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多哈惊鸿一现令人惊喜 两年还不能算是“未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22:34 新华网 | |||||||||
新华网多哈12月15日电题:两年还不能算是“未来” 记者周之江、郑道锦 眼睛看着多哈,心思却在2008年的北京。说是心猿意马也好,说是志存高远也罢,有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标杆,中国队在亚运会上男子足球比赛的表现,有理由让我们保留幻想
如果仅仅把一年多后的北京奥运会当作“未来”,大概还算不上是目光远大。 练兵重于夺冠 首战0:1不敌中国队,伊拉克队主教练穆塔哈尔曾表示,“我们是为未来准备的一支球队,也许下一次跟中国队相遇的时候,结果会不一样”。 “未来”并不遥远,未来就在一年多后的北京。 中国队之外,还有不少球队抱着同样的练兵想法。日本、伊拉克、伊朗和巴林队是最明显的例子,他们的年龄结构与中国队类似,多为U21球员,赛前目标清晰,一方面要争取好成绩,一方面为一年多后的北京演练阵容。 按照奥运会分组原则,东道主中国队届时很可能作为种子队,而亚洲各队可能会被列入低档球队。中国队在小组赛遭遇亚洲对手的几率不小。了解对手、积累信心和经验,亚运会上,中国队已经达成了这个目标。 西风未压东风 一届亚运会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即使西亚球队包揽了男子足球的前三甲。 最失落的应该是韩国人,“太极虎”尽遣精英出征多哈,目标直指冠军。可惜的是,他们却先后在半决赛和铜牌争夺战中不敌伊拉克和伊朗队,最终一无所获。 伊朗队主教练罗德里格斯很清醒,在取得对韩国队的胜利后,他并不同意西亚足球整体水平已经超过东亚的说法,“比赛的不确定性是足球最美妙的部分,实力占优不一定能赢”。 的确如此,伊朗队在此前与中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120分钟未分胜负,最后也只是通过点球大战才得以晋级。而闯入决赛的伊拉克队,也曾在小组赛中0:1负给中国队。 值得一说的是,在赛会制比赛中,往往是状态出得较晚的球队走得更远,亚运会也不例外。三甲球队都颇为坎坷,东道主和伊拉克都是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才锁定八强席位;伊朗更不消说了,因为“禁赛”问题,他们险些提前打道回府。 中国收获希望 一支敢于放手一搏的中国队,久违了。 尽管止步于四分之一决赛,成绩谈不上理想,中国队的收获却很丰富。首战伊拉克,最后一战与伊朗狭路相逢,“杜家军”两度面临少一人的被动局面。从场面上看,中国队并未因为人数劣势而保守求稳,反而表现出顽强的战斗力。助理区楚良所谓“我们争取了一种比较骄傲的输法”,并非没有根据。 战术上的开放,多少昭示着长期困扰中国男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短短一个月内,杜伊对这支球队的改造卓有成效,主教练的硬朗风格已经逐渐映射在了球员身上。此外,从纯粹的技术层面而言,亚运会4战,中国队在场上不乏一些流畅干净的前场一脚出球配合,得分手段也显得较为丰富。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年多时间,杜伊还来得及拾遗补缺。 话说回来,眼睛只死死地盯着一支球队和一个比赛,即使成绩再好又能说明多少问题。以西班牙为例,它的国家队历来在国际大赛中都难有突破,但绝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足球强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