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知非回望F1上海第一年 2004抛砖引玉大获成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03:41 东方体育日报 | |
“中山南路28号。” “靠近哪里?”司机有些迷糊。 “就是十六铺对面的那幢高楼。” “哦,我知道,郁知非就是在那里工作的。”司机说。 是的,郁知非,上海人几乎都知道这个名字。上世纪90年代,他带领的申花队曾经以十连胜的辉煌在上海球迷心中系下一个甜蜜的心结;摇身一变,郁知非又在2004年掀起了上海的另一股热潮——赛车。 一张很阔气的老板桌,除了中间留出写字板,郁知非每天都在这个被书、文件、电脑、日历包围起来的小圈子里忙碌着。在郁知非的手边,正放着他还没看完的今年上赛场的总结报告和明年的策划案:“他们说今年的F1是万紫千红,全锦赛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有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够。”2004成功的抛砖引玉 作为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副总经理,郁知非对上赛场的市场开发有着更高的要求;身为中国汽车联合会的副主席,郁知非认为,中国汽车运动推广还有太多事等着他去做。“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中国汽车运动赛事的推广人。”郁知非说。 今年,这位推广人办成了不少大事。6月6日,全锦赛第一站在法拉利赛车的祝贺表演中轰轰烈烈拉开序幕;两星期后,“成龙杯”再次使上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9月F1中国站的成功举办更使上海国际赛车场被国际赛车界定义为“跨时代”的转折点。与此同时,MotoGP、V8、日本GT锦标赛,各种赛车也向上赛场一步步走来。 一年365天,除了F1的三天,上赛场5.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其余362天一刻也不曾平静。米其林毕比登挑战赛、汽车博览会、赛道活动日、新车测试试验、旅游观光。“今年F1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年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明年,我还要带着上赛的品牌,到其他省市去推广赛车。市场是无形的手,你一定要去利用它。现在都说公关第一,占据市场是非常重要的。”郁知非说着,拿起手边的一本书,封面上赫然印着“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标题。本土车手汽车运动润滑油 一年来,为推广赛车运动,郁知非动足脑筋想着各种花样,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日培养出中国自己的F1赛车手。“赛车场和汽车运动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没有汽车运动的发展,赛车场是不会热闹的。所以汽车运动的发展是根本,而培养中国自己的车手是最有效的办法。”郁知非说。 “只要一个车手,他有一点点的希望能成为F1车手,我们就要培养他。”当郁知非知道哪里有一名有潜力的中国车手时,他甚至会高兴得一晚上睡不着觉,“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我现在真的很想搞一个卡丁车手比赛,让那些中国的卡丁车冠军来跑康巴斯比赛,选一些优秀的苗子培养。车手和足球运动员一样,需要从小培养,否则永远都出不来优秀的中国车手。”谈起中国车手的培养问题,郁知非一脸焦急。因为足球不再害怕失败 除了车手,郁知非手上还有许多明年的计划在进行中:“明年4月,Moto GP就要来了,接着还有各种赛事,实在是太忙了。” 郁知非曾说,在国外看F1的时候,他最开心的就是在看完F1比赛后,刚好有时间去看场足球,现在,郁知非的案头还放着意大利博洛尼亚和布雷西亚球队的来信,邀请他去看球,但显然郁知非是不可能有时间了。 在“小圈子”里忙累了,郁知非习惯向29楼办公室的窗外眺望,眺望2公里外的现申花俱乐部所在地华盛大厦,那是郁知非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对于足球我依然很留恋,但是赛车给了我一片宽广的领域。”郁知非说,“做什么事情没有压力?但我就是那种人,经历过那么多足球比赛的输赢,我难道还怕失败吗?”明天,郁知非会继续打造中国赛车梦想,就像当初他创造申花的辉煌一样。 作者:周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