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路易威登:永远的塞纳 永远的伟大--献给埃尔顿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26日09:33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 |
转自:F1Area.com中国 永远的塞纳,永远的伟大——谨以此文献给埃尔顿·赛纳(Aryton Senna) [1] 当大部分国内车迷这两年才上爱F1,我已经是十年的老车迷了,我从93年就开始看F1的比赛。当时国内还没有转播,只是广东卫视时不时放一些录像剪辑,我是通过香港卫视体育台看F1比赛的。那时我刚拿到驾照,时不时能开开公司的丰田面包车了,对驾驶的热爱和体会有了质的飞跃,当我第一次看到香港卫视体育转播的F1比赛就深深被它吸引,与生即来的“驾驶的本性”(广告语)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发了。 F1从来就不缺乏偶像,但不知为什么,我偏偏爱上了塞纳,理由很多,但同样这些理由可以使你爱上另外一个F1赛车手,尤其塞纳没有舒马赫的那德国式英俊和自信的微笑,紧巴巴的脸时常胡子拉渣的,女孩子可能第一眼就对他不会有多大的好感,可就是这位“农民”长像的巴西人,在他不长的塞车生涯里征服了整个世界,连舒马赫也公开承认“塞纳是我的偶像!” 我从塞车场上认识塞纳的机会并不多,93年是我认识塞纳的唯一一个赛季,94年赛了三站后他就向世人“谢幕”了。所以,那些枯燥的数据——若干次夺得杆位、若干次冠军.....——即使象我这样深爱他的车迷也觉得那是没多大意义的,至少这不是我爱他的理由。 93年不属于塞纳,当年的总冠军不是他,但最后一站日本站塞纳夺得了该站冠军,塞纳一手驾驶着赛车、一手挥舞着巴西国旗的场面,那一刻凝固在我的脑海里。我至今仍然保留着一张塞纳登上这站领奖台时的照片,那是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照片上的塞纳高举两个大拇指、很幸福地笑着,那笑容很平淡,一点也没有那种张狂。 [2] 塞纳的死是个明显的时代分水岭,F1从车手技术时代走向汽车技术时代——汽车本身的技术分量越来越重要,车手的驾驶技术越来越微不足道! 肯定会有N个车迷跳出来反对我,没错,单就2002和2003这两个赛季的比赛这种趋势并不明显,甚至FIA在上个世纪末还出台了“禁止使用电子变速设备”等禁令以降低车手对赛车的依赖性,但只要看看塞纳那双经常被汽油弄脏的手和那张饱经日晒的脸你就知道了。试问,在塞纳之后,你见过哪个车手亲自频繁试车?你见过哪个车手顶着赛道50℃的高温和工作人员一起捣鼓自己的坐骑? 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后果是可怕的:F1就是汽车商的竞技擂台,不同的车手就和不同的轮胎一样——有差别,但不关键。这就如同现在的赛马比赛一样,人们记住的只是马的名字,谁还关心马背上驮着的是谁?(只要他别太沉就行!)F1前冠军内尔森·皮盖特说过:“因为在塞纳成为世界冠军的那个年代,我们是靠驾驶赢得比赛。现在,不再是最好的车手赢得比赛,而是赛车里拥有最好的电子设备的家伙获得胜利。高科技是现如今真正的驾驶员,车手只是那些设备的助手。” 塞纳是真正的英雄!是后无来者的真正F1的最后英雄! [3] 你知道几个塞车手的国籍?塞车运动本来就是一项个人的、职业化的赛事,可塞纳试图改变这一切。人们总是把塞纳和巴西联系起来,他把太多的爱给予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同样,也是这种力量使他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所有巴西人为自己的血统而骄傲。 在93年,塞纳在其家乡圣保罗冒着瓢泼大雨、迎着成千上万崇拜者的狂呼第一个冲向黑白格子旗,那个时刻,作为巴西人是多么地令人羡慕。巴西足球队在赢得1994年世界杯后,领取奖杯时他们首先打出的是一条向塞纳致意的横幅,让正在为巴西足球队欢呼的人们突然陷入一种悲痛的沉思:1994年如果塞纳还活着,也许他将为他的祖国赢得第4个F1车手总冠军。 为什么总统为他亲自主持了国葬?因为塞纳不仅仅是一名超级车手,他还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 [4] 好莱坞正在拍摄一部反映塞纳的电影,我们也许很难有机会看到,我想那肯定是一幕悲剧,但我不相信塞纳是个悲剧人物。但悲剧的确发生在他(也不光是他)的身上,让我们看看谁该为那场悲剧负责: 圣马力诺的伊莫拉赛道是世界著名的高速赛道,1994年第三站比赛,大家都期待着塞纳别再走霉运(在第二站比赛中塞纳刚一发车就被哈基宁撞烂了车屁股)。可梦魇从周五就已经开始了它的前戏。当时还在乔丹车队的巴里切罗在自由练习时在一个弯角处失去控制,撞上了防护墙,赛车在空中翻转两周,巴里切罗鼻梁骨折,不省人事。塞纳当天就赶到医院探视了他的同胞。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噩梦才刚刚开始。紧接着,奥地利人罗兰德·拉申博格在周六的排位赛中冲出赛道,一头撞在水泥护墙上,当场命丧! 听到这个消息后,塞纳径直回到威廉姆斯车队工作站里,像个孩子般地失声痛哭起来。当我看到这一幕,刚才还有点“看热闹心理”的我突然呆了,在我的偶像面前我是多么的渺小、可憎! 噩梦在周日(5月1日)达到高潮。出事前,塞纳就对前两次伤亡事故表示:“这已经触起我对赛车潜在危险的恐惧”。他立即着手组织一个车手会,来促使解决赛车的安全问题,塞纳任临时主席,准备第一次会议就在摩纳哥召开。比赛正式开始前,塞纳又和舒马赫联系,讨论如何改善车手的安全。可这一切都显得太晚。 整个周末所发生的一切,让塞纳变得沉默寡言,在即将发车时,塞纳极为反常地摘下了头盔,或许那是他已经预感到什么。在这场比赛第七圈过“坦布里罗弯”时,他的威廉姆斯赛车莫名其妙地失控冲出赛道,没等我叫出声来,赛车就在水泥护墙上粉身碎骨。当时我就拼命地祈祷:千万别让巴里切罗和拉申博格的悲剧再发生在塞纳身上! 毫无知觉的塞纳立即被直升飞机送往医院抢救,电视慢镜头反复播放揪心那一幕,最后定格在四处飞溅的碎片上…… 我放弃了当天的郊游,一个白天都不停地听收音机。晚上,终于传来了消息,塞纳出事后不过几小时就死了,为他心爱的F1献身了! 年仅34岁! …… 不可否认,正由于当时处于F1的分水岭时代,使这项运动的危险性达到了最高峰:一方面赛车技术发展了,速度越来越快,300km/h线在速度表上离红色区域越来越远;另一方面,赛车远不够完善,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安全性和操控性,赛车对车手的依赖性反而增大;同时,过时的赛道保护设施在极速面前显得形同虚设。 我不知道至今有多少名年轻车手开着赛车冲向了人生的“黑白格子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同一站比赛发生如此多的严重事故,伊莫拉赛道存在严重问题!如今,“坦布里罗弯”已经被改建,并命名为“塞纳弯”。但是,“恨屋及乌”,我至今仍对伊莫拉赛道仍然耿耿于怀。 [5] 这仅仅是伊莫拉赛道的责任吗?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F1情绪很低落。但我仍然关心事故的调查结果。我个人认为,事故的调查是客观的:伊莫拉赛道安全性有“一定”不足,塞纳自身驾驶有误! 当时有很多车手和车迷对此结论不服,FIA也面临从来未有的压力,最为典型的是在随后的FIA巴黎会议大厅的桌面上,赫然摆放着两个黑匣子:那是塞纳和拉申博格骨灰盒!这是在车手的强烈要求下摆放在那里的,他们要向F1的组织者抗议:“再也不能不顾我们的死活了!” 车队老板发疯似地提高车速,除了追求他们所唯一追求的经济利益外,车迷们难道没有责任吗?不断提高的车速不是正迎合了车迷们的寻求刺激的心理吗?当车迷们为车手的每一次冒险大呼“过瘾!”时,有没有想到我们是把车手向死亡的边缘推去? 塞纳是我的偶像,但我没说他是神。人总是会犯错的,人总会情绪波动,而这对一名赛车手却意味着他的生命全交给别人了。 塞纳带着遗憾离开了,他以自己的牺牲控诉F1辉煌中潜在的黑暗。FIA这才清楚地意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此后,做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尤其要求所有的赛道和赛车完成系统的安全性改进,并进行了严格检查。现在F1赛车手的安全性确实得到了大大提高,人们再也看不到没有三层以上的轮胎防护的“隔离墙”了,当韦伯在今年的巴西站上“被”防护墙撞得“粉身碎骨”时,人们(至少是我)不会对他的生命有所担忧了。 这一切都是从那一刻开始的,是由塞纳和拉申博格的生命换来。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车手在赛车场上送命,在我印象中严重的事故就是舒马赫被撞断了腿。赛车运动的安全性虽然仍不完美,但至少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我曾不只一次自私地想:总会有车手会送命,以此来唤醒FIA、车队老板和车迷的良知,但为什么是塞纳?! 我期望英雄的诞生,不愿看到英雄的逝去。 [6] “江山代有人杰出”,随着英雄退出他的舞台,或许和他同一时代的人还会时不时记着他,但新生代很快就会把他忘记,在体育界尤其如此。曾经为巴西夺得足球世界杯、并成为该队最佳射手的加林查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当地医院给他的病历上写着:“国籍:不详”。 我想塞纳也不会例外,几百年后,也许几十年后,甚至几年后,人们会忘记塞纳。你看,那些这两年才成为F1车迷的中国车迷,有多少人了解塞纳? 但只要圣马力诺还是F1的一站,是也非也的伊莫拉赛道就会向那时的车迷讲述塞纳的故事,我仿佛听见在若干年后的圣马力诺大奖赛上,伴着呼啸的马达轰鸣声,各国的解说员用不同的语言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声音: “……注意了,减速,挂三档,前面就是‘塞纳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