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开始滞后
在本届十强赛中,占有半数之多的阿拉伯球队表现萎靡,使得西亚球队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整体攻势。两个小组的头号种子队沙特和阿联酋两队在赛程刚刚过半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外界降格到只配争夺附加赛资格的二流的竞争者行列。只有强大的伊朗队勉力维持西亚球队的颜面,当然这也得益于日韩东亚两强以东道主身份坐山观虎斗。
十强赛既是争夺光荣的世界杯入场券的死斗,同时也是各自国内联赛水平的换位比拼或者说是变相的体现。阿拉伯国家受限于炎热的气候条件,以及国内足协领导经营的误区,其国内联赛基本处于半职业化状态。相比之下,东亚国家多年的职业化操作以及伊朗足球借鸡生蛋的速成路线,使得阿拉伯球队在此次十强赛中更显底蕴的不足。职业联赛是现代足球发展的基础,而阿拉伯国家经济富足的先天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反而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也是他们在此次十强赛当中暴露出的一大弱点。
从历史角度来看,阿拉伯国家球员虽然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纪律性的不强以及懒惰的天性,使得他们的足球发展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东亚球队。朝鲜队在早期占据了亚洲足球的统治地位,并成为首支(也是惟一一支)在世界杯赛场上打入8强的亚洲球队,随后又是韩国足球的兴起。而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足球又一主要力量,也只是在政府开始加大足球领域的投资后,重金引入南美一流教练催化而来的。但时至今日,职业化风潮已经在东亚、甚至东南亚国家站稳了脚跟,但阿拉伯国家仍然抱守老旧的赛制,落后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日韩缺席十强赛,使得东亚球队并没有暴露出对西亚球队的压倒性优势,但这从另一个方面更显示出西亚球队在整体上的滞后。当然,其主件还是阿拉伯国家的滞后。几支阿拉伯球队间的相互碰撞证明,如果没有了主场的高温保障,他们在同任何球队的竞争中都很难发挥出高人一筹的水平。
虚张生势的阵型革新
同四年前的十强赛相比,参加本届十强赛的球队一改以前的清一色442阵型,而为德国等欧洲强队频繁采用的352阵型反而开始占据了主导。如伊朗、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等球队均对自己的阵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只有沙特、伊拉克等队仍对442的主流阵型情有独钟。
虽然在现代足球中,阵型只是主教练实施自己战术打法的一个工具,而真正影响局部“战争”胜负的则是代表着球员间配合默契与否的队型的保持,但阵型的选择还是会暴露一支球队的风格取向,以及主教练对手下战将合理配置的战略眼光。而且,从世界足球发展历史来看,阵型的变化也曾一度被认为是足坛发生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如英国人查普曼在上世纪30年代发明了WM阵型,英格兰队从此雄霸足坛20年之久,直到匈牙利队在50年代初以4前锋的崭新阵型出现,才打破了英格兰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本届十强赛的阵型变化也应当引起关注。
伊朗队在4年前以442阵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他们在本届十强赛中一直采用352阵型,除了伊朗队的风格深受德国足球影响外,另一个原因也是出于马达维基亚的全新利用。右边后卫出身的马达维基亚经过德甲的锤炼后,已经成为了伊朗队右路进攻的核心级人物,加之他个人能力较强,因此布拉泽维奇将其推上前卫位置,实属将子粒发挥最大功效的上策。
B组的阿联酋队在前任主教练萨格尔执教期间就已经形成了352的边路攻势,而在里克斯接手后,曾有消息称阿联酋队将改打442阵型,但从阿曼与阿联酋之战的表现来看,里克斯只是在人员选择上做出了些微的变化,但在阵型上却仍然沿用了球员们已经熟悉并加以运用了的352阵型,不过,他们还是没有能够从阿曼人身上取走3分。
从理论上来讲,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352阵型的初衷应该是希望发挥场上球员最大能量,其主旨在于加强中场的控制和减少后防人员的浪费。但实践却证明,主宰比赛胜负的并非是阵型如何选择的表象,而是教练的临场指挥与球员搭配的合理化。
世界化进程收效显著
在任何比赛中,明星始终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看点,明星往往是改变一场比赛结果的关键人物,也是各国球迷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而在本届十强赛进行过程中,球迷们终于可以发现,现在的亚洲球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的声誉了。
单纯从海外兵团的角度来看,乌兹别克斯坦队并不见得是受益最多的球队,尽管他们队中大部分球员均存在因多重国籍带来的资格问题,但这样一支拼凑出来的“独联体队”却不一定拥有伊朗队那样强大的战斗力。伊朗队在上届世界杯结束后,本土的一流球员开始大规模登陆欧洲,代伊、巴盖里、马达维基亚、阿齐兹、米纳万德等明星球员均在德甲等欧洲赛场找到了立足之所。欧洲赛场的洗礼使得他们在面对亚洲兄弟时,不仅在个人能力和整体力量上远远胜出一筹,而且极为难得的自信和王者霸气也显露无疑。虽然伊朗队在前四场比赛中仅2胜2平,但他们同任何对手交锋时,都可以自始至终地占据场上的主动。从这一点来看,伊朗军团的欧洲之旅还是换来了相当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东南亚代表泰国队,虽然“济科”塞纳芒仅仅在英甲哈德斯菲尔德队“试训”4个月,但他却已经成为了东南亚球迷顶礼膜拜的偶像级人物。虽然泰国队并没有通过这么一名超级球员而摆脱“鱼腩”的帽子,但能够逼平伊朗、巴林这样实力超过自己的球队,也说明他们通过送球员出国留学而获益匪浅。泰国队中数名球员在新加坡联赛效力,虽然S联赛水平未见得高到哪里,但球员们却因此获得了职业足球的洗礼——若不是他们先天条件实在太差,恐怕水平早已迫近亚洲一流强队了。
“拿来主义”始终是足球第三世界的亚洲国家走向成功的捷径。这些曾在海外镀金的球员如今已经在十强赛中证明了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接下来就要看后来者如何重履前人的脚步了。
西亚效颦日本模式
十强赛未及半程,就已经有半数西亚球队的主帅先后下岗。西亚球队的耐心不足以及足协对主帅的横加干涉,标志着西亚诸强追寻日本成功模式理念的落空。
沙特、阿联酋等西亚球队技战术打法的根基,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均是师从于南美技术派鼻祖巴西队。扎加洛、佩雷拉等名帅在10余年以前对盛产石油的西亚国家的大把美金青睐有加,使得西亚球队感染上了些许桑巴意境,加之西亚球员身体条件同南美球员十分相似,且都善于在万众瞩目之下表现自己,因此都学得一招纯熟的个人控球技术。而经济实力同样雄厚的日本,也对巴西名宿施以重金,不仅换来“白贝利”济科等一代名将效力J联赛,更是邀得“洋枪”拉莫斯加盟国家队,从而将桑巴足球引入扶桑。
不过,日本足球走向亚洲之巅则是在温格等欧洲名帅对其进行点拨之后才得以实现的。欧洲、南美两派迥异的风格合二为一,使得日本球员不但拥有了高超的个人技术,还在整体战术打法和攻守平衡的意识上获得了很大收益。正是鉴于日本人成功的经验,西亚球队在近些年也开始将目标投向了欧洲:桑特拉奇接手沙特队、米歇尔执掌阿联酋队教鞭、哈吉把握卡塔尔队的方向盘4年之久,甚至阿曼队也引来了德国主帅斯汤助阵,西亚球队在模仿日本成功道路方面下了不少苦功。
但急功近利的冒进思想则是他们迈向亚洲顶峰的最大障碍。日本人可以十年磨一剑,而西亚球队则不会给教练更长的调理时间。变革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只不过西亚球队绝不甘将十强赛这样重大的赛事当成练兵场,于是,5名主教练先后被罢免,只剩下球队还在为风格的选择摇摆不定。
其实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其各自的生命力,兼收并蓄固然可贵,坚持不变也同样会换来良好的结果。但如西亚各国的种种短视行为,后来者实应引以为戒。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