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将士遭遇法国老师 “海峡德比”英格兰难乐观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10:35 《足球》报 | |||||||||
记者王康宁发自里斯本 周日的英法大战被称为“海峡德比”,除了两国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更大程度上还因为双方出场阵容中为数不少是在同一个联赛,甚至同一个球队里效力。自从英超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法国球员把英格兰赛场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当然还有不少法国教练。 然而决战来临之际,一种不合乎逻辑的气氛很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作为现代足球
而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英超既然能为其他国家培养出色的球员,对本土球员的推动也不会小,就算不一定占据完全的优势,也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不被看好。这就好比一个欧洲国家(比如瑞典)派出一批乒乓球运动员到中国参加乒乓球联赛,结果几年后却能够在两国的直接对抗中占到上风,那国人绝对会感到难以接受。 因此也有理由相信,英格兰足球界人士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至少在与法国的这场关键比赛中,英格兰球员一贯良好的自我感觉将受到严重的打击,特别是在过去的这个赛季,亨利、皮雷、维埃拉三名法国“火枪手”为核心的阿森纳以无敌战绩夺取联赛冠军,更是英格兰国脚沉重的心理包袱。而且别忘了,阿森纳主教练温格也是个法国人。 其实谈起这样的话题时,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去年在英国出版的一本书,就是著名的《法国革命》(French Revolution),其中的内容刚好可以解释如今这个局面形成的原因。作为一个英国人,该书的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从当年的坎通纳、吉诺拉等法国名将加盟英超开始,法国人便不再是英格兰足球的配角。而到了温格和阿森纳笑傲江湖的今天,法国人在英超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不仅在海布利,法国人的影响早已渗透到了整个联赛。切尔西的德塞利、马卡莱莱(还有当年的佩蒂、德尚),曼联的萨阿、西尔维斯特,纽卡斯尔的罗贝尔以及利物浦的谢鲁,再加上个别在英超小球队中当家的法国人(比如博尔顿的德约卡夫),仅仅英超法国军团的实力就已经值得相当的重视。 就连英国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不断提高英超水平的重要动力恰恰是越来越多的法国球员和教练。虽然当初吸引他们的不完全是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联赛中亮相的机会,更多的则是英格兰俱乐部丰厚的报酬。英格兰足球也应该感谢这场“革命”,如果没有这些法国人,经历过“希斯堡惨案”的英格兰俱乐部将很难回到欧洲顶级赛场。 因此也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使英格兰在周日的比赛中失利也大可不必特别难过,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这是在和自己的“老师”进行较量。比如切尔西的特里就曾经毫不忌讳地承认,法国老将德塞利在俱乐部日常训练中对自己的帮助最大,甚至像是特里私人的防守教练。这样说来,能够战胜老师固然可喜,但就算输球,英格兰国脚也不用背上巨大的心理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