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玫瑰战争记 活在利兹心却留在老特拉福德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15:31 《足球》报 |
马特·霍恩(MattHorn)原《约克郡晚邮报》、《每日快讯》记者 我一直无法远离足球,更无法远离曼联,即使在利兹已生活了30多年。 7岁,我和曼彻斯特街头大部分男孩一样,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红魔一员,身穿那件著名的红色战袍南征北战。但很快我就明白,自己没那样的天赋,尽管那时曼联还远不是现 在这支伟大的红魔。很快,我也就和父母一起移居利兹。8岁,我又做起了另一个梦:成为一名足球记者,还是离不开足球。差不多30年后,我实现了自己第二个梦想,却也开始了一段噩梦———《约克郡晚邮报》接受了我的工作申请,从此我开始了足球记者的生涯,但报道的对象却是利兹联队!而我一直热爱的球队是曼联。 之所以称为“噩梦”,是因为曼彻斯特和利兹几个世纪以来仍未消解的仇恨。坐落于奔宁山脉两侧相距仅70公里的两座城市,继承了祖先们争夺王权的“红白玫瑰战争”时代便结下的仇恨和对峙,在足球领域同样如此。 其实,“噩梦”在我小学时便已开始。一次,我拒绝跟利兹当地的同学一起高唱一首调笑1958年慕尼黑空难的歌,他们便将我的头按进了马桶肚里……不过我不在乎,我是曼联球迷,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一支“联队”(United)。 很自然,到了该选择一家大学的时候,我就奔向了曼彻斯特。或许利兹大学的新闻专业在全英名列前茅,那座城市也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但没有什么能比可以和自己热爱的球队居住在同一座城市更吸引我。从经济上考虑,我也不必再在比赛日奔波于两座城市之间,这样的旅行占用了我太多的储蓄,也让我身边没有朋友。 然而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可能总是随心所欲,我也无法像当初选择大学时那样选择我的工作。即使经过了多年的记者生涯之后,我的理想天堂《曼彻斯特晚报》还是没有接受我的申请,于是我只能回到了利兹,为一份“敌对”曼联的报纸打工谋生。 保持中立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但对我而言,隐瞒曼联球迷的身份却是一种生活的必需。我承认,当时我总是生活在某种恐惧当中,很害怕突然有一天一个老同学揭开我的老底,甚至只是在一家球迷网站上不经意地提起,也足以让我的工作难以为继。 在《约克郡晚邮报》的三年里,我的生活同样充满矛盾,尤其是在周末。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会定时出现在埃兰路,目睹奥利莱的球队蒸蒸日上;同样,只要赛程允许,我也保留着学生时代去老特拉福德现场观战的习惯,为红魔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事实上,只有在70公里外的曼彻斯特,我才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里的餐馆或许没有利兹的高雅,商店也没有利兹的新潮,街头人潮汹涌却缺乏活力,但我可以自由地表达我的喜恶。 三年里,我终于等到了一次让我真正享受这份工作的日子。那是1998/1999赛季的最后一个比赛日,阿森纳以积分榜次席的身份作客埃兰路,枪手必须获胜才有反超曼联夺取联赛冠军的一线希望。因此,当哈塞尔巴因克在比赛临近终场以一记有力的头球为利兹锁定胜局的那一刻,我是记者席上第一个从板凳上一跃而起挥拳庆祝的人。比赛结束后,我特意采访了后来转会切尔西的荷兰人,其实我只是想当面对他道一声感谢。其他记者还以为我当天的反常兴奋是因为利兹的胜利,而不是为了曼联(阿森纳失利意味着即使当天曼联只是战平维拉,也可获得该赛季的英超冠军)。 那是一段在我内心的玫瑰战争。当我的一位中国记者朋友找到我,让我完成一篇关于曼彻斯特和这座城市的足球的文章时,便勾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这些回忆也许远比我对自己出身的足球之城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