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潮:张爱玲没看过赛车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03日01:31 足球周报 | |
近来,中国人施展到月饼外包上的美学才华显得有些奢侈,即便这样,我依然认为“人散去,天凉如水,月如钩”似乎更有中秋节意境。 同样是近来,上海人的思绪却因为F1而变得激情飞扬。其实姚明和刘翔早就调动了上海人的情绪,一个多月来,上海人就像电量强劲的手机,尽可随意发射乐观信号,根本用不着担心电量不足。近来的上海无小事。 深处快乐中的上海人,可能忘了他们的城市的电力供应一度很成问题,可一旦夏天的酷热过了劲,谁还在乎那么多?毕竟上海的天气也开始逐渐变凉了。F1上海站曲终人散意未尽,上海的中秋一轮明月照天边。 舒马赫的黯淡演出并不影响郁知非点钱的快乐心情。钱是种好东西,它能给人一种真实感,而不是月亮隐喻的那种虚幻感。 1995年9月8日这一天也是中秋节,不过那天的月亮一定是冷色和忧伤的,张爱玲带着和上海的半生缘长阖于美国洛杉矶。如果张爱玲生在现在会是什么样子?说一定是个嬉皮,穿碎花裙、K粉、热爱和平、向往自由;也许会喜欢旅游,了解各地风物;也可能是一本著名时尚杂志的女主编,笔引潮流。但问题是,张爱玲确实是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时的上海影动着杜月笙的青帮和斧头党斧头的冷光,当然或许也会有许文强和冯程程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之于今天的小资,其实也只能算作一炉沉香屑,她给后世小资设定了起码的身份识别程式,随即,她的第一炉香烧完了;第二炉香、第三炉香被续燃,那是后话了。 张爱玲没看过赛车,也不知道什么是F1,她只是一个旧上海女人,哪怕她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看来是那么的新潮和充满争议,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颓废。现在的上海人比张爱玲幸运多了,他们能亲眼在家门口目睹F1的比赛,新潮女性更是能让车王舒马赫听到她们的幸福尖叫。 没有人敢漠视上海人对中国GDP的贡献,占全国人口总数1%的上海人竟能创造10%的全国GDP!可上海人依然无法彻底扫落旧上海式的颓废气质。如今的电视语言在对中国逐渐现代化的描述上,显得有些缺乏想像力,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几乎承载了全部的中国式“向上”的梦想,它确实很高。不过上海的F1赛道马上就会被赋予新的精神目标,在电视里,它会被泛滥地隐喻为中国式向前道路。 每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都曾与一座伟大的城市交相辉映:14世纪的威尼斯之于意大利,15、16世纪的里斯本之于葡萄牙,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之于荷兰,18世纪的伦敦、巴黎之于英国、法国,20世纪的纽约之于美国……海明威在回忆巴黎时曾说:“巴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虽然上海也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性城市,但上海看上去还是简单了些。 在瓦尔特·本雅明的童年回忆中,19世纪末处于急速扩张期的柏林暴露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目光短浅及骄傲自大”的特点,但是这个德国儿童依旧在那里寻找到了迷宫般的世界,城市的印记温情脉脉地植入《柏林记事》。上海看上去似乎也同样是“以自我为中心”和“骄傲自大”。国外主流媒体在F1中国站开赛前,普遍认同“上海已经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我虽然有些怀疑这些家伙说话的诚意,但却毫不怀疑这句话会让上海更加地以自我为中心和骄傲自大,因为城市自豪感在上海这座城市很容易演成自满。这是一座小资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