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从未走进的里克尔梅内心 纪录一个天才的不寻常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6:41 足球-劲体育 | |||||||||
什么?他走了?! 这天早晨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不是愤怒,也不是哀伤,而是茫然。里克尔梅,28岁,马拉多纳之后稀有的古典式“10号”,阿根廷队的领袖人物,在这样一个毫无征兆的时刻,突然对阿根廷说:“拜拜,因为我妈妈身体不好。”
南美人向来善于表达喜怒哀乐,但那天清晨他们竟找不到一种表达方式来形容自己的复杂心情;几十年的政局动荡中,阿根廷人早就学会应对一夜间沧海桑田,但这天他们像被电击中一样手足无措。“里克尔梅宣布退出国家队”———据说那天阿根廷的报纸上,充斥着类似的平淡标题。该怎么评判?又该怎么解释?或许就该像比安奇当年在博卡执教时那样,在某个里克尔梅又睡懒觉、不来训练的清晨,对助手说:“他就是这样,随他去吧。” “10号”绝迹的今天,未来让他惶恐吗?在别处或许如此,但在阿根廷队,这不是答案。佩克尔曼走了,但来了的,是更依赖“10号”的巴西莱。还记得1994年发生的事情吗?巴西莱把场上的一切交给马拉多纳,阿根廷队以风卷残云之势连胜两场。但随后,老马查出服用禁药被逐,巴西莱立刻连战连败惨淡“下课”。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教练更适合里克尔梅?只要他愿意,只要巴西莱还在,10号会是他的,核心也永远会是他的。 惨败巴西后被痛骂的日子里,现实叫他伤感吗?没错,这是里克尔梅对新闻界公布的答案:“长时间以来,太多的批评围绕着我,刺激着我的母亲。”但在21世纪的世界足坛,哪一个巨星不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被放大雀斑?哪一个球星不曾处于媒体攻击的风尖浪口?罗纳尔多太胖,齐达内太冲动,内德维德不能跑就踪影全无,而贝克汉姆更糟———连过人都不会,还会在大赛吃红牌。但“肥罗”坐板凳也要进巴西队;齐达内、内德维德功成名就,还在国家队上演“二进宫”;至于贝克汉姆,他至今还在央求麦克拉伦,让他完成“国家队出场100次”。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朝秦暮楚的年代,但它并没有让足球明星无法生存。0比3惨败巴西后,“里克尔梅太慢”的喧天批评,在下一次3比0后,也许就会变成“里克尔梅就是有特点”的掌声满天。 没有谁错了。你需要原谅一个天才在人生中的突然决定,这是他性格带来的必然产物,和他在中场送出的鬼魅直传一样。制造这场晴天霹雳的,不是巴西莱,不是阿根廷记者,而就是里克尔梅本人。他为什么要离开阿根廷队?解开这道谜题的钥匙,不是巴西莱的教练笔记,也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图书馆里的旧报纸,它就是里克尔梅的性格———内向、敏感、鬼魅,还有那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一段段往事———一个天才的不寻常人生。 是否再去看看阿根廷那座著名的贫民街比杰罗?赤着脚的小男孩低头盘球,警惕看着“闯入者”。是否再去布宜诺斯艾利斯鱼龙混杂的郊外走走?那里绑匪绝尘而去的汽车尾气背后,曾经有一个叫里克尔梅的青年人,为弟弟流下的焦急泪水。是否再去看看里克尔梅阿根廷曾经的住所?那里埋藏着他母亲在移民欧洲前,对于阿根廷社会的种种抱怨,以及从来没有人能够探听到的天才心事。 如果里克尔梅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他会不会帮阿根廷队捧起一次世界杯冠军?如果莫扎特不是挥霍无度以致贫病早逝,这世上会不会多些鬼斧神工的音乐?如果凡高不那么神经兮兮把无数画作扔进壁炉,这世界上是否又会多出几幅绝世名作?……是的,别说了!那样便根本不会有《费加罗的婚礼》,不会有《向日葵》,也不会有那些鬼斧神工般的盘带和直传。 天才常常被性格所误。但没有性格,天才根本就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