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骅:和韩寒没任何可比性 进入F1关键是靠实力

2012年10月10日17:56  解放日报-申江服务导报

  文:《申》报记者 张澍心

  马青骅(微博)是一位24岁的上海小伙。

  自他与F1扯上关系,意味着他红起来的速度也“快”了。约他做访问,被告知需要写一份英文邮件给他签约的英国经纪公司申请,一切看起来都很国际化,一如申请F1上海站的采访证件。

  他就要做“F1中国第一人”了吗?或许真的快了。

  在我们失去了NBA(微博)的姚明、乒乓界的王励勤和前途未定的刘翔之后,马青骅作为一位马上国际化的上海男人,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见到马青骅,是在“十一”长假前的一个下午,他刚刚结束F1新加坡站的比赛回到上海。或许因为知道有采访,他穿了件车队T恤,印着车队和赞助商的LOGO。他看起来比电视上小了一号,脸很小,是上海男生的那种秀气,但手臂上的肌肉线条十分显眼。他不太爱笑,说话不快,但很有条理,记者提一个问题,他可以自己边想边说上一大段。

  人生变化?

  学会在最短时间内倒时差

  《申》报:你名字中“两个马”,难道是为了做车手故意取的?

  马青骅:没有,是我爷爷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结果因为名字里有两个马,现在“马力”特别大。

  《申》报:现在生活与半年以前,应该变化巨大吧?

  马青骅:我自己的变化其实不大,还是每天训练,有比赛就出门。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日程很紧,要比赛要训练要试车,还要兼顾采访和活动,老是飞来飞去的,让训练没办法很规律。所以我第一个学会的就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倒时差!而且现在的训练强度跟以前也完全不一样。F1车手体能非常重要,我现在在一个储备的阶段,加入车队前没有接受过专业F1车手的训练,比赛等级也不如现在的高,各方面强度肯定没现在的大。

  《申》报:说说现在的训练强度?

  马青骅:每天8点起床,上午做准备活动,下午会有强度较大的训练,包括心肺功能、力量训练和局部性的针对训练,有时候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四五个小时,不训练的时候还要研究赛车的性能,制定训练比赛的计划。

  《申》报:从5月份知道自己可以进入F1开始,经历了几个“第一次”?

  马青骅:今年的发展对我来说真的非常快,很难想象从5月加入车队到现在,我已经完成了两次周五试车。所以现在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每一件事情都又新鲜,又很有挑战性,每件事都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我现在一直在学习,如何享受这种挑战。

  《申》报:钻进F1赛车后的感觉和想象的一样吗?

  马青骅:之前当然想象过开F1的感觉,上车后也确实觉得不一样。不过因为我之前试车时开过GP2,和比F1稍低的高级别方程式,有不少经验,所以我对驾驶感觉有个大概的概念,真正开起来,感觉还是挺接近的。当然比我想象的更好,赛车也比我想象中更容易适应和操控。不过F1和其他方程式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很难操控的赛车,上手不太难,但你要把它的极限发挥出来,很难。

  《申》报:发动赛车前会对自己说什么?

  马青骅:跟往常一样,找到自己的节奏,不用考虑太多,想得越多,越容易犯错误。

  《申》报:现在应该和很多F1车手共事过?什么感觉?

  马青骅:刚踏入那个氛围觉得很不一样,第一个视觉上的不同是——所有F1车手都比我印象中的小一号,F1对车手身材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不过他们人都非常好,很和善,再大牌的车手都很随性。交流最多的还是自己车队的车手,尤其是德拉罗萨,他给过我很多建议。其他像马尔多纳多、阿隆索,我们都聊过天。在车队里,他们有时会说西班牙文,但看到我,就会立马改用英文。现在很多国外媒体采访完都会跟我用中文说“谢谢”。

  问马青骅是什么星座的,他一愣,扭头问身边的人,“圣诞节那天出生是什么星座?”“摩羯。”他点点头说,“那就是摩羯。”虽然他自己是个现在少有的搞不清自己星座的摩羯男。告诉他,摩羯男就是那种闷声不响制订目标与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实现它的人。他说:“哦,跟我差不多!”

  10岁梦想开F1

  自己给自己定时间表

  《申》报:你是什么时候产生开F1这个梦想的?

  马青骅:10岁的时候。我七八岁开始开卡丁车,然后渐渐就有了这个梦想。大概是1995、1996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F1比赛转播,我也根本不知道F1是什么,只看过一些录像和新闻介绍,那时就想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坐进那种赛车里开开看。虽然真的不知道那种赛车“是什么”,也对F1车手的发展根本没有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体育运动里还没有赛车这个项目呢。后来我渐渐开始参加各种全国比赛,才慢慢了解这个项目……然后从开卡丁车, F3,到 后来还有GP2,终于走到了F1。

  《申》报:你有给自己定“时间表”吗?比如几岁达到什么阶段。

  马青骅: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表。但之前从来没有开F1的中国车手,也没人能给我参考和经验。欧洲车手有一定的参考性,但中国人的情况有不同。所以我总是一边往前走一边想,怎么走才是正确的?怎么走才能达到最后那个终点?

  《申》报:最后的终点是F1?

  马青骅:肯定。F1是一个很神秘、很封闭的圈子,不管是赛车圈内还是圈外的人来说,想进入这个圈子很难,不知道怎么入手。但实际上,F1圈内的人是一直在注意圈外动向,希望向外扩张的,不停找机会。所以你要做的还是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抓住机会。(当时是他们找到你的吗?)对。

  《申》报:说说你抓住的最重要的那个机会?

  马青骅:机会是一步步累加起来的,没有一开始开卡丁车的成绩,就不会有接下来开方程式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机会降临时有实力抓住它。当然最大的机会还是F1的车队找上门来,他给你机会试车,这是表现你自己的时候,不过也要看你能不能表现好。

  F1是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早前听说马青骅是“富二代”,他从2005年开始就在欧洲参加比赛,2008年进入英国拉夫堡大学读机械工程系赛车专业。据说中他家为了供他开车,“砸”进了巨额资金。拐弯抹角问他为了开赛车花了多少钱,他用一种“你开玩笑吧”的眼神看过来,“怎么可能有人在F1烧自己的钱?”

  中国市场

  是进入F1的助力?NO!

  《申》报:为了开车花了很多钱吧?

  马青骅:其实还好。早先在开卡丁车时确实有一定投入,但很快出成绩了,就得到比如中汽联和一些赞助商的支持,相对而言还算好,之前投入还不算特别大。搞赛车运动一定要有经济基础,应该走一条标准化模式的道路。现在中国很多车手一路都在“烧”自己的钱,这其实不是一个太健康的发展方向。

  《申》报:但现在F1中也有“付费车手”的存在?

  马青骅:大家对“付费车手”有个误解,不管是谁在F1里面,首先都是一个相对而言最好的车手,才会让车队选到他。每个车手都是有赞助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付费车手”。不可能有人是带着自己的钱进入F1的,只不过每个车手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每个人的成长路线不一样,“付费车手”也是一种成功的运作案例。

  《申》报:你现在身上的广告代言多吗?最近有增加吗?

  马青骅:有,而且不错,挺乐观的,但是关于代言不好说太多。

  《申》报:你从小的目标就是成为F1车手,可这项运动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你父母没有意见吗?

  马青骅:要开到F1级别的概率实在太低,全世界只有24位正式车手,加上试车手也不超过50人。不过我父母还是相当支持我。等我进入赛车行业了以后,他们也渐渐知道,赛车不光是F1,还有其他很多级别和其他种类的赛事。能进F1当然最好,不能的话,也有很多可以从事的职业,所以他们并不担心我。但是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总有一天要到F1级别。

  《申》报:在你自己看来,你背后广阔的中国市场是HRT选择你的一大因素吗?

  马青骅: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关键因素。F1选择车手非常谨慎,有一套很复杂的体系,一定是经过无数的筛选,才会让车手坐进座舱。作为一个F1车队,HRT首先需要的是成绩,它不会为了这种原因去屈就任何一个人。车手是成绩最直接表现的载体,第一的判断准则就是车手有没有实力,值不值得培养。

  采访结束拉马青骅去拍照片,面对镜头,他立马侧身摆了个双手抱胸的pose,两脚张开与肩同宽,很标准的封面大片姿势。他似乎已经完成了这种“角色转变”,并享受其中滋味。“进棚拍过几次宣传片,他们会给我化点妆,打个粉画个眼线。”

  等我的人比等舒马赫还多!

  《申》报:什么时候开始,走在路上被认出来?

  马青骅:从在银石赛道试车开始,每天离开围场时,开始有中国车迷等着跟我要签名。这次新加坡赛特别夸张,倒是真的没有心理准备。可能是因为新加坡华人多,每天在围场边等我的人比等阿隆索和舒马赫的人还多,非常令我吃惊。比赛完第二天中午,我在唐人街吃饭也被认了出来,要跟我合影,忽然就觉得生活有点不一样了。(喜欢这种不一样吗?)这种变化当然是好的,我希望有更多人认识我,了解我,了解F1。

  《申》报:除了车迷,是不是还有很多媒体围上来?是不是感觉一夜成名?

  马青骅:其实我自己没怎么变化,还是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我刚刚进入F1,只是个新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媒体采访确实变多了,不过这挺好的。每站比赛之前,车队都会开会,针对回答媒体提问说一些简单的需要知道的信息,比如什么内容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什么内容需要谨慎回答或者回避。跟商业有关的问题,车队会告诉你一些“条件”。

  《申》报:你在新加坡还为F1走了场秀?

  马青骅:对,第一次走秀,有点紧张,比开车还紧张。步子都不知道怎么迈。之前看了很多专业模特怎么走,但自己出去那一刹那还是很害怕,没想到下面会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记者。感觉完全不是自己的领域,不知道摆什么pose、脸要面对哪里。虽然上场前有一个简短的培训,但那么短的时间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申》报:但你接下去可能会面对更多这样的场合?

  马青骅:参加活动现在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专业的车手,这是应该要做的工作。不过我态度很好的,很享受这个工作,享受这个过程。

  《申》报:那你觉得自己帅吗?会开始注重形象了吗?

  马青骅:帅?这个不能说呀,会被抨击吧?哈哈!每个人总是会或多或少在意自己的形象嘛,参加活动的服装都是有人专门提供的,也不用自己买。平时我还挺随便的,没什么特别的讲究。

  《申》报:现在有人把你跟韩寒作比较,说你俩是中国最出名的两位赛车手。

  马青骅:我和韩寒没有任何可比性。

  《申》报:你平时在马路上开快车吗?

  马青骅:不会,我平时开车可稳了,坐的人一点感觉也没有。越是职业的赛车手,越应遵守交通规则。

  知道多一点

  什么是超级驾照?

  超级驾照全称“FIA superlicence”,只发给在F3000,GP2,F3或CART系列赛事表现杰出的车手,车手至少驾驶F1完成300公里的测试。通常一位车手要花8年的时间从小型赛车逐步晋级到F1,拥有这张驾照,才能参加F1比赛。目前全世界拥有超级驾照的只有七八十个人。一般国际汽联审核颁发超级驾照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马青骅只花了不到一个月。

  开F1,非人类训练

  反应能力:通常人们会以为开赛车反应越快越好?错。反应能力其实要看两点,一是反应速度,一是大脑能量的消耗。反应速度快的同时,且大脑能量消耗越低越好。0.250秒通常是正常人在视觉反应能力测试中的反应时间,低于0.220秒属于反应快,低于0.210就属于“非常人”,马青骅最快一次居然做到了0.164秒!

  心肺功能:在有氧运动中,自行车、游泳等都可以帮助提升心肺功能,跑步则比较损伤膝盖。HRT车队曾给马青骅布置过这样的训练:在39摄氏度的高温下2小时内骑行40公里,随即在沙滩上赤脚慢跑8公里,再以冲刺的速度骑行15公里,中间不间断!

  肌肉训练:其实过于强壮的肌肉会影响灵敏度,但F1车手的颈部肌肉群必须超强。为此他得进健身房练力量。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模拟实战。在开F1时,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比如车手塞纳在过弯时瞬间心跳次数会从190骤降到80,然后又迅速回升到190!这种变化是由巨大离心力产生的,马青骅必须一点点适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