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阿桓:伊莫拉反击战 法拉利赢“胜者螺旋转折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23:32 新浪体育

  时隔三周,F1车队移师欧洲大陆的圣马力诺伊莫拉赛道,在北京时间4月23日晚上21:45刚结束的06赛季F1大奖赛第四站的比赛中,法拉利车队的迈克尔·舒马赫继昨日在排位赛上获取了自己F1职业生涯中的第66个杆位,打破了由塞纳所保持获得65个杆位记录的同时,乘势一鼓作气以1小时31分06秒486的成绩获得了自2004年日本站以来具有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分站冠军,帮助了法拉利车队在伊莫拉反击战完美成功,为与雷诺车队争夺08赛季总冠军赢得了一个"胜者螺旋转折日"。

  历史有时会重现一些已经过去了的相同情景时光。记得在12个月之前的上个赛季圣马力诺大奖赛结束之后,我曾在所撰写的"圣马力诺大奖赛成就舒马赫'胜者螺旋转折日'"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胜者螺旋转折日"这一句股市术语,用来借喻正赛那日舒马赫摆脱先前成绩连续不佳状态得以反转提升,在与阿隆索之间12圈的缠斗中取得第二名演变成"胜者转折日"之意,而今天的主角还是舒马赫与阿隆索之间的缠斗,只是胜利者的角色换了个位置。

  对伊莫拉的反击战,就我对F1赛事认识性的分析观点来说,有着昨日排位赛第一战役和今日正式比赛第二战役的依次顺序之分。

  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之前,06赛季已经进行了三站的比赛。由于雷诺车队夺得了前三站分站赛的全部冠军,人们寄希望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上,普遍被认为属于快车车队之前位置的迈凯轮、法拉利、本田这三车队将把伊莫拉视作为反击雷诺车队的主战场,法拉利车队尤其被寄予厚望。

  客观地说,法拉利06赛季前三站糟糕的开局完全是车队策略失误导致的,248F1赛车并不存在设计缺陷,也是车队在对开局失利的痛定思痛之后的认识。法拉利车队总经理让-托德不仅承认有失误,就连车队测试车手卢卡-巴多尔(Luca Badoer)也表示:"(车队)一些操作失误和一些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了那失利结果的发生。"尤其是在澳大利亚站,因之前发现活塞存在着出现裂缝的隐患,车队在比赛中保守地采取对引擎的转速给予减400转的限制措施的同时,还放弃使用普利司通全新的低温轮胎是导致法拉利两辆赛车"阵亡"的关键原因。"阵亡"的结果造成赛后车队在积分排名上的积分只有15分,排名第三,差排列第一名的雷诺车队有着27分的距离,差第二名的迈凯轮车队也有着8分的距离,只是比排列第四名的本田车队多了2分。

  反击战阵营中的三车队,从澳大利亚到圣马力诺大奖赛这三周的备战时间里,迈凯轮先后在保罗里卡和卡塔伦亚赛道进行了六天的赛车测试,莱科宁、蒙托亚、德拉罗萨和帕菲特四车手共完成了4797公里的测试,对MP4-21做了一些改进;本田车队则在瓦雷隆加和巴塞罗那赛道也进行了两次6天的试车,本田试车的里程数达到了3500公里,不仅测试了一些新空气动力学套件,在意大利瓦雷隆加为期三天的试车中,巴顿、戴维森和罗斯特集中进行了底盘设定、轮胎、新规格引擎的测试工作。据说在测试中本田还解决了影响墨尔本比赛的轮胎低温问题。

  对法拉利而言,伊莫拉赛道可以说是法拉利的又一个主场。尤其是车队上下反思之后对伊莫拉的反击战特别地重视,上到法拉利集团总裁蒙特泽莫罗督战,下到车队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为赛车升级版辛勤工作甚至包括引擎活塞供应商马勒(Mahle)公司为法拉利的反击战重新设计研制了活塞,也使得法拉利V8引擎的转速不再因活塞隐患而遭到限转。

  在澳大利亚大奖赛之后,法拉利在瓦雷隆加和巴塞罗那赛道对升级版的赛车进行了六天的赛车测试工作,舒马赫、马萨、巴杜尔,吉尼四车手共进行了5467公里的试车里程数,其中单舒马赫的试车里程数就达到了1366公里,法拉利车队试车的里程数是11支F1车队中最多的,不仅放弃了过去一些保守的做法,还测试了普里司通轮胎、新空气动力学套件,并进行了全新后悬挂系统的更换(目的是为了减少后轮胎的磨损)等,可见法拉利为求得反击战的胜利所进行的积极准备是非常地紧凑与充分的。

  法拉利积极备战的结果不仅初显在了周五和周六的练习赛上,还在反击战第一战役排位赛中获得杆位得以了充分成效的显露,更是成就了舒马赫在反击战第二战役正赛的比赛中扮演了一位终结者的胜利形象。

  在伊莫拉站三次的练习赛中,升级版248F1赛车配置的新引擎在没有限制转速的状况下促成了舒马赫两次占居练习赛的首位,成绩也从周五第一次练习赛的当日最快单圈速度1分24秒751,被提速到周六练习赛上的1分23秒787,在整个三次练习赛上还没有其他车手的单圈成绩达到在1分23秒之上,为舒马赫进行下午的排位赛确立了对胜利的信心和渴望。第一战役的排位赛上,舒马赫是在载油量超过练习赛重油的前提下,更是以1分22秒795的成绩再度将单圈速度提升到了1分22秒之上并取得杆位。法拉利另一车手马萨则名列第四,排在反击战阵营本田车队"双巴" 两车手即巴顿、巴里切罗之后,另一支反击战车队迈凯轮的"火冰" 两车手蒙托亚和莱科宁排名分别为第七、第八;雷诺车队"双杰"阿隆索排在第五,而费斯切拉落到了第十一位。

  从排位赛上对雷诺车队反击战来看,法拉利和本田车队取得了第一战役中的排位赛胜利,迈凯轮车队只是打了个稍有先手的"平手之仗"。

  今晚第二战役正式比赛是标志着三车队真正反击战的开始。当五盏红灯灭,逆时针跑62圈的比赛正式开始了。舒马赫起步相当快,牢牢守住自己的位置,马萨、阿隆索的起步也非常好,一举超越了巴里切罗。在比赛进行到了第18圈时,舒马赫分别在第10圈、第11圈、第18圈不断地做出最快圈速,第23圈阿隆索做出了最快圈速。

  从车队第一次加油时的进站圈数上来看,三车队参与反击战的赛车载油量基本上是相差不多的,并没有载油量过重的问题存在。本田车队的巴里切罗、巴顿分别是在第14圈、15圈继特努利以后第一次进站加油,巴里切罗加油时间是15.5秒,巴顿加油时间则是9.4秒;法拉利车队的马萨、舒马赫第一次进站加油都是在第19圈,所花费的时间分别是8.6秒和8.3秒;迈凯轮车队的莱科宁是在第22圈进站,用了8.6秒的时间加油,而蒙托亚则是在第23圈进站加油,花费的时间是7.7秒。反观被反击的雷诺车队,阿隆索第一次进站加油是在第25圈,花的时间是9.1秒而费斯切拉则是在第29圈进站,加油花的时间是7.4秒。这反击的三车队,从巴里切罗第14圈进站到蒙托亚第23圈进站加油只相差9圈,与费斯切拉在第29圈进站相比,明显的雷诺赛车的载油量要比三车队赛车的油量要重些。

  本场反击战,翻版了去年的圣马力诺大奖赛的经典之战。在比赛进行到第29圈、30圈、31圈时,处在舒马赫之后排列第二的阿隆索分别要快舒马赫1.1秒、1.4秒和1.2秒,阿隆索紧紧咬住舒马赫,两车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3秒;比赛进行到第32圈、33圈、34圈,阿隆索每圈分别比舒马赫快了1.5秒、0.7秒和1.9秒,他与舒马赫的距离只有微弱的0.3秒。在第36圈,阿隆索向舒马赫发起攻击,由于伊莫拉赛道太窄不容易超车,而且舒马赫守住了赛车线,阿隆索没有成功,接下去他仍然紧跟着舒马赫,伺机进攻超越。在第38圈,舒马赫的赛车尾速达到296.9KM/H,阿隆索的赛车尾速也达到了294.8KM/H,始终赶不上舒马赫赛车的尾速。第39圈,阿隆索又向舒马赫发起了攻击,但是舒马赫在这条赛道上经验与熟悉程度非常的高,阿隆索还是没有超越成功。第40圈,阿隆索放弃紧追舒马赫,进站,加油用时6.7秒,马萨也同时进站,用时7.8秒。一圈后舒马赫进站加油换胎,用时7.1秒,出站后正好排在阿隆索之前,并且舒马赫的赛车轮胎便进入了工作温度,与阿隆索的距离拉开到0.6秒。第44圈,巴顿第三次进站,用时6.9秒,这次进站完全是由于上次进站手握"棒棒糖"牌子先生发出错误指令造成的,巴顿今天非常的不走运,也促成本田车队在反击战第二战役中遭遇了滑铁卢。

  在第二战役还有剩21圈的时候,阿隆索顽强地追赶着舒马赫,舒马赫稳健地进行着防守着。到了第47圈,莱科宁第二次进站,用时5.6秒,出站后跟在马萨和费斯切拉之后,第48圈,费斯切拉进站,用时6.4秒,出站后紧随巴顿之后。而此时阿隆索又一次逼近舒马赫,两者间的差距只有0.3秒。第52圈,舒马赫的赛车尾速达到297KM/H,而阿隆索的赛车尾速只有294KM/H,阿隆索越咬越紧。比赛还剩最后的3圈,阿隆索两次过弯时因延迟刹车,导致赛车偏离了赛车线,这样让他与舒马赫之间的差距被拉开到了2秒。最后迫使阿隆索放弃了超越舒马赫的打算,舒马赫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向终点线冲去,终点处的格子旗向舒马赫挥舞!阿隆索紧随其后得到第二名,蒙托亚第三。四至八位的排名分别是:马萨、莱科宁、韦伯、巴顿和费斯切拉。

  在整个的伊莫拉反击战中,三车队的反击战以法拉利所取得的杆位与分站冠军及第四名的成绩而告终,迈凯轮从第一战役的"平手"转而有着10分的取得,可以说是获得了不错的战果,本田则是从第一战役取得发车位置第二、第三的获胜者落到第二战役只取得2分的失落者。

  人们在敬佩车王雄风犹在、欣慰法拉利能够触地反弹的同时,没有一点点地觉得法拉利跌落了迷茫之路、更没有一丝丝地感到舒马赫显现英雄迟暮的形态。这一切不仅让对法拉利和车王有疑虑和怀疑的人感到汗颜,反过来更是法拉利自己成就了反击战,赢得了一个"胜者螺旋转折日"的到来,舒马赫也以自己完美表现向世人证明自己依旧是F1车坛的英雄。(阿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37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