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超越极限 梅赛德斯-奔驰沪上演绎F1极速风暴(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17:32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超越极限梅赛德斯-奔驰沪上演绎F1极速风暴(图)
丹尼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超越极限梅赛德斯-奔驰沪上演绎F1极速风暴(图)
雷克南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超越极限梅赛德斯-奔驰沪上演绎F1极速风暴(图)
梅赛德斯-奔驰赛车运动部副总裁豪

  2006年9月29日-10月1日,一年一度的F1中国站比赛又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轰响引擎。作为迈凯轮车队的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奔驰将同车队一起在“上”赛道演绎F1极速风暴。届时,新一代“银箭”――MP4-21赛车,以及梅赛德斯-奔驰新一代CLK 63 AMG安全车和C 55 AMG医疗车,将共同诠释F1极限运动的速度激情和顶级魅力。

  2006年赛季,

国际汽联新F1竞赛规则的出台一直是一大看点。新规则对参赛车队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使整个比赛充满更多的变数。特别是对于引擎供应商而言,如何用V8发动机继续提供不逊于V10发动机的动力,更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在历经无数次实验之后,梅赛德斯-奔驰为迈凯轮最新赛车研发出了2.4升的V8引擎,其输出功率超过700马力,转速突破20000转/分,这确保MP4-21赛车拥有了十分出色的动力性能。届时在“上”赛道,中国的赛车爱好者将有机会近距离领略这款发动机所带来了的震撼轰鸣和极速魅力。

  在前两年的中国站比赛中,迈凯轮车队均取得了上佳的成绩。而与去年相比,今年迈凯轮车队征战上海的车手组合的变化,也让人们对车队的表现多了几许期待。“双R组合(Raikkonen & Rosa)”取代了原来的“冰火组合”,原车队试车手德拉罗萨将首次以正式车手的身份出现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上,与雷克南搭档,一起挑战“上”赛道的极限。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明年雷克南的离队和阿隆索的加盟,此次中国站赛事对于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也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F1中国站比赛将继续书写梅赛德斯-奔驰同迈凯轮之间的合作记录。在前不久进行的F1大奖赛土耳其站比赛,迈凯轮和梅赛德斯-奔驰已经共同迎来了合作后的第200场大奖赛。自1995年重返F1赛事以来,在这个聚集世界上最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永远追求更快速度的赛场上,梅赛德斯-奔驰把汽车制造的尖端技术和对汽车运动的深刻理解完美结合到一起,将不懈挑战极速的汽车运动魅力描绘得淋漓尽致。在同迈凯轮11年的合作历程中,梅赛德斯-奔驰不仅为车队提供高性能的发动机,而且也提供了其它核心技术。而正是由于这股新鲜且极富活力的血液的注入,让曾经几度入低谷的迈凯轮车队重新迎来了F1赛场上的辉煌。

  事实上,作为全球最早开展汽车运动的

豪华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早在112年前就开始了对运动激情的演绎。1894年,在世界第一个汽车运动赛事中,来自梅赛德斯-奔驰的Vis-à-Vis赛车就驰骋在从巴黎到鲁昂的赛道上。而曾经横扫所有赛事的300 SL,更是让梅赛德斯-奔驰站在了赛车运动的顶峰。

  对于历史成绩,来自梅赛德斯-奔驰赛车运动部副总裁豪格先生说:“毫无疑问,我为我们能拥有110年的汽车运动历史而感到无比自豪,但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那只代表过去,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在捍卫过去辉煌的同时,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不难看出,梅赛德斯-奔驰自诞生那天起就充满了运动的基因。在梅赛德斯-奔驰100多年的汽车运动历史中,不仅承载着其对激情的不懈追求,更体现出梅赛德斯-奔驰不断挑战极限、不断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才使得梅赛德斯-奔驰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引导着豪华车的发展潮流。

  而F1作为最顶级汽车运动赛事,理所当然的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展示这种创新精神的最佳舞台,F1赛场上特殊的成员――全新梅赛德斯-奔驰CLK 63 AMG安全车和C 55 AMG医疗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尤其是由梅赛德斯- 奔驰AMG公司全力打造的CLK 63 AMG安全车,其采用了全新6.3升自然吸气V8发动机,重新调校的制动、悬挂、冷却、排气系统,以及广泛使用的轻量化装备等配置,达到了最佳的行驶性能和最强的稳定性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可以出色的完成赛事的安全引导任务,也因此成为赛事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当然,梅赛德斯-奔驰并没有满足于在F1赛场内外取得的成功,除了对汽车运动不舍的追求之外,其还广泛参与到网球、

高尔夫球等多项体育赛事中。而对这些体育赛事的倾情投入,也加深了人们对梅赛德斯-奔驰不断进取的精神的了解,从而使得梅赛德斯-奔驰时尚、动感的形象更加鲜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5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