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亚运赛场之外的战斗:烽烟浓烈的新闻大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9:23 今晚报 | |||||||||
在多哈,与所有亚运会比赛项目并行开战的还有另一条战线,那就是媒体竞争。而这个战线上的竞争,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比赛场上的争金逐银夺奖牌逊色。每届综合性运动会,都是一场烽烟浓烈的新闻大战,本届亚运会更是如此。 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咱不多说,单说中国国内记者,这次就来了近千人,这个数字大体与中国代表团的总人数相等,也开创了中国记者采访国际大赛的先河。其中,中央级
记者来得多了,竞争自然要激烈。每天清晨,记者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确今天要去哪儿采访,重点要采访什么人,从哪个角度切入,写什么稿子,写多少稿子?如果没有这些明确的计划,这一天就很难忙出什么结果来。而这还是指那些派出记者多的媒体,因为这些媒体的每个记者一般都有一个非常专项的分工,不用跟着跑大帮轰。对那些派出人数少的地方媒体而言,情况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亚运会项目多,地方媒体派出的一两个记者是跑不过来的。所以他们就得搞协作,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组成小团队,各自明确项目,分兵把口,稿子呢,也是资源共享。 即使这样,老记们也还是很紧张。新闻竞争,指的就是比谁的新闻独特,能引起轰动效应。前几天,中国台球队出了两个青少年男女“打架门”事件,该新闻为某门户网站独家率先披露,于是引发其它网站的“点击恐慌”,那几天,网络媒体间的较量接近“沸点”。我们就亲自听到另一家网站的女记者暗自抱怨,“打架门”事件当夜,她也曾在台球赛现场采访,可是新闻却被别人抢走了,她的老总将她痛责,并险些赶她回家。她现在每天都在盼能再突发一起更大的事件,并有幸自己就在现场,这样自己就能将功补过了。 这年头,新闻越来越不好做了。这可不是一个记者的感慨。 (本报多哈今晨专电) |