,有关段位的评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时的段位评定标准是以国家队正式在编的10位棋手为“标尺”的,而评定的根据则来自这10个人以往的比赛成绩。10位棋手中,陈祖德聂卫平由于多次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冠军并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所以理当被定为九段。“陈吴时代”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吴淞笙由于多次获得全国亚军并且在三番棋中战胜过日本的九段棋手,因此也被定为了九段。王汝南华以刚作为全国亚军获得者,被定为八段。罗建文、沈果孙、黄德勋三位被定为七段,女棋手孔祥明被定为六段,另一位女棋手何晓任被定为五段。

  有了这10杆标尺后,其他棋手就有了衡量自身段位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马晓春等棋手虽在国家队集训,但由于正式编制不在国家队,所以没有被列入“标尺”之中。包括马晓春等人在内的其他棋手,都要参考以上10位棋手的成绩和水平,自报段位,并以此段位作为暂定标准,报名参加1982年上半年的全国围棋段位赛。凡是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都可以按此标准报名参赛。不过,上面所列的10位“标尺”可以不用参赛。

  在接下来进行的全国围棋段位赛中,按照自报段位等级分组,进行12轮比赛。规定只要在本组的12盘棋中胜4盘的就可定为本组的段位。

  准八段曹志林吃了大亏

  1982年的这次定段大会,众多棋手纷纷定上了相应的段位,但有一个人却吃了个大亏,这个人就是上海的曹志林。曹志林曾经在1974年和1977年两获全国亚军。按此成绩,1982年定段时曹志林段位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八段之一。但是,1982年定段时,曹志林已经离开国家围棋队回到了上海,在文革后复刊的《围棋》月刊杂志担任了编辑工作。对于报名参加段位赛一事,曹志林一方面觉得自己以后主要从事的是围棋杂志的编辑工作,不再作为专业棋手参加比赛,所以段位要不要也无所谓。另一方面曹志林可能也觉得,以自己的成绩和资历,即使不参加段位赛,定个正式的段位大概也不成问题。哪知比赛结束后,国家体委有关部门专门下了一道文,规定除了前述10位“标尺”棋手外,凡是没参加段位赛的,一律不能定段。这一下曹志林的段位泡了汤。第二年的全国段位赛,报名规定里加了一条:自报段位不能超过四段。这样一来,原本在“八段格”的曹志林已彻底无法参赛了。

  最初两年里,段位赛实际上一年举办两次。1982年上半年进行了定段赛,下半年进行了升段赛。1983年,由于经费紧张,规定低段级别的升段赛一年一次,高段级别的升段赛一年仍为两次。正是因为一年有两次升段赛,所以马晓春才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由最初被定为七段迅速升上了九段。否则的话,光是七段升八段和八段升九段的责任局数都要凑不够。

  定段赛1986年开放

  到了1984年,升段赛不分高低段位,统一成了每年只进行一次。而无段人员参加的定段赛则与升段赛分开,另外分组进行。不过,报名参加定段赛的仍然只限于各省市体工队的正式运动员。1986年之后,定段赛终于逐步向社会开放,邵炜刚常昊刘菁等一批少年才俊也就此得以跨入了职业围棋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段位赛由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为了解决升段太慢的问题,从1986年开始,全国团体赛上的成绩也按照段位赛的计分方式计分,一并算作段位赛成绩。当然前提条件是对局双方的段位不能相差两段以上。这一规定实行了两三年之后,由于发现很多棋手升段太快,于是又废止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段位,聂卫平新闻

 

评论】【围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