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海英国生活回首:就像一个留学生穿行雾伦敦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09:47 《足球》报 | ||
多年以后,当孙继海回忆多年以前的那个傍晚,他往行李箱里塞着关于衣食住行的各类物什时,他说:“感觉就像一次春游,一切是那么轻松,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那么多事情。”只有当他塞进几大包大连土特产“干海参”,才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英国海关不让带这种腥味儿的食品,我这个干活偷偷摸摸的,好像一次‘偷渡’,飞机上查得好严,我捂着行李很紧张。” 在他还来不及为“偷渡”成功而喜悦时,他就变得有些沮丧,因为伦敦太大了,他问刘洪伟伦敦有多大,刘总说,有3个北京那么大,而一个北京有4个大连这么大,“那是一种茫茫人海的感觉,我觉着自己每一分钟都会丢的”,他紧紧跟着刘洪伟寸步不离。 沮丧迅速质变为后悔,一个例子是,下车后他突然想放声大哭,虽然第二天水晶宫训练营连成一片的茵茵草坪让他稍微好受一些,但一个月后他终于哭了:“那是我第一次出场,上场就被一个‘卷毛’踢伤了,至少半个月不能训练。”回到公寓,坐在床上,他张了张嘴巴,于是就哭了。 这个背着双肩背来到大不列颠女王脚下的脸色有些苍白的孩子,发生的故事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苍白的脸,无助的眼神,以及眼泪。事情根本不像当时媒体报道的那么富有少年英侠的气慨。“我必须承认,我后悔了,而且这次去曼城时也后悔了,不知为什么,两次还算成功的人生选择,一开始我都那么后悔——我跑这么大老远干什么? 我在英国见到孙继海时,是在1998年圣诞节那个温暖的夜里,在刘石军、刘洪伟兄弟伦敦购置的产业“斯拜瑞花园”里,一幢典型的中产阶级民宅。继海的脸色已变得有些红润,据说是没事就吃国内带去的“干海参”补的,他又回到在大连队时的无忧无虑状,偌大的客厅回荡着他快乐的“嘻嘻哈哈”。他发生了一件标志性的大事——能在伦敦星罗密布的街巷中驾驶新买的“Volvo”抵达任何一个地图上有标志的地方了。为此,我们一起干了一杯。 事实上这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驾驶。继海是只“菜鸽子”不辨方向,继海妈妈就像专业的“领航员”一样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手把地图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继海妈妈是绝对优秀的中国知识女性,相夫教子兼领航,12个大连城大的伦敦城区,她半年内只错过一次。 继海把方向盘,继海妈妈拿地图,在浩瀚如烟、繁华似锦的陌生国度里共同勉力前行,这个镜头应该是“母子情深”的传神教材。我第二次在英国见到继海时,是在曼彻斯特“唐人街”,他已能像曼城的时髦青年一样飚车而来,又飚车而去了,但提起往事,都喟叹:“当年相依为命的情景,真温馨。” 第一代“留洋球员”里继海的生活最像留学生模式,一个发奋攻读的孩子,一个发奋伴读的妈妈。饭菜是没有问题的,英国原材料捣腾出正宗大连味儿,房间里大部分是中国元素:顺德牌电饭煲、电热茶杯、大连原产“干海参”、擀面杖、电炒锅、一幅山水画,还有中国“金正”VCD机。只要不出门,妈妈给他在伦敦营造了一个中国家。 生活开始走向正轨,它大致是这样:早上11时出去训练,下午4时回家,食物以少许速食西餐配以大量中国菜,饭桌上“唠磕”,饭桌下也“唠磕”,说相干或不相干的事,看无聊或有聊的英国电视节目,假日则肆无忌惮地逛街,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但小心翼翼地购物。 那段时间母子俩被迫把冯小刚的系列贺岁片翻来覆去看个烂熟,台词都能对答如流,以至于前天采访他时,他一不留神就来了一句:“打死我也不说!好,就打死他吧”……冯导真应该给继海母子颁个大奖,人家可是从国内买的正版金装碟。 也给孙老爸打个国际长途,但忒贵!心中虽有千言万语,然则“您好”之后便惦记着“再见”,“那时没钱啊,我第一次拿到水晶宫给我发的工资时,感觉真薄,就像几张纸,一想,这是英镑啊,兑换成人民币就是14倍啊!不过英国生活标准高,那点薪水花起来确实和纸一样。 过了元旦,朋友给他安装了“高科技”——网络可视电视话,就是通过英特网甲方和乙方能边说话边看见对方模样。首付使用那天我在场,继海在电脑前亢奋得像一只找到松果的松鼠,“嘿!是爸爸吗?”恨不得钻进去,但问题出来了,乙方的模样不仅一帧一帧的像放幻灯片,而且声音和图像在传送时有3秒左右的时间差,搞得双方常常文不对题不着四六,极像地球人某一天通过漫长星际与火星人马丁叔叔的对话。 着急!继海都说“Bybye”时,老爸还在说:“这件事还要商量一下。”松鼠好上火。 然后就是看路人,数路灯,英国的绅士、淑女傲慢得就和电线杆子一样,看着发光发热摸着却冰冷如铁,“和你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动不动就‘Sorry’,动不动就‘Excues me’,那种不露声色的歧视,咱就像乡下人一样。”(李承鹏作品)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