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英超掀起外资收购热潮 回顾历史从那个夏天开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16:37 足球-劲体育 | |||||||||
2006年的新年钟声对英伦足坛而言,就恍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那一声清脆的开市铃声,先后三家英超俱乐部宣布成功易主,整个收购事件给英超甚至是世界足坛带来的将会是怎样的影响?诚然,我们很难在现象开始凸现的今天就为它定性,但巨额外资的注入绝对值得我们关注。 1997年夏天,著名百货公司哈罗德集团总裁、埃及富商法耶兹以3200万镑收购富勒
2005年5月,美国NFL坦帕湾海岛队老板格雷泽尔家族在经过2年的不断买进股份后,突然出手,在短短一个月间将手中的股份增加到98%———足够份额将其余股份强行购买。格雷泽尔很快就将曼联俱乐部从伦敦证券交易所撤牌,将其变成私有企业。 但是,第一批和第二批接踵而来的吃螃蟹者,并没把英伦的外商收购风带到一个现象的高度。真正暗潮汹涌的,是2006,这一个被丑闻充斥的年份。仅在这一年内,就连续有3家英超俱乐部被外国巨鳄收购。 2006年的新年第二天,朴茨茅斯宣布,法籍犹太人亚历山大·盖达马克和主席米兰·曼达里奇达成协议,成为俱乐部的联合所有者。功勋主席曼达里奇在1989年的收购挽救了当时即将破产的军港小球会。但英超已被阿布带上了亿万富翁的轨道,朴茨茅斯更像是平民部落,在2005/2006赛季上半段跌跌撞撞,成绩糟糕。盖达马克家族的到来迅速给球队注入1500万转会资金,在冬季转会市场上挖来了门德斯、戴维斯等球员,帮助庞贝军团成功保级。在2006年的夏天,曼达里奇功成身退,宣布将手中股份交给盖达马克家族,帮助后者成了100%的所有者。 2005年9月,另一家传统球队阿斯顿维拉宣布待价而沽。此前已经在维拉公园的主席位置坐了23年的最大股东埃利斯财力有限,决定出售手中股份。经过10个月乏人问津的尴尬,终于在今年8月,由美国体育大亨、职业大联盟克里夫兰棕榈队老板兰迪·勒纳接手。他以6260万镑购买维拉59.69%的股票,成为俱乐部第一大股东,并在此后的1个月内迅速将股份扩大至近90%。 2006年接近尾声时,一直被收购传闻搅得满城风雨的西汉姆联被冰岛人马格努森率领的财团火速购入,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伊朗商人霍拉布钦出人意料失手,留下一对尴尬的阿根廷双子星在厄普顿公园等待新老板的发配。9800万英镑的收购价格也创了2006年之最,但球队成绩依然不见起色,主帅帕度很快被炒了鱿鱼,前查尔顿主帅科比什利火线救急,无论如何也要帮志向高远的马格努森保留英超这一块香饽饽。 但是,前三宗收购最后被证明只是帷幕前报戏的角儿,真正的圣诞大戏还是得由传统豪门来演绎。2006年最后一个月,一个消息让寒冷的英伦西北顿时沸腾起来:迪拜国际资本意欲以4.5亿的价格购买利物浦,目前会计审核正顺利进行,很有希望在2007年初完成收购。和之前对阿布来说只是小打小闹的美国体育资本不同,这一次来了真正的腕儿级的大人物:迪拜公司后台老板穆罕默德家族,不仅出身贵族,财富上也排世界第五,远非阿布所能及。 而英超其他俱乐部表面也不再风平浪静,收购传闻此起彼伏。收购对于俱乐部本身固然有好处,大笔资金的注入很可能挽救一支濒临破产的球队,同时,深陷降级圈的球队就能通过巨额的转会资金挖到保级希望。而且,对于整个英超来说,短期来看,这些资金的注入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竞争力和吸引力,更多优秀球员能汇集到英超中来,有利于英超本身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来,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否很健康?这种竞争力是否会仅仅存在于这些被收购的球队中?我们疑虑重重。颇具震荡的2006年收购潮究竟是喜是忧,是善是丑?在2006年尾,或许,我们还只能雾里看花,无从分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