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1994年6月初,在美国波士顿的骄阳下,一个胖子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他是迭戈-阿尔曼多-马拉多纳,已经快34岁了,他要为自己的祖国阿根廷再踢最后一届世界杯。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马拉多纳被查出服用了麻黄素(后来在私人教练给他的感冒药中查出了同一成分),以在外人看来近乎身败名裂的方式告别了阿根廷队。他再也没有回来,没能再穿上那件蓝白相间的球衣。
但在阿根廷人心中,马拉多纳是永远的神,除了1986年那座世界杯,还有另一个原因:神从不会抛弃世人,他为了他们而存在,有求必应。
1993年9月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纪念体育场,世界杯预选赛,阿根廷主场0比5负于哥伦比亚。在一片死寂后,突然间,看台上的万千大众开始齐声呼喊一个名字:“马拉多纳!马拉多纳!”这声音在体育场内久久回荡,震撼人心。
这些阿根廷球迷疯了吗?他们呼唤的那尊神,当时已经33岁,胖得不成样子(体重接近90公斤),在6月份离开塞维利亚队后,已经好几个月没球可踢。巧的是,那场0比5时,马拉多纳正以一个球迷的身份在看台上看球,他没想到,自己仍然被这么强烈的需要着。
“1993年6月我离开塞维利亚回到了阿根廷,我在寻找新的俱乐部,当然我也在关注着国家队。9月5日我去了纪念体育场,穿着10号球衣,不过不是去比赛,而是和其他球迷一样……人们当时对我说:‘回来吧,迭戈!回来吧!’整个体育场后来开始呼喊‘马拉多纳,马拉多纳!’当时我在看台上哭了,因为阿根廷输了0比5,那种感觉像是被羞辱一样。”-----马拉多纳自传《我是迭戈》
就这样,球王决定回归,因为他的国家需要他。在信仰的支撑下,马拉多纳咬牙苦练,甚至一度在短短一周内减重11公斤,在1993年11月初和澳大利亚的世界杯外围附加赛中再披阿根廷战袍,复出首战就有助攻。一个在当时连俱乐部都没有的老球星,却让阿根廷又有了魂,以救世主的姿态带领他们涉险冲入世界杯决赛圈……
和梅西这些新一代球星不同,在马拉多纳的年代,国家与责任是沉重的字眼。1986年世界杯击败英格兰,不仅是赢了一场比赛,更关乎国家荣誉与尊严。“赛前我们说足球和马岛战争没有关系,但我们知道很多阿根廷的小伙子在那里牺牲,就像小鸟一样被射杀。这就像是复仇,就像是从马岛的阴影中重新站了起来。赛前采访时我们都会说足球和政治无关,但那是谎言,我们满脑子都是复仇!”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把这些英格兰球员当成了仇恨的对象,阿根廷人民遭受的苦难要有人偿还,我知道现在听来这像是疯狂的无稽之谈,但当时我们确实是这样想的。我们有种强烈的信念:要为国旗而战,为死去的小伙子们,也为幸存者们而战。”-----马拉多纳自传《我是迭戈》
在今天看来,将足球与政治挂钩的仇恨论,确实有些过时甚至疯狂,但在那个年代,这却是一种相当主流的思维,换句话说,当马拉多纳们穿上国家队球衣时,这件蓝白衫同时也与“荣誉”、“责任”这些双倍沉重的字眼挂钩,一个人身后站着一群人和一个国家。和梅西一样,马拉多纳踢球最初也是为了快乐,这是一切运动的原动力,但当你踢到一定层次,身上开始背负起球迷甚至是国家的期望时,你就不仅仅是在为自己踢球了。
马拉多纳在自传中称,1986年世界杯,在为国家而战、为国人实现梦想时,他体会到了一种叫崇高的东西。“当决赛结束时,你可以听到阿根廷人在阿兹台克体育场里欢唱,那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哭过,但这是最好的、最崇高的一次。”终其生涯,马拉多纳从未退出过国家队,他宁愿拼着像个笑柄一样被人剥夺资格踢出去,也要为这件蓝白球衣再多踢哪怕一场。
和马拉多纳相比,梅西的国家队经历是不幸的,但对比所处的时代,梅西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权选择。在这个思想自由的年代,梅西宣布退出国家队,虽然也引发了轩然大波,但绝不至于面对关乎“忠诚与背叛”、“自我与集体”的道义审判,人们的思想早已开明了,个人选择至上,无论梅西在流泪之后说出的这个决定,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球迷们都会理解与尊重,毕竟他尝试过了,尽力过了。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该承认,有些东西,只有更强大的肩膀、更坚韧的性格,才能担得起,才能扛得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你被那么多人需要,被那么多人期待,你的选择也许就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那是一双双期盼甚至恳求的眼睛,这些眼睛在说:请别抛弃我们,请别拒绝我们。
为什么阿根廷人至今对马拉多纳感怀如神?不光因为1986年辉煌时、他在更衣室赤裸上身、率众动情高呼“Ar---gen---tina”,还因为这个家伙在自己33岁落魄不堪时,仍然为了他们的一声呼唤,挺身而出,拼上老命。
(向风)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