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全方位解析安切洛蒂成败 米兰之败他是罪魁还是替罪羊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1:27 体坛周报

  一个“裁缝”的无奈

  当阿德里亚诺在第92分钟攻入制胜一球时,国际米兰球迷沸腾了,阿德成为了他们的英雄,就像1993年阿斯普里拉打破AC米兰的58场不败时一样。此前红黑军团在10场德比中保持不败,正因此,输球成全了对方的激动和喜悦,而米兰的失败也才显得异常地扎眼。

  本来,输一场德比(何况输得这么偶然),并不是不可接受。但米兰最近成绩下滑的矛盾,却再度被激发出来。从来就是弱势的安切洛蒂,一下子又背负上千夫所指的骂名。但安帅的罪名究竟是什么?保守?激进?临场指挥?排兵布阵?也许错就错在他太听话了。

  设计师才是决定者

  “如果有了好布料都做不出好衣服,那他就不是一个好裁缝。”米兰老板贝鲁斯科尼曾用这种比喻警告过被他赶走的扎切罗尼,也在今年夏天提醒过安切洛蒂。扎切罗尼曾经在战术上与老贝分歧较大,尤其是在博班的使用上,被解雇是在情理之中。而安切洛蒂从来就是个听话的“裁缝”,所以他在米兰的帅位上呆了更长时间。

  但无论如何,安切洛蒂永远是一个“裁缝”,而不是“设计师”。设计师是2003年冠军联赛决赛前亲自设计了阵容的贝老板,这就决定了安切洛蒂无法像卡佩罗在

尤文图斯那样自主话事。安切洛蒂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布料去裁剪,他连想留下克雷斯波都没有办法。当老板的要求是“稳妥胜利的衣服”时,安切洛蒂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因为他的特点就是这样但当老板的要求变成了“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时装”时,安切洛蒂多少有些有心无力了。

  因为有过拉科鲁尼亚的0比4,有过伊斯坦布尔的3比3,最近又有沙尔克04的3比2,人们都在批评米兰的防守,可安切洛蒂从来就是一个善于防守的教练。2002-03赛季,他在中场使用了著名的“4个10号”,正是建立在稳固基础上,用技术型球员控制住中场,即以控为守的策略。几场经典的比赛,4比0大胜拉科鲁尼亚、主客场2比1击败拜仁、1比0拿下皇马、“欧洲德比”舍瓦偷袭打入客场进球……这些都是以守为攻的胜利,决大部分比赛采用的都是4321的圣诞树阵型。

  安切洛蒂最后一次使用自己最喜欢的圣诞树阵型,是上赛季冠军联赛米兰客场1比2输给巴塞罗那那场,舍瓦先是偷袭得手,但被小罗率领的巴塞罗那“蹂躏”了剩余的时间。进攻之矛狠狠地扎穿了防守之盾,也狠狠地扎疼了远在俄罗斯访问的老贝的脸面,贝老板怒火中烧:“以后谁再打单前锋,谁就别当米兰教练!”

  狂攻还是稳守?

  “裁缝”必须听话,双前锋只是一个标志,贝老板的命令就是进攻和漂亮的足球。就像近几年米兰打中小球队总有些问题一样,当全力进攻时,米兰总遇到对方严密的防守,被反击也是经常的事。

  在米兰4312的阵型中,整个中场除了加图索外没有任何防守力量,皮尔洛是后腰中的异类,他的防守是依靠判断和抢位,而不是追赶和铲断。当米兰阵型拖得比较靠后时,皮尔洛们可以在后防线前起到防守作用,但一旦阵型压上去,就像这场德比,皮尔洛甚至与卡卡们在同一条线上。米兰的后卫们是很出色,但光靠4个人来阻止对手的进攻却有不小难度。

  米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进攻性太强。上赛季与埃因霍温的半决赛第二回合明明该守,结果还在猛攻;与

利物浦的决赛如果不是为了满足看台上贝总理的喜好,安切洛蒂肯定是要在下半场加强防守的……今年夏天,贝鲁斯科尼在撒丁岛召见了安帅,具体说什么不知道,但安切洛蒂回来后就开始筹划3412的进攻性打法。后来也是因为马尔蒂尼赛季开始就受伤,才没有将这种3后卫阵型贯彻下去。安切洛蒂得令进攻,也许就像当初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坚持霍去病打到祁连山依然不肯收兵,结果弄得霍大将军阵亡的惨痛一样。

  但安帅并非木偶,他也想了应对措施,就是把防守很强的安布罗西尼放在中场,阵型向上压。可安布没打几场就受伤,搞得安帅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攻。话说回来,如果阵型还是保持4321,去进攻也还可以,但当老板将维耶里和吉拉迪诺签下的时候,当因扎吉复出的时候,便注定了那个经典的圣诞树阵型彻底没了存在可能。

  记坏容易念好难

  最近几年的足球大势都是防守为王。虽然AC米兰在德比中与对手猛烈对攻,让比赛变得好看,也让球迷高兴。但若是想一想,他们刚刚在周中与沙尔克04拼了个3比2,周末再去与国际对攻,合适吗?

  何况,安切洛蒂手中又有几个后卫可用呢?内斯塔感冒发烧,马尔蒂尼和科斯塔库塔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有心无力,卡拉泽打中卫绝对是无奈之举。卡福和塞尔吉尼奥都有伤,西米奇根本没怎么出过场——当老板将钱大把花在前锋和中场身上时,也该考虑考虑更新后防了吧?

  不可否认,安切洛蒂并不适合漂亮与成绩兼顾的足球,但贝总的米兰第三个辉煌期,功臣毫无疑问是他。球迷在辱骂他输掉德比的同时,为什么不想想前10次的美妙不败?在猛批他保守不思进取时,为什么不想想2001-02还在打联盟杯的米兰,是如何在下一年创造奇迹捧起冠军杯的?

  不变应万变之痛!

  安切洛蒂是一个非常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他的性情温文尔雅,尽管有不满之处也不随便发泄。这种温和性情帮助在他执教AC米兰前期赢得了更衣室的信任,但在执教后期,却成为无法继续调动球员激情、在和俱乐部沟通中处于被动境地的原因。

  从来不提转会要求

  在AC米兰,控制转会市场的两个人物是首席执行官加利亚尼和体育经理布拉伊达。主教练不过问转会市场事务是

意大利俱乐部的传统,但是否对俱乐部转会决策施加压力,则和主教练的个人习惯有关。卡佩罗就属于习惯向俱乐部要人的教练,他的态度强硬但总是成绩赫然,这让转会市场上的老狐狸莫吉也改变了自己以往对里皮和安切洛蒂的指令方式,在伊布、维埃拉等人员问题上对卡佩罗言听计从。

  安切洛蒂的方式则属于另一种极端。执教帕尔马时期,他曾两次因为在转会问题上与俱乐部对抗,造成自己和球会、球迷的分裂,先是以辞职为要挟,拒绝已经达成协议的巴乔加盟帕尔马,然后又以强硬的态度致使佐拉不得不出走英伦。

  媒体和球迷的指责,让安切洛蒂在俱乐部转会事务的态度上逐渐改变,尤其是先后进入尤文和米兰这两个体育经理对转会市场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俱乐部之后,他完全处于一个只关心球队技战术、对转会不闻不问的位置。

  对于安切洛蒂来说,2002年米兰在转会市场上获得皮尔洛、内斯塔、西多夫,2003年获得卡卡,都是一场意外。这些球员让他得以创造出以“皮尔洛后腰”为标志的打法。但米兰在转会上的另一些举措却从未考虑过安切洛蒂的实际需要,例如左前卫位置已经有了西多夫、安布罗西尼和塞尔吉尼奥,仍然引进扬库洛夫斯基。

  今年夏天,米兰放弃和球队磨合成型的克雷斯波,硬捡来解约的维耶里,这些都没有通知过安切洛蒂。卡卡上赛季总是不给克雷斯波传球,但本赛季他给克雷斯波打电话,却说,“现在那么多新前锋加盟,我总是不知道应该传球到哪里去。”

  性格决定一切

  当初萨基在离开米兰时曾表示,“11个主力至少要更换8人”,安切洛蒂却认为“现在这支米兰很多主力仍然不到30岁,还可以辉煌几年”。两人在执教后期的心态不同,完全和个性有关。萨基苛求、顽固的个性让他总是看到事物的尽头,就如同最近离开皇马的决定,而安切洛蒂温和、坚韧的性格却让他在失败后总想继续尝试。

  安切洛蒂2002年夏天在AC米兰创造的“皮尔洛后腰”打法,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一种革新。“皮尔洛后腰”的实质是“皮尔洛前腰后置”,两侧配上西多夫、加图索两个可以在防守上为皮尔洛提供保护的中场,前方只有因扎吉是真正的前锋,舍甫琴柯(里瓦尔多)和科斯塔都可以算作前腰,也可以说成是第二和第三前锋。

  这个阵型帮助AC米兰在冠军杯上战胜了拜仁、皇马等强敌。但缺点也很明显,鲁伊·科斯塔是个经典442前腰,垂直渗透性不强,无法完成第三前锋的重任,而里瓦尔多太独,逐渐被安切洛蒂废掉。更重要的是,皮尔洛作为后置的前腰在中场防守上留下了一个大漏洞,米兰只有在重要比赛中才能集中精力把防守搞好。2002-03赛季AC米兰在联赛中领先然后被尤文、国际反超后甩开距离,就是很好的证明,“皮尔洛后腰”的AC米兰从一开始就不善于和中小球队作战。

  2003年夏天,卡卡的到来让安切洛蒂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第三前锋(前腰)的位置终于有了合适的人选,巴西人的杀伤力惊人,加盟第一个赛季就和AC米兰一起赢得联赛冠军。但接下来的2004-05赛季,他们却在最后关头丢掉了联赛和冠军杯两个重要头衔,关键就是球员只要注意力不集中,防守就会出大问题。

  没有B计划

  安切洛蒂说,“尤文更有连续性,我的球队只要在最佳状态,可以战胜所有人”。但问题是谁也无法让自己的球员永远保持最佳状态,而且卡卡、皮尔洛、西多夫等核心球员一旦意外缺阵,安切洛蒂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只会找球员填补原有体系的空缺,不会根据现有球员的特点重新制定解决方案。卡佩罗的尤文经常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赢球,就体现了技战术体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这恰恰是安切洛蒂和他的恩师萨基都无法提供的,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只不过,前者对球员可以宽容和等待,后者则没那么有耐心。

  本赛季安切洛蒂更走向了极端,他对球员失去耐心的表现是开始疑神疑鬼,后防总是丢球,他归罪于冠军杯决赛犯下大错的斯塔姆,后者被降到了“绝不能再打中后卫”的地位。米兰德比中,安切洛蒂甚至先用卡拉泽踢中卫,直到内斯塔也受伤下场,才让斯塔姆回归中路。

  安切洛蒂的米兰已经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最坏的结果,是在一次次挫折中让一切走向消亡;最好的结果,则是从明年2月开始调动出“理想状态”,在冠军杯赛场上留下安切洛蒂时代的最后一曲绝唱。


  即时澳盘解读比赛 洞察国际足坛奥秘
  点击此处进入AC米兰球迷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7,000篇。


 

评论】【足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