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江铃出征达喀尔到退赛的另类解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20:51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开赛仅两天,前方便传来江铃车队退出达喀尔拉力赛的消息,令关注此项赛事的国人感到了些许惆怅。 在参加本届达喀尔拉力赛的四支中国车队中,以综合实力而论,东风日产帕拉丁应属最强;但从参赛背后的意义看,江铃出征意义更为不凡。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参赛四支车队中,从车手、领航到改装,惟一一支彻头彻尾的中国车队。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民族
不是早有中国队参加达喀尔的历史嘛?没错,但车手们选用的,要么是进口的越野车,要么就是中外合资、以CKD(国外零配件国内组装)方式在中国生产的合资车,中国本土品牌并没有亮相。中国汽车业对外开放这20年,一直坚持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换来的结果是欧美日强势品牌席卷中国,而中国汽车业并未换来真正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合资汽车充其量只是跨国汽车公司的加工厂。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铃宝典,能在欧美日等强势品牌的包围中傲然挺立,毅然决然地参加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路程最长、比赛最艰险的达喀尔拉力赛,显示出不断成长壮大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雄心壮志,勇气可嘉。 有数据显示,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4年的10.5%提高到去年26.35%,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在发展中壮大,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我们的自主汽车企业还很羸弱,还未曾与跨国汽车公司正面交锋,走得还是低端、边缘路线。 此前,国产汽车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吃闭门羹、遭遇“碰撞门”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除了要进一步修炼内功,还需要在测试场以外、更为苛刻的国际赛场上完善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江铃此番出征遭受的这一挫折,可视为“青春年少”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必然会经历到的一种代价。“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风雨能不能见到彩虹?就看国内企业在赛车发展上,是“三天打雨,两天晒网”,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国体育报记者周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