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西甲断层昭示整体衰落 四大内因让第一联赛名声坠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4:22 《足球》报

  近5个赛季来,西甲积分榜的断层一直存在于冠军杯板块(前4名)与联盟杯板块(4、5名以后)之间,也就是说,能参加下赛季冠军杯的球队往往比参加联盟杯的队伍高10分。这一传统的“断层”在本赛季彻底消失了:17轮过后,巴萨孤悬在榜首,比第二名瓦伦西亚足足多出10分!巴萨的遥遥领先实际上透露着西甲整体滑坡的尴尬。豪门不再风光、中产阶级无人出头,西甲“第一联赛”的荣誉极有可能随着皇马、瓦伦和拉科在欧洲战场上的衰败而丢失。

  上赛季西甲积分榜上的“断层”简直是触目惊心:第4名皇马70分,第5名毕尔巴鄂就只有56分,分差达到14分之多,这也是近5个赛季以来断层最严重的一个赛季,《马卡》报因此评论说:“上游中游之间差距影响了西甲整体竞争力。”其实,在近5个赛季中,西甲积分榜中上游总会出现一个分差在8分以上的“断层带”:2002/2003赛季第3名拉科与第4名塞尔塔的分差达11分;2000/2001赛季第3名马略卡和第4名巴萨的分差也有8分之多;相似的例子也出现在1999/2000赛季,当时的第6名阿拉维斯与第7名塞尔塔和冠军拉科都分别有8分的差距;而在近5年来“断层现象”体现最不明显的2001/2002赛季,第7名的阿拉维斯与冠军瓦伦西亚却有了21分的“天壤之别”。

  三大因素加速愈合

  本赛季“断层愈合”由多种因素造成。首先与皇马、瓦伦西亚和拉科这三大豪强轻重不同的衰败有很大关系。17轮过后,拉科暴跌至第13名已经彻底退出上层社会;皇马即使在与皇家社会的补赛中获胜,,也不能掩盖球队已经丧失一统江山气力的事实,在与西班牙人、毕尔巴鄂和塞维利亚三大中游强队的比赛中皇马均以落败告终,维拉雷尔和贝蒂斯也可以逼和皇马,这正是“断层”消失的关键;瓦伦西亚虽仍坐镇亚军,但有了“黑暗10月”和相应的联赛连续6轮不胜后,曾经稳如磐石的他们也被巴萨抛下了10分。

  其次,诸多“中产阶级”也没有哪家表现可以堪称疯狂的。最受高估的毕尔巴鄂和马竞都是名副其实的“主场龙、客场虫”,这种只能在家门口得分的瘸子球队向来不会有好结果;季初的超级杯冠军萨拉戈萨从11月8日开始连续7轮打出3平4负的劣绩等于断送了这个赛季的所有目标;奥萨苏纳、贝蒂斯和维拉雷尔都有实力基础,但惟独缺乏走强必需的稳定,遇弱不强更是“顽症”;即便排位不错的西班牙人和塞维利亚也缺少皇家社会去年那种“明目张胆”的野心——可以说正是“中产阶级”的集体平庸才造成了积分榜中上游的拥堵发生。

  最后我们必须赞扬洛蒂纳和卡帕罗斯的战术对路。近三年来,西甲以“瓦伦西亚风格”为主流的球队普遍命运上扬,这种风格的关键就是立足于守,然后坚决、迅捷地投入反击。如今让人刮目相看的西班牙人和塞维利亚就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上赛季西班牙人失球64个,今年17轮仅失12球,比防守最佳的巴萨也只多1球,而与皇马、瓦伦西亚两强持平,这足以说明洛蒂纳找准了在西甲兴旺的诀窍。时代不同了,诸如拉科这种以控球时间为骄傲、维拉雷尔这种打阵地战如水银泻地以及皇马这种过分倚赖于巨星的球队都不再是西甲走强所需的重要证据了。

  暗涌黑马素不长久

  西甲赛场最不值得信赖的球队就是那些“黑马”,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概括这些球队的成绩起伏特点最为恰当。1999/2000赛季的黑马萨拉戈萨获得了第4,2001年甚至还夺得了国王杯,但就在2001/2002赛季,他们却以积分垫底的惨剧降入西乙;2000/2001赛季的季军马略卡接下来的赛季中以3分的优势勉强保级;2001/2002赛季阿拉维斯以联盟杯亚军的显赫身份在西甲排名第7,这已经是一个在走低的不详信号,果然,他们在2002/2003赛季降级,至今仍在西乙厮混;上赛季皇家社会和塞尔塔更是上演了“自由落体”式的闹剧:前者到联赛最后才保级,后者则降级,可笑的是他们还都参加了当赛季的冠军杯。

  与欧洲另外几大联赛相比,西甲是一个特别容易制造“黑马”的赛场,但西甲的“黑马”也最容易被漂白现出低贱的原形。说到底,昙花一现的本质在于这些黑马并不具有征战欧洲的财力和人力,偶尔的兴旺让他们盲目自大,同时无法供给足够的血液,快速衰败也就不奇怪了。所以,本赛季半程“冒出”的塞维利亚、西班牙人和贝蒂斯等中游球队能否持续兴旺,才是球迷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西甲是否会就此丢掉“第一联赛”的荣誉,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这些新黑马的表现以及落魄豪门能否复苏。

  三个关键位置江湖告急

  边路突破两翼齐飞是西甲的传统。但是,今年西甲在左边后卫和前卫上都出现了人才断层,没有再出现维森特、雷耶斯那样的抢眼人物,卡洛斯也在逐渐老去。另外,不注重防守的西甲对后腰的依赖本来就很严重,但这个位置如今却成了真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欧洲战场的竞争力。

  时光如果倒流回过去的5个赛季,任何专家、媒体和球迷评选西甲最佳阵容都至少不会在三个位置上“犯难”,这三个位置能入选的几个名字既无争议也不可能有新人可以替换。首先是后腰,瓦伦西亚的“双保险”阿尔贝达和巴拉哈始终是西甲赛场表现最出色的后腰,并因此促成了风靡西甲的“双后腰战术”。除此二人之外,还有独力撑起皇马脊梁的马卡莱莱、拉科的毛罗·席尔瓦和上赛季巴萨腾飞的关键人物戴维斯;其次是左后卫,卡洛斯和卡博尼就是权威的保证;再次是左前卫,维森特、雷耶斯让其他联赛羡慕西甲的左倾力量。

  但是,这三个位置却都在本赛季陷入了“真空”窘境。先来看看事情的起因:后腰方面,马卡莱莱和戴维斯已经先后离开西甲、阿尔贝达重伤缺席多时,以前瓦伦西亚的双后腰是用阿尔贝达的“稳”衬托巴拉哈的“勇”,现在“稳”没了,巴拉哈也难当大任;再来看左后卫位置,卡洛斯年事已高,状态必然下滑,雷蒙先后4次将其排除在首发名单之外已经创了纪录,他如今也是贝纳布嘘声的头号目标;卡博尼则在拉涅利伤风败俗的“意大利工地”中失去了位置;最后来看看左前卫:维森特的受伤让瓦伦西亚连续10场不胜,雷耶斯则已经成了英超的宠儿。

  真空的尴尬在于老将们倒下去之后,新人无能为力。上半程西甲的最佳阵容在除了上述三个位置外的其他地盘都有较多选择。勉强入选最佳的德尔·沃尔诺与巅峰期的卡洛斯相距甚远;后腰位置若评“进步最快”可以奖给古蒂,但古蒂与巴萨的萨维、德科一样都属于“改装型”后腰或“辅助型”后腰,这与马卡莱莱、阿尔贝达这种“除了脏活什么漂亮活都不干”的纯工兵还是有气质差异,虽然卢辛(马竞)、普纳尔(奥萨苏纳)和托拉多(塞维利亚)表现都可称及格,但他们显然无力超越马卡莱莱和戴维斯;左前卫最惨,两翼齐飞战术如今只存活于贝蒂斯,放眼其他球队,均无上镜的左前卫,维森特之外惟一的指望卢克则让人失望,西甲左前卫的位置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

  西班牙人唱配角的西甲

  西班牙球员因为本身联赛的强悍而在最近几年的欧洲足坛都是主角。但是,今年的风向都变了,旗帜人物劳尔连“金球奖”50人的大名单都没有进入,不能不说是西甲自身竞争力衰退的一个表现。加上大批外援的涌进,本土球员在西甲中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生存压力也更大了。

  在伊比利亚半岛掀起的大航海时代中,西班牙是拥有海外殖民地数量最多的国家。先祖们也许万万没有料到,时过境迁在公元2004年的足球场上,西班牙反而成了外国人的殖民地。本赛季西甲上半程完全被外援的光芒所笼罩,虽然西甲近20年来对外援、尤其是对外籍射手的依赖程度都“居高不下”,但从来没有像本赛季这般“遮云蔽日”。在外援以强势征服西甲赛场的过程中,西班牙本土球员慢慢地变成了“奴隶”——为球队的外籍球星奔跑和服务。

  17轮过后,西甲的射手榜简直就成为了外国“侵略者”耀武扬威的比武场馆,打进5球和5球以上的球员有20人,其中外援占去17个席位,勉强保住西班牙人面子的还是已到职业生涯暮年的乌尔塞斯。去年此时,至少还有米斯塔和托雷斯与外籍前锋抗衡,历史若再往后退,球迷也可以找出特里斯坦、劳尔、萨尔瓦和皮济等本土射手。但是,在本赛季前半程中,本土射手普遍状态平庸:劳尔和特里斯坦只进3球,相当于埃托奥的零头;米斯塔则失去了主力位置,迄今也只有3球进账;西班牙人如日中天,可头号射手塔姆多仅打进两球,与之吃到的红牌数倒是打成了平手;上赛季冠军杯最佳射手莫里恩特斯只能获得垃圾时间;萨拉戈萨的维拉显得后劲不足。

  更值得忧虑的是在锋线之外的位置上,像普约尔这样的球员也在减少。皇马的两大基本点始终是齐达内和罗纳尔多;巴萨则是小罗和埃托奥;瓦伦西亚少了阿亚拉就不再稳固,更不用说艾马尔在中场的作用;拉科成绩下滑的说辞居然是36岁的后腰席尔瓦长期缺阵,这个理由本身就没有考虑瓦勒隆等本土球员的地位和作用。其他诸如西班牙人和维拉雷尔的阿根廷帮、塞维利亚和贝蒂斯的巴西帮等则正在强势构筑“集团军”规模,甚至连三支升班马的保级砝码如今也全部压在外援身上。

  所以,说今年西甲滑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土球员的疲软,连最佳阵容也被超过一半的外援所占据(如图)。



 

评论】【足球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2004年度TOP10


疯狂盔甲


今天你喷了么


王者归来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